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小使者屈亦晨 演绎古风 传承技艺
亦爱活泼亦宜静,晨写丹青暮诵诗。来自广州市协和小学四年级的屈亦晨同学名字充满诗意,而她本身也是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儒雅古风少女,喜欢钻研非遗技艺并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现在,她正努力用镜头记录用镜头记录非遗,用影像传承经典,让传统技艺重焕光彩,传播得更长、更久、更远……
当小主播小记者 练就自信拓宽视野
亦晨看似是个温文尔雅的古风少女,实际上宜动宜静,有着活泼开朗的一面。她自信阳光的个性与长时间接触语言艺术与表演密不可分,今年只有10岁的她,已经是个“资深”小主播。在亦晨3岁多正牙牙学语的时候,妈妈发现她发音不够清晰,总是分不清“ge”和“de”。为了矫正发音问题,妈妈开始送她去学习语言艺术,半年后发音问题矫正了,而亦晨也感受到这门课的魅力,并坚持下来,成为广东广播少年语言艺术团和广东少儿频道南方小记者超能精英团的一员。
渐渐地,学有所成的亦晨有了更多锻炼机会,积极参加各类演出,如广东广播电视台“朗朗乾坤”语言艺术欣赏会,与姚锡娟等语言艺术家同台,受益匪浅;疫情期间录制《给湖北小朋友的一封信》,通过电台传播为湖北小朋友加油鼓劲;参与录制的诗朗诵《南粤工匠》在广东卫视播出,致敬工匠,致敬工匠精神……
作为一名广东少儿频道南方小记者,亦晨多次参与大小活动的采访报道,并担任节目小主播。线上教育期间,亦晨还多次参加《信息时报》“云采访”活动,通过视频与抗疫英雄们直接对话,采访稿《离病毒最近的人》被刊登在《信息时报》上。通过这些活动,亦晨立志做新闻的分享者,文化的传承者,真善美的弘扬者,也用亲身的经历拓宽自身的视野,鞭策自己成长。
亦晨还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比赛和活动:她喜欢各种科学探究,参加了广州市中小学生科技创客电视大赛并获二等奖,参与的科普剧《柑橘凤蝶变形记》获广州市家庭电视创新大赛金奖;发挥音乐小宇宙,自编自唱战“疫”歌曲《终于等到这一天》参加荔湾区“荔童杯”原创歌曲大赛获二等奖……其他还有广州市中小学生美文诵读比赛、广州市中小学生校服展演、广州市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等,都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
运用镜头记录非遗 传承文化之光
近年来,汉服风潮正当时,亦晨也开始关注和选择中国传统服饰,成为“国潮”风格的践行者。
身处历史传统文化深厚的荔湾区,亦晨与非遗文化“亲密接触”的机会并不少,她曾到荔枝湾专访广绣非遗传承人谭靖榆,学习“陈氏广绣”一套独有的“丝线色彩构成法”。
作为“资深”小主播,亦晨不但学习非遗技艺,还用镜头记录非遗,把十三种针法刻进影像画面,细致入微地保留广绣精品刺绣技艺。“广绣作品的完成需要多人合作,一幅作品的完成往往有三个部分的分工合作,分为上手、中手和下手。作品中最难的点睛之处由师傅来完成,简单且繁琐的部分由其他人负责,分工合力,既能保证质量又能追求高效。”亦晨脑洞大开,希望广绣技艺能创作世界各地地标建筑景观,让广绣更全球化。
亦晨的老家在湖南,各家各户老一辈都会制作烟茶,这已是湖南非遗项目。亦晨对制作烟茶也非常感兴趣。在外公外婆的指导下,亦晨采茶、煮茶,三揉三熏,制作出易于保存略带烟熏风味的古法烟茶。
亦晨把这些难得的经验录制和剪辑成微视频《我与广绣有个约会》《自制古法烟茶》,连续两年获得荔湾区“非遗小使者”微视频比赛一等奖。
“体验非遗文化,不仅传承技艺,我还能从中学习到团结合作的精神、刻苦勤劳的美德,"国潮"之光值得我们每一个新时代好少年传承与弘扬。”屈亦晨同学表示将继续履行“非遗小使者”的责任,为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荣誉榜
2020.3
《我与广绣有个约会》在广东省“劳动 爱”主题教育活动中荣获小学组优秀奖
2020.7
“守护平安,警民同行”主题作品征集活动,短视频《您守护我们平安,我们祝福您平安》获学生组短视频类三等奖
2020.12
广州市中小学生科技创客电视大赛获二等奖
2020.12
2019学年
“明日之星”广州市中小学生阅读系列活动之“小学生经典阅读之旅”活动,荣获“阅读小标兵”称号;
2020.12
歌曲《终于等到这一天》(屈亦晨作词)获“荔童杯”原创歌曲比赛二等奖
2020.5
作品《自制古法烟茶》参加荔湾区第二届“非遗小使者”微视频比赛获一等奖
2019.5
作品《我与广绣有个约会》参加非遗小使者“红领巾牵手非遗文化”微视频比赛获得一等奖
新闻推荐
被盗刷后没挂失 卡里的钱又少了法院:再次被盗刷的损失由持卡者自行承担
羊城晚报记者王楠通讯员黎鸣小陈发现手中的银行卡被盗刷800余元,各种迟疑之下没有挂失。结果三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