“公民同招” 关键在整体提高公校办学质量
□熊丙奇
实行“公民同招”、电脑摇号政策,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缓解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焦虑。但必须意识到,与这一招生新政相配套,还需政府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切实缩小公办学校之间的办学质量差距,也需公办、民办学校均转变办学理念。否则,如果事实上存在公办学校间的办学质量差距,实行新政后,家长的择校焦虑会依旧存在,热门的公办学区房价格会飙升。
“公民同招”,对公办、民办学校都是挑战。此前,舆论比较关注的是民办学校在新政下的出路。由于不能再“掐尖”招生,原来的“优质”民办学校失去生源优势后,应该从招进好学生到教出好学生,探索有特色的个性化教育。而其实,公办学校的表现,对这一新政的推进更关键。
在学生不能再通过选择民办学校实现择校后,如果公办学校办学质量不均衡,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优质公校学位房、学区房热,家长通过买房实现“择校”。据媒体调查,这一现象在大城市已经出现,热门的公办学区房价格有较大幅度增长。二是如果对口学校薄弱,家长会有所不满。有条件的家长会送孩子去校外培训机构,推升培训热。
这就对原来的薄弱学校提出更高要求。提高办学质量,一方面需要这些相对薄弱的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如项目式、探究式教学。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在这方面,需要思考采取怎样的思路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据媒体报道,针对广州推进新政后的义务教育发展,有专家分析,未来,一批曾经的“普通学校”有望凭借教学改革成效逐渐获得认可,成为新晋“名校”。这看上去很美,然而,“名校论”在义务教育阶段是不合适的。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校、重点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大力建设的是“标准化学校”,确保所有学校的办学标准一致。在此基础上,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办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个性。
在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同招”的同时,我国各地也在推进中考改革,其中令家长颇为关注的是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政策,指标到校比例提高。与“公民同招”一样,名额分配政策也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外围措施,最终落脚点还是要提高每所初中的办学质量。否则,多数家长并不会因为有名额进优质高中,就不再选择去优质初中,他们更重视孩子接受初中教育的过程。而且,如果初中学校办学质量差距大,也会影响名额分配政策的推进。
(作者是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新闻推荐
广州将打造“数产融合的全球标杆城市”全国首届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融合大会在穗举行
羊城晚报讯记者孙晶、通讯员穗工信宣报道:4月22日-23日,首届中国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融合大会在广州举行。多个数字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