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新规引发中超“寒冬”?
新赛季中超尚未开始,“寒意”却已阵阵袭来。转会市场正有收缩回中超元年水平的趋势,多家俱乐部传出欠薪甚至正在寻求变卖,就连新科中超冠军都不能例外。
很多人说,是足协的中性名和限薪限投新政“用力过猛”,导致了如今中超的这一幕。事实果真如此吗?
只要对那些陷入危机的俱乐部进行简单盘点就不难发现,它们的母公司都或多或少地陷入了经营困境,因此不得不减少多元化投资、回归自己的主业。中性名的改名要求在短期内导致俱乐部无法再承担企业品牌宣传的需要,但从这些企业自身的状况来看,恐怕本来就无暇再考虑这件事,即便没有足协的新规,从足球领域退出,大概率也是箭在弦上的事情。更何况,新规既有折损俱乐部隐性收益的内容,同样也有帮助俱乐部减负的内容。
不过,足协的新规对一些俱乐部母公司的决策有所影响,这一点同样不可否认。因为它让投资足球在很多投资人眼中仅有的一条路都走不通了,加速了职业足球从母公司商业版图上被划走。
有人说,那些退出或准备退出足球的企业,恰恰说明经营职业足球要增加盈利模式,“多条腿走路”,光靠母公司输血就势必会面临淘汰,这是市场的自然规律。
诚然,俱乐部的收益过多地集中于品牌宣传,这是中国很多足球俱乐部的通病,但同样要看到的是,在欧洲职业联赛通行的其他几种俱乐部的常规收入途径,例如转播分红、周边产品开发、品牌赞助和门票收入等,置于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中,却各有掣肘之处,或是规制不成熟、或是市场太稚嫩,因此,造血机能不足,不全是俱乐部之过。
足协的新规,更像是催化剂,它只是加速了问题的暴露,而非制造了问题本身。
其实,无论是之前的大手笔投资,还是现在的限薪限投和中性名改革,都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两者虽然看似矛盾,其实都是早已被欧洲主流联赛被一再证明有效的模式。前者的代表有切尔西、大巴黎和曼城,英超更是借此跃升为世界第一联赛;中性名本就是五大联赛球队的常态,限薪限投也是近年来欧足联工作的重心所在。
问题在于,中国足球的发展阶段和足球相关的文化、商业环境不同,因此不可能简单地照搬。中超前几年通过投资一度成为转会领域的“世界第六大联赛”,广州恒大两夺亚冠冠军,其积极意义是客观存在的,但中国职业足球在其他太多环节的短板和“欠账”,让水桶里的水重新漏光,也许仍然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不是新规导致了中超的危机,而是中超的潜在危机逼出了足协的新政。投资界有句俗话,“你赚不到超出自己认知能力范围的钱”。如今中超的投资撤退、市场收缩,其实才更符合中国职业足球发展“认知能力”局限的现状。有人说,新规“不巧”赶上了多家俱乐部母公司陷入困境的节点,放大了危机,我倒觉得,对于本就不甚健全的中超来说,现在近似于休克疗法的效果,也不见得就是坏事。至于新规的成败,还是要根据接下来更细化的具体执行来做评判。
羊城晚报记者赵亮晨
新闻推荐
《红色娘子军》女主角祝希娟来泰康之家·粤园过春节和长者们过个有年味的“广州年”
文/丁香黄士60年前,祝希娟因扮演《红色娘子军》里面的吴琼花脱颖而出,其经典形象根植在几代中国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