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中校园举目皆景处处入画师生全身心沉浸于“美而有味道”的校园中,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自信
尚艺楼一楼既有学生画展,又有美丽景致
尚艺楼旁的樱花正迎着阳光绽放
家一样温馨的图书馆
广州美中心理咨询室建在环境优美的后山水池边
广州美中学生在风雨连廊作画
操场旁怒放的宫粉紫荆花
文/何宁
编者按
位于繁华的广州市东风东路上的广州市美术中学(下称“广州美中”),迄今已有45年的办学历史。作为广州市教育局直属的美术专业普通高中,广州美中近年来坚持“崇德尚艺”的办学理念,办学成绩突出,培养出大量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意识、有创造能力和有审美自信的艺术人才。学校先后被西安美术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确定为优质生源基地,是广东省第二批艺术特色学校、广东省中小学优秀文化传承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等,并被评为2018-2020年度广州地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绩突出单位。转制以来,曾7次被广州市教育局评为“广州普通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第一批学校)”。
2017年以来,广州美中全力实施三年改造提升计划,打造出“美而有味道”的校园环境,使“美”在校园各个角落得以体现,真正做到以美育人,启智润心,与美同行。正值广州美中建校45周年,《羊城晚报》走进美中采访了校长、师生、家长和校友,挖掘其如何在变与不变中坚守教育本质,不断实践创新,走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综合型艺术人才培养之路。
车流如织的东风东路上,两栋灰色建筑突然映入眼帘,来往行人忍不住好奇地驻足仰望,关山月题的“广州市美术中学”这几个字赫然在目。
正逢樱花盛开的3月,“去广州美中赏樱花”、“去广州美中学习校园园林艺术”、“去广州美中感受真正的环境教育”等成了最近广州教育圈津津乐道的一件事。两年的时间,学校如脱胎换骨般,着实不易!校园虽小,但精致、宁静而有味道:放眼望去,百花齐放;俯耳听来,蟾蛙争鸣;举目皆景,处处入画,师生可以全身心沉浸于美而有味道的校园之中。
一花一木一草皆用心
校园四季分明,学生百画不厌
走进广州美中校园,比盛开的樱花更吸引人的是,为何在如此喧嚣的东风东路上,校园里可以如此宁静?
“校园里多了很多植物,这样可以有静音效果。”广州美中校长黄隆基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来访者讲解着校园里每一株植物的妙用。“学校就这么‘巴掌大’,要体现园林式的层次感,植物要巧妙搭配才能扬长避短。”
学校所有绿植的种植位置、种类和排列,都经过了精心安排。一走进校园,右手边尚艺楼旁的那株樱花格外吸引眼球。
“广州是一个四季不分明的城市,如何让我们学美术的学生感受到校园的四季分明?樱花可以!”黄隆基娓娓道来,樱花是季节性植物,每个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美感。“春天樱花盛开,一片粉红色美丽醉人;夏天,花开过后长叶子,绿莹莹的,生机盎然;到了秋冬季,光秃秃的枝干与旁边的建筑物穿插呼应,两者一结合,镂空感凸显出建筑物的若隐若现,互相映衬,也是一幅美景。”
不仅仅是樱花盛开的春季,其他时节,尚艺楼旁也是大家拍照的热门“景点”。樱花树旁的池子里群鱼、小鸭子和乌龟肆意游动,定时洒落的瀑布奏响着激昂乐章,急促而又欢快,顿挫恰到好处,哪怕是坐在旁边发呆也是一种享受。
尚艺楼的一楼是师生画作的展厅,10根墙柱把建筑与水池巧妙间隔开,两根柱子之间自然构成了“取景框”,转身的任何角度,“取景框”里都是一幅错落有致的风景画。也难怪,在大课间或放学后,经常能看到成群结队的学生围着水池认真作画,“这里应该是我们百画不厌的地方。”2017届毕业生袁欣悦如是说。
从以前的荒山到如今的“后花园”
美育与劳动教育、心理辅导完美融合在一起
