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生活化:一场大漆与生活器物的美好重遇
▲柴烧大漆茶器系列
▲纸胎漆器系列(以上图片由洪乙栋提供)
“花城”系列漆器茶杯
“知音”花器
创作于新冠疫情期间的“相依·坚定”系列漆器(以上图片由黄洁贤提供)
文/羊城晚报记者施沛霖
漆艺,穿越了七千多年而来。当你目睹大漆的深邃,触摸到大漆的温润时,你会深深感受到这种传统工艺那难以言传的美感。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使用漆的国家。从河姆渡时期的漆木碗,到秦汉时期的大漆礼器、食器,再到唐宋元明清日渐繁荣、异彩纷呈的漆器世界,漆器从诞生之初便承载了日常生活所需。以漆为媒,以漆作器,是大漆自古存在的形式和意义。
时光流转,如今的大漆,更多的是被漆画家们以“漆画”的形式带入大众视野。大漆与绘画的结合固然富艺术之美,但案头摆放几件气韵独特的漆器,既可欣赏又能使用,更为生活增添了无限意趣。近年,国内陆续有漆艺师投身于漆器的创新与制作上,令漆艺回归到“生活化”的本来面目。在他们心目中,漆器要符合当代审美,也应满足日常使用要求,它们既是可收藏的美物,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用之器。
漆器时尚化
融入现代人居环境
“道以成器,而器以载道”。器以载道是中国传统造物的意境与追求,讲究通过形态语言,传达出一定的趣味和境界,体现出审美的愉悦。
那么漆器所承载的精神是什么?在科班出身的漆艺创作者洪乙栋看来,漆器的制作数千年来都属手工艺术范畴,与中华文化中的其他手工艺一样,承载着历朝历代的文化审美及信仰,也承载着人文智慧与手工温度。大漆作为自然的馈赠,触感温润,相对其他手工艺品更接近人体的温度;更有趣的是,漆器历经时间沉淀、人们的摩挲使用,其色彩、温润程度也会随之呈现变化,这便是漆器的特点之一。
“说到漆器所承载的精神,我认为它更多代表着一种追求极致、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无惧于时间洗礼的器物美学。”
洪乙栋希望将自己在漆画、漆立体作品等纯艺术创作过程中涌现的新灵感、新技法,运用到柴烧大漆茶器、日用纸胎漆器系列中。“纯艺术性的探索是我进行漆艺生活化的创作初衷。”他所进行的现代纸胎漆器的研究,目前在国内还属罕见。
羊城晚报记者:您是如何通过创作,将数千年的大漆艺术融入现代生活?
洪乙栋:近年,我通过两个系列的作品:柴烧大漆茶器及日用大漆漆器,不断探索将大漆艺术融入现代生活。
在中国传统的漆器历史上是有陶胎漆器的,但柴烧大漆茶器这个系列,我定义为大漆与柴烧陶瓷的跨界结合。
大漆髤饰工艺是完全依照柴烧的落灰进行创作的,与柴烧本身的特点一样:每件器物都是独一无二的,但经过大漆髤饰后的茶器,其视觉艺术效果又能够完全跳脱出原本的柴烧效果,气质尤为独特。
对柴烧陶瓷有一定认识的玩家会了解到,柴烧陶瓷每窑的成品率都比较低,能达到50%的成品率已是不错了,我们在制作蛋壳漆及螺钿镶嵌工艺、犀皮漆髤饰技法等大漆工艺时,须从更多窑出品的柴烧陶瓷中,严格挑选其落灰及釉面能够制作以上工艺的柴烧胎体。成品的稀缺与难以复制的特点,令这一系列更多面向的是高端个人藏家。
而在日用漆器系列中,我们专注于研发纸胎大漆漆器。纸胎胎体所呈现的极简的直线条造型,与传统漆器常用的木、竹等胎体所呈现的圆弧形有着极大区别。
除了胎体器型制作与传统漆器不同以外,在色彩运用中,传统漆器艺术大多以黑、红等暗沉色调为主,为适应现代明亮的家居环境,我们所制作的无论是柴烧茶器还是日用漆器,色调都会从每年的家居流行色中汲取灵感,大多以灰调的莫兰迪色系为主,力求让数千年的大漆艺术变得更加时尚和当代化。
羊城晚报记者:漆器制作中,木胎、竹胎等胎体较为多见,以纸为胎制作漆器,其工艺特点是什么?
