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头岭遗址考古追踪 4000年前“老广”爱屯粮
出土的墓葬随葬陶器。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南方日报讯(记者/王昕桐)1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黄埔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的黄埔陂头岭遗址,现场发掘仍在紧张进行中。“遗址现存面积约9900平方米,目前已经发掘面积约4000平方米。”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黄埔陂头岭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张强禄介绍。
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曾对陂头岭遗址北坡和东北坡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战国晚期墓葬19座、西汉早期(南越国时期)墓葬2座,出土文物66件(套)。2020年10月中旬起,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陂头岭遗址进行新一轮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截止到2021年4月12日实际考古发掘面积约40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5座、窖穴和灰坑362个、柱洞70个、沟槽1条,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初期墓葬39座。共出土文物600余件套。
结合两期的考古发掘成果,可以明确陂头岭遗址存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4000年前后)和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南越国早期两个阶段的文化遗存。此次发现对于珠三角乃至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南越国时期的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为阐释早期岭南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殊为难得的实证资料。
新石器时代晚期居住生活类遗存原分布范围应超过10000平方米,现存面积约为7300平方米,包括窖穴、灰坑、柱洞等遗迹。其中,储藏性质的窖穴最令人注目,目前已确认69座。平面形状几乎均为圆形桶状,坑壁清楚,底部较平,堆积层位丰富、分层清晰。类似的窖穴在茶岭等遗址中亦有发现,但窖穴规模和分布密度都不如此次发掘。据推测,窖穴的储藏物较大可能为食物,后续的植物考古研究将提供更多信息。“潮湿多雨的广州出现如此大规模的窖穴,刷新了我们的既有认识。”张强禄说。
陂头岭遗址第二期遗存发现的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初期墓群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的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封土保存最为完整的高等级越人墓地。陂头岭遗址战国中晚期—西汉初期的墓葬目前确认有39座,原分布范围应超过2万平方米,现存面积约9000平方米。
新闻推荐
黄埔区向全球投资者发出盛情“邀约”。专题黄埔文、图/何瑞琪、缪璟2021年初,黄埔通过百大项目带动千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