改造前,学校西北角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山。“我们读书那时,这里是杂草丛生、随意摆放废弃物品的荒地,总是被一道铁门紧锁。”2015届毕业生陈明谦说,如今回到母校,他发现整个校园跟其他学校相比,有太多不一样了,“现在可以非常有底气地说,这里是美术专业学校了。园林式的校园,明显能感觉到师生们为了校园环境的建设和风景的构造下了很大的功夫。后山的改造太惊喜了,如果能回到当年的读书时代,我天天都会去后山玩。”
学校改造启动前,校领导和师生经过多番讨论,觉得校园面积本来就不大,还有这么一大片地方荒着,实在可惜。于是,把荒山全部开发出来,种上树和花,还开辟了一个水池,养了鱼,最近还养了鸭子。黄隆基说,学校养鸭子是一举多得,“宁静的校园环境里,活泼可爱的鸭子可以让空间显得更有动感,学生们也可以在闲暇之余来观察动物,让人和环境更好地融为一体。”
水池旁的玻璃屋是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不少学生调侃,把心理咨询室建在如此美的后山,这一路上花花草草“迷乱眼”,走到心理咨询室,心情好了一大半,“或许就没有心理问题了。”
如今,有花、有树、有鱼、有鸭子、还有一片菜地的后山,是广州美中学生最爱去的后花园。“接下来,我们要把这里开辟成一个劳动基地,种植染色植物,基地旁边建一个扎染工作室,师生们采摘完植物就直接在染缸里把色彩提炼出来。从种植、采摘到进染缸,再做成艺术品,劳动教育和美育完全融合在一起。”黄隆基说,最近,学校与越秀区少年宫合作在学校后山种通草,“在这里,我们又能把广府文化之一的通草画很好地传承下来。”
袁欣悦说,学校微改造之后多了植物种类和循环水池,“后山的变化是最大的,学美术的同学需要在安静的环境里集中注意力,耐心地观察事物。如果校园里都是很规整的建筑,就会禁锢学生的思维。但树木、花、草、水等都是不规则的,而且水是灵动的,这会给我们的创作带来灵感。”
崇德楼“学文”,尚艺楼“习武”
“这两栋楼的布局就体现了学校规划的科学性”
“这次回母校参观,实在太欣喜了,校园真是美到极致,一步一景,总是忍不住拿出手机来拍。学弟学妹们在这里读书太幸福了。”1996届校友梁仲瑜现在是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小学的美术老师,她最近回母校参观,没想到还偶遇了以前教过的学生区芷茵,后者正在广州美中读高一。见到小学的美术老师,区芷茵也很激动,她跟老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学校真的太美了,植物很多,我在这里学习,鼻炎都少犯了。”
广州美中毕业生黄俊泽到大学后的第一感觉是:“这里怎么跟广州美中一样的高级灰色调?”因为校园主色调与自己的高中是一样的,黄俊泽对大学特别有亲切感。
在央美读了一个学期,黄俊泽期末的课程成绩排名第一。他认为在广州美中这三年,老师给了自己足够的自由空间去思考和做喜欢的事情。“高一高二的时候,我有更多自己的时间去探索和了解感兴趣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广州美中的图书馆很安静,安静对艺术创作很重要。不止是图书馆,广州美中整个校园都很安静,美术生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他说,自己特别喜欢校园的布局,“一进校门,左手边是崇德楼,这是文化学习的地方;右手边是尚艺楼,这是美术专业学习的地方。两栋楼的装修风格完全不一样,在尚艺楼,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艺术的气息,特别是三楼那靠墙的20米长的石膏群像,有美术馆般的震撼。我觉得这两栋楼的布局体现了学校规划的科学性。”
在尚艺楼,沿着楼梯步行而上,长达5米的名画灯箱格外引人注目。《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韩熙载夜宴图》……配合灯光的照射,仿佛让人置身于美术馆中。教室里、楼梯上、走廊墙壁,随处都装裱着名画。“师生最重要的是有审美自信。他们要有审美能力,而审美离不开环境的熏陶。”黄隆基校长说,广州美中作为一所艺术特色学校,在处理好自然景观和学校布局关系的同时,必须将校园环境和审美文化进行融合,使“美”能够在校园各个角落得到体现。