洪乙栋:由于造纸术在中国的应用,纸胎漆器在中国数千年漆器历史中早已存在,但过去的纸胎漆器在工艺上更多是类同于脱胎夹纻技法,且受限于造纸技术的发展,纸胎漆器一直多以小件物品呈现,并没有如木、竹、夹纻等能够制作大件漆器的胎体那样,大量流传于世并影响深远。
而现代纸胎漆器的开发制作,是完全基于现代造纸技术进步与丰富,并运用AI、激光切割等技术来进行胎体的设计及切割制作,大大节约了胎体的设计制作成本,缩短了制作时间。
以纸制胎,经过数层裱布、刮灰、髤漆,纸被完全包裹在里面,其角色仅充当塑形作用,制成后的纸胎漆器与常见的木胎、竹胎等漆器在使用上及耐用性能上没有区别,但折纸造型所呈现的直线条,却恰恰是木胎、竹胎等传统胎体在工艺制作上以同样成本所难以达到的。相比于传统胎体的漆器,折纸造型的直线条纸胎漆器也显得更为现代时尚。
羊城晚报记者:如何实现在传统漆艺文化审美中,引入现代主义的新思考?传统漆艺与当代美学的结合点在哪里?
洪乙栋:一方面,我们依然遵循传统漆艺技法来创作,如宋代最有代表性的素髤工艺、从东吴时期就已出现的犀皮漆工艺、有着数千年历史的镶嵌工艺等。另一方面,我们也尝试使用一些现代素材,如锡、铁、金、银等金属材料与大漆结合,让色彩及肌理变化更丰富,让髤饰技艺的艺术效果在手工制作中更高效、更节约时间。
除此以外,区别于传统漆器色彩暗沉的特点,柔和的莫兰迪色系的使用、极简的直线条器型设计,也是我们在传统漆艺中探索现代漆器如何融入现代人居环境的新思考。
当代美学,是符合现代人居环境及审美的美学,我们延续传统漆艺的髤饰技艺及制作手法,但在色彩、器型设计上,令漆器更符合现代家居生活的使用场景和审美习惯,这便是我所认为的传统漆艺与当代美学的结合点。
法古而意新
让漆器艺术重回日常
在广州西关的荔枝湾背后,藏着一处有900多年历史的静谧古村——泮塘五约,这里是广州保存最完整的清代聚落形态的古村之一。石板路、木趟笼、青砖屋、葱郁老树……巷子深处还藏着许多艺术小店、匠人工作室,令人有一种时空交错之感。
在广州土生土长的独立漆艺人黄洁贤,去年便将个人工作室“洁贤桼囍”迁入了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泮塘五约传统文化街区,并向公众开放,让大众零距离了解漆器制作的繁复过程,感受漆器的魅力。在她看来,“漆器生活化”,关键是让漆器成为精致美好的日用器物,而不仅是艺术品或收藏品。
羊城晚报记者:在您看来,漆器有何独特的性格?
黄洁贤:漆器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简而言之就是:漆是漆,器是器。大漆作为一种基础材料,有着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众多优点,大漆是液体,是涂料,也是胶水,不能单独成器,它必须附着在其他器物上才能成为“漆器”。所以在漆器盛行的秦汉时期,漆器并不称为“漆器”,而称为“木器漆者”。大漆几乎可以与所有的矿物质与有机物兼容,却不失自己的特性。它附着在他物上,使他物“化腐朽为神奇”,却不会因此而埋没自我,相反,在成就了对方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大漆的这种性格,恰恰遵循了宇宙中万物互生互益的“天道”。
羊城晚报记者:在您看来漆器不止是艺术品,而应该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您是如何理解“漆器生活化”?
