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45岁 细胞衰老领域痛失科研大咖
■工作中的赵勇教授。
中大师生追忆归国科学家赵勇教授
新快报讯记者王娟实习生李一天通讯员王森严海燕报道“虽然年轻,但是他治学十分严谨,在细胞衰老及端粒研究领域做出了多项开创性工作,是该领域研究的佼佼者。真是太可惜了。”4月8日,年仅45岁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赵勇教授因病在广州猝然离世。闻此噩耗,中大生命科学学院松阳洲教授悲痛惋惜道。
4月11日上午,全国生物学界的多位科学家从各地赶到广州,与赵勇生前的同事亲友一起,送别赵勇教授。当天下午,赵勇生前的领导、同事、学生等在中大南校园,一起缅怀这位爱国的科学家、学生的好老师和党的好干部。
“出类拔萃的优秀”
“他不是一般的优秀,他是出类拔萃的优秀。”说起赵勇,他的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博导谭铮数度哽咽。
2003年,赵勇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师从著名生物学家谭铮教授。博士期间首创开发了基于SPR生物传感器检测核酸折叠和展开速率的新方法,研究揭示端粒DNAG-四链体动态折叠形成规律,对端粒G-四链体动力学和热力学稳定研究领域具有重大贡献;随后加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某实验室从事端粒及端粒酶研究。他将生物物理学方法和细胞生物学完美结合,阐明端粒酶延伸端粒的动态过程及延伸模式调控机制,是国际上研究端粒领域年轻一代的佼佼者。
在谭铮眼里,赵勇做学术很有天赋,而且异常勤奋,在博士期间就在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
学术之余,赵勇还历任中山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人才发展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他在岗期间兢兢业业,整合生命科学学院各项资源,为人才引进和学院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冲着科学研究来的”
回国时,多所知名高校给赵勇开出了优厚的待遇条件,但他最后选择了中山大学。“事实证明,赵勇的选择非常正确,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不图名和利,只求真正做事。”松阳洲说,他是冲着科学研究来的。
赵勇入职中山大学后,很快就成立“细胞衰老与癌变”实验室,成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靶向特异性抗癌新药和疫苗研发”的核心成员,继续从事端粒生物学研究和个体衰老的研究。
赵勇教授在细胞衰老方面的研究成绩斐然,他是国内研究端粒调控与细胞癌变关系的最优秀科学家之一,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申请(含授权)国内国际专利近十项,为端粒生物学及癌细胞生物学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各界缅怀
“赵勇老师鼓励学生在科研过程中要多思考,想清楚之后再进行实验工作,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不要当技术员,要作一个会思考的科研工作者。”
——赵勇教授团队成员、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海英副教授
“在合作过程中,我们不时被他充满活力的科研热情和精神所感染。谦虚能干、朴实奋进和严谨求实的作风是他留给我们的印象。”
——与赵勇有过五年合作经历的上海交通大学曾凡一教授
“赵勇教授非常注意身体健康,在较长时间伏案工作之后,他常常活动筋骨。他的状态非常好”
——学生回忆
“花开未放东风老,月堕何堪镜蒙尘。千山有泪哀知己,万户同声悼友人。”
——得知赵勇逝去的当天,马文宾教授将深深的遗憾附之于诗中
新闻推荐
■事件发生后,大批救援人员在现场施救。新快报记者孙毅/摄新快报讯记者许力夫通讯员曹远燎陈钟秀报道新快报记者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