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科创中心 南沙需打通科研要素流通壁垒多名专家指出,持续完善的政策和开放的平台将快速推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摘要]多名专家指出,持续完善的政策和开放的平台将快速推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大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位处粤港澳大湾区“C位”,南沙如何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助力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交流会“推动粤港澳科技创新要素对接”专题研讨会在广州南沙区举办。多名专家、企业代表在研讨会中指出,政府和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一体化合作非常重要,持续完善的政策和开放的平台将快速推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与此同时,在粤港澳三地科研要素对接合作方面,仍面临物资通关壁垒、科研资金使用、经费管理制度差异、理念差异等科研要素流通壁垒。需要在充分理解差异的前提下共商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港澳团队参与合作科研项目的积极性,推动粤港澳科创协同发展。
南沙需建立
高效协同创新体系“金三角”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大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广州南沙区在不久前获批创建全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并出台《支持南沙科学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若干政策措施》。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潘玉璋表示,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南沙将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发展机制为抓手,推动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记者了解到,如今南沙与中科院合作共建南沙科学城、明珠科学园,集聚了10多家中科院高端科创平台,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3家,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汇聚了16个院士团队,落户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大湾区创新中心,建设运营华南唯一的IPv6根服务器。与此同时,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户,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已成为港澳科技成果向内地最重要的成果转化平台。
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背景下,南沙如何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粤港澳全面建设合作示范区?
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原副司长余健建议,南沙需建立高效协同创新体系“金三角”,要有一流的高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具体表现在支持共建国际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营造大湾区国际“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合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打造高端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平台等。
“政府的引领,加上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合作会产生很大的推动力。”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也认为,企业很需要高层次人才但招聘很难,将高校和企业、政府三方联合起来可以形成很大的推动。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理事长、院长李令奇则认为,南沙可以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基础与科研力量的合作,对基础研究给予持续投入,解决“卡脖子”现象。
粤港澳三地协同创新制度衔接机制也要建立起实质性的工作机制。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许治举例道,可以考虑以粤港澳联合共建的研发机构为试点,赋予其更大权利,在国有资产管理、成果赋权、集体薪酬等方面先行先试。
科研经费、设备跨境“过河”
仍存在一定问题
由于粤港澳三地体制机制的不同,在科研经费、设备跨境“过河”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2019年,首笔广东省对香港高校的科研资助资金跨境拨付,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科研资金跨境自由流动。虽然科研经费跨境实现“过河”,但由于粤港澳在科研项目申报、经费管理、项目审核及监管、评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港澳科研机构的参与度和项目的顺畅度。
由于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不同,即便内地资金到了香港高校,每年还要审计、结算、检查。余健表示,原来有想法委托香港机构对资金进行检查评估,但工作开展仍比较慢。
许治则举例,在资金使用的会计规则以及凭证上粤港澳三地仍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内地的发票在港澳是没有的。他建议,三地可以联合设立一个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专项资金,使用统一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极大推动跨境资金的使用。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香港分部主任钱培元也指出,由于香港和内地拨付年限不同,从总部到分部项目经费拨款造成一定的滞后或者不凝聚性;在项目管理方面,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项目和分部资助的项目报告频率也是不同的。
不仅是资金,科研工作还涉及物资的跨境运输。广东医谷执行总裁谢嘉生介绍,粤港澳三地医疗器械跨境运输的限制主要在于监管和审批。一些医疗器械、药品要在内地拿到注册证,需要先经过临床试验。即便是非常成熟的产品,在内地使用也需要比较长的周期。
作为南沙区内民办非企业单位创立的科研机构,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在科研设备进口方面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受制于税收政策。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表示,大学和事业单位以及注册在国家或者省级计划单列市的民办企业均可享受进口设备免税政策,但霍英东研究院由于不符合上述条件还不能享受,只能以借用形式把港科大的设备挪用过来,但最多借两年,到期还得运回去续借,费时费力。
与此同时,有些科研团队在成果转化时,需要从海外进口一些元器件制作成产品,这些产品也有可能出口到海外,一进一出都要算关税。“能否在南沙综合保税区内设置一个场所,将进口材料加工后再出口无需征税。”高民说。
科研数据跨境流动
要在法律法规层面上有所突破
除了资金、设备的流通外,在科学研究进入数据驱动的新时代,科研数据跨境流动也成为不少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
作为香港科技大学面向内地最重要的技术成果转换平台,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积极推动内地数据资源与香港对接。2016年,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南沙分中心启动运营,依托研究院实现了与香港科技大学专用光纤和跨境MSTP线路的互联互通。目前,有超过200个香港科研团队由此用上了广州的超算资源,使用总核时数超过1.3亿核时。
跨境数据流动最先在学术数据方面进行突破。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刘东认为,数据跨境流动可以先在粤港澳大湾区科研数据合作方面进行尝试。等有所突破后,接着在企业出海和外企引入,包括智联网汽车、数字贸易、国际金融等领域不断展开。
做到数据跨境流动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余健认为,数据跨境流动涉及数据资产,数据只有确权、定价以后才能流动,但价格如何定涉及很多问题,仍待解决。
许治则认为,科技数据跨境共享首先要在法律法规层面上有所突破,制定形成共享规则、机制后再来推动。
刘东也建议,数据跨界流动要双向合规、安全可控,符合国家和地方法规法律,对需要流通的数据进行安全评估,提出精准、可溯源的安全解决方案。另外,可建立跨境数据流通基础设施,比如搭建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等跨境数据流通的公共服务基础平台。
而随着资金、设备和数据的流动,粤港澳三地的人才流通将越来越频繁。许治提到,考虑到香港高校在珠三角地区合作办学越来越多,三地可以探讨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卡”,由三地共同认定,同时可以考虑建立一种临时身份转换制度,在南沙自贸区先行先试,打通便捷流动性。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王美苏通讯员赵彦骁刘伟
受访者供图
新闻推荐
2021年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开考 今年占英语科分值提升至20分
信息时报讯(记者丘敏华通讯员穗教宣)昨日,广州市2021年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顺利开考。今年考试成绩所占英语科的分值由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