黄洁贤:漆器从诞生那一刻开始就是为人们生活所用。这是漆器的发端与初心。几千年来,漆器种类繁多,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一不涉漆器。而作为艺术品的漆画,仅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从美术学院中出现,历史尚不足一百年。
大漆技法有四百多种,与年轻的、仅供欣赏的漆画相比,漆器是更能全面传承所有大漆技艺的有效载体。
我所理解的“漆器生活化”,首先是漆器一定要在生活中常用,不能成为摆设。其次,“漆器生活化”并非简单地复活古物旧器,我们没有必要也无法把过去我们祖先使用的各种漆器照搬到现代。
实现“漆器生活化”有几个关键点:材料、工艺技法、器物和表面装饰。
就材料而言,把大漆涂在器物上,这件器物才能称为漆器。因此,生活中的漆器必须以真正的大漆制作而成,并非用“仿大漆”或“化学油漆”制作。而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所谓“漆器”根本就没有大漆的成分。
在工艺技法方面,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古人对大漆这种材料的习性已熟知无遗,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工艺技法,最能适应及反映出大漆的特点。因此在中华漆艺的传承中,工艺技法必须得到完整地继承与发扬。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现代生活中很多古代的器物或消失、或改变、或有更好的替代品出现。漆器属高端器物,生活中不可能每款器物皆漆器,在创作中我们必须有所取舍。以我制作的漆器为例,以茶杯、咖啡杯、花器等居多,都是生活中最常用到的。
就材质而言,我偏好制作木胎漆器,木胎不易碎,且大漆能渗到木纤维中,与木胎浑然一体,天然又有亲和力。
很多漆艺家会追求器物独特的形状,从而体现艺术性,而我有不同的思考。我认为,日用漆器首先要实用、好用,其次才是好看。因此我选用的器物形状首要考虑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场景。比如杯子,必须容量合适、手感舒服、拿得稳,入口舒适,便于清洗。
而在表面装饰方面,相对于刻意复古,我认为漆器创作应更重视现代家居审美、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美学。
羊城晚报记者:目前手工漆器大多是以个人工作室或作坊形式生产,漫长的生产过程、昂贵的大漆成本和有限的生产数量,使手工漆器的价格难以下降,您认为漆器应如何让更多人认识与使用?
黄洁贤:虽然漆器有价,但它并没有超出了现代人的实际消费能力。漆器要进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我认为难点在于,不少人把“大漆”与“化学油漆”混为一谈,对“大漆”和“中国漆器”的认识太少。而业界为了迎合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频生,这又进一步加深了消费者的“天然误解”。
我希望更多有识之士能向公众传播正确的中国漆艺知识,更希望业界自律,制作真正的、优质的漆器。中国人素来热爱传统文化,相信漆器的价值会渐渐为更多人所认知,令古老的漆艺得到更好的传承。
羊城晚报记者:漆器是否应往精品化和大众化两个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使用需求?
黄洁贤:漆器在“精品化”和“大众化”两个层次上的发展,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
日本把漆器分为“漆器”和“涂物”两大类。制作精良、装饰繁复精美,兼具很强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大漆制品称为“漆器”,价格堪比奢侈品。仅仅涂了几层大漆,达到日常使用的防水防腐、耐酸碱等基本功能需求的大漆制品,称为“涂物”。“涂物”的工艺技法简单,价格较低廉,更易为大众所接受。
我们也可以参考这样的细致区分。对于实用性和艺术性并重的精美漆器,侧重在漆艺家的个人工作室以“艺术作品”的方式进行创作,以满足高端消费者、收藏家对独有、限量、可鉴赏把玩的漆器的需求;对于偏重实用性的“涂物”,则可在漆器工厂中以“产品”的方式制作,满足批量和实惠的大众日常使用需求。
羊城晚报记者:怎么样的漆器才值得收藏和购入?购入漆器应避免哪些陷阱?
黄洁贤:漆器的“老物”和“新物”是两大不同的收藏路向,优劣评价和价值判断分属两个不同的标准体系。
目前漆器仍未成为大众日用器物,因此对于新漆器来说,我认为,使用真正的大漆、沿用古老技法制作的、制作精良、品相精美、富有作者个人风格的漆器就值得收藏。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的漆器也值得推荐。
至于购入漆器时如何避免陷阱?只能说眼界决定判断力,要多听、多看、多上手。比如,干透的漆膜虽然坚硬却有弹性,漆层达到一定数量后,漆器的手感虽如塑料般光滑,却有独特的温润感。大漆的气味与塑料的气味也截然不同,大漆的酸香味是特有的,在新完成的漆器上会留存数月,嗅觉敏感的人甚至在完成达两年的漆器上仍能嗅到大漆的气味。如果你从来没有接触过新漆器,不知道什么是大漆的酸香味的话,就增加了辨别的难度。
在购入漆器时还要避免价格陷阱,不应存有“捡漏”心态。比菲一件剔红漆器,需历时两年左右才能完成,价格自然不菲。市面上那些几百元价位的“剔红”,其实是机械化流水线生产的塑料制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很多漆器是用腰果漆制作的。腰果漆是一种以腰果树的果实为基材生产的合成漆,没有大漆的成分和优点,成本却不到大漆的十分之一。腰果漆制作的成品,与大漆制作的漆器有一定相似度,但颜色比较明快、轻飘。而大漆的所有颜色都带着棕褐的底色,色彩更沉稳、厚重、端雅。相信漆器爱好者们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一定能领略到漆器独特的美。
新闻推荐
“世界水日”广州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水资源保护形成珍惜水资源好风尚
节水小达人爱护水资源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黎慧莹通讯员赵雪峰摄影报道)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