借助微改造的契机,广州美中着力提升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崇德楼”和“尚艺楼”均以名画和诗词为主题装饰设计,还建成了艺苑美术馆展示师生的优秀作品。通过校园环境营造出的浓厚艺术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校园的所有学习和活动都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这样的环境对我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学校在教室甚至洗手间都挂了很多名画,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让我更专注自己的专业学习。”高三(4)班学生詹杰利认为,学校的艺术文化环境培养了他的艺术感知力,使他无形中以大师的标准作为自己的审美标准,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专业成绩。
放置在各处的石膏像就像是散落在学校每个角落的宝藏。洗手间的男女标志也是希腊人物造型的石膏像。“学校就是一个美术博物馆。”黄隆基校长认为,校园各处精心设计的景观环境,就像是隐藏的艺术题材和展演舞台。学生在任何角落都可以拿起画笔画画,随时随地借景表演,从中获得艺术灵感,锻炼自己的艺术专业技能。
袁欣悦2017年考上了广州美术学院,哪怕读大学了,她也会时不时回来广州美中寻找创作的灵感,“我最喜欢去尚艺楼,总是对那里随处摆放的石膏像念念不忘,一进到这栋楼,浓厚的艺术气息就扑面而来。”
“老古董”微改造后“美而有味道”
师生共同打造真正属于广州美中的味道
广州美中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学校大部分建筑物都是“老古董”,有些建筑甚至被评为危房,改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2017年,学校开始分步实施校园微改造工程,以山水园林理念对全校的环境空间进行重新设计改造,统一采用青砖灰瓦的风格。
如此“美而有味道”的校园,凝结着无数广州美中人的智慧与汗水,在两年多的校园微改造中,学校的师生付出了太多,这付出的背后,是广州美中人对审美的苛刻和把事情做到极致的精神。
在阳光明媚的下午,走进广州美中图书馆,窗外的宫粉紫荆树影在透镜窗帘前摇曳生姿,美得让人心醉。“我们当时找了很多窗帘,都达不到这种效果,最后终于找到一款玻纤面料的窗帘,很完美地印出了窗外植物和建筑物的美景,虚实相间,别有一番风味。”总务处副主任张汉荣说。
“校园改造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是师生们一起参与的学校建设,大家都像爱自己的家一样爱这个校园。”周业安不仅是广州美中的素描、速写老师,也是美中2001届毕业生,他认为改造后的广州美中校园不但更漂亮了,而且更专业了。“现在的学校很有美术学习的氛围,不只是特色学校,还是一所专业的美术类学校:建筑和园林绿化高低呼应、互相依存、刚柔结合、虚实相间,构成统一和谐、动静相宜的园林生态。这样一个处处皆美、处处入画的环境,能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观察和思考;学生们很喜欢走在校园里,在任何一个角落都能随时拿出笔来作画,我觉得我们校园改造的目的达到了,这里成了师生梦中的校园。美育不止是课堂上学的东西,还要学校环境教育的熏陶。”
校园改造的过程中,最让周业安感动的是学校自由、包容的氛围,“从校长室到各个处室的主任、老师等都可以参与进来讨论和提出校园整改的意见。校长会根据这些意见亲自去落实,比如同行广场的每一块石头,所有摆放的景,每一个细致的角落,图书馆里每一棵植物放的位置,还有墙上的每一个装饰物、储物架、桌椅等,校长会亲自和大家一起去市场上挑选和购买。”
广州美中设计科科组长卢菁也是广州美中1997届校友,在她看来,改造后的校园不仅更美丽了,而且更有艺术氛围了。“黄隆基校长是主修美术专业的,我觉得广州美中现在的校园就是他精心创作的一件艺术作品,他和所有广州美中人一起努力,传达出了以美育人的思想,所以‘美而有味道’是真正属于广州美中的这种味道。”
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出品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方晴)昨日,广州市科技局向媒体披露,2021年,广州投入近42亿元设立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开展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