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妈妈爱心计划”升级 在广州工作生活的女性均可参加 无户籍、无年龄限制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丽莉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2月26日,新一期的“广州妈妈爱心计划”正式启动。此次服务对象范围扩大,在广州市工作、生活的女性均可参加,无户籍、无年龄限制;已经参加过上一期“广州妈妈爱心计划”的女性还可以免保险等待期。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刚满两周年,越来越多大湾区、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才选择来到广州打拼。而“广州妈妈爱心计划”为在穗妈妈添加了一份贴心保障,有望在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中打造广州女性衣食住行美教生活服务生态圈,筑牢社会保障服务的广州经验。
广州打造在穗妈妈“公益+保险+健康管理”模式
“生活在广州,作为女性还可以多一份这样的保障是一种幸运,不需要用到的时候,就当做公益何乐而不为呢!”在天河区员村社区工作的罗女士感叹,2019年因为乳腺癌她一度焦虑万分,恰是因为参加了2018年的“广州妈妈爱心计划”,不仅在医疗上解决燃眉之急,叠加“来穗妈妈爱心计划”的双重保障,她获得了2.4万元的理赔保障,而来自市区两级妇联对女性的关心更坚定了她现在在社区发力宣传“广州妈妈爱心计划”。
罗女士讲述的正是2月26日启动的“玫瑰公益-第四期广州妈妈爱心计划”,该计划自2012年实施以来已经开展了三期,以前的服务对象主要以广州本地户籍女性为主,如今服务范围扩大至在广州市工作、生活的女性,无户籍、无年龄限制。据了解,该计划由广州市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市妇联”)、广州市妇女儿童福利会(以下简称“市儿福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三方签订《合作协议》,以长期合作、共同发展、更好服务妇女健康为目标,本着相互支持、互惠共赢的原则,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监管相关规定为前提,在“玫瑰公益-第三期广州妈妈爱心计划”和“玫瑰公益-来穗妈妈爱心计划”的基础上联合开展的。据悉,该项目的报名时间为3月1日至3月31日,而保障自2021年3月8日0:00起至2024年3月7日24:00止,为期三年。
据悉,广州正在打造的在穗妈妈“公益+保险+健康管理”新模式备受外界关注,采取“政府主导-险企承办-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并以“广州妈妈+”全新理念构建广州妈妈事前预防、事中关怀、事后补偿的健康保障全流程服务,打造在穗女性衣食住行美教生活圈。
超210万人次参加“爱心计划”
记者留意到,新一期的“广州妈妈爱心计划”按照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针对全体投保人员及患病重点人员,提供多层次的健康管理服务,实现服务全员覆盖及重点人群的特色服务,如针对全体投保人员,提供健康专线、基因检测、预约挂号及健康档案建立服务;如针对患病重点服务人群,提供健康义诊、MDT多学科会诊等。
对此,广州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梅表示,广州市妇联在“广州妈妈爱心计划”的基础上于2019年启动“来穗妈妈爱心计划”,服务覆盖面扩大,目前两个“爱心计划”的参加人数已经超过210万人次,支付救助金、理赔款7300多万元,保障内容和力度提升,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益性进一步凸显,将争取让更多的妇女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中国人寿广州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邓隆芬透露,“第三期广州妈妈爱心计划”累计参与群众达98万人,总保障金额达2300亿元,截至今年1月,已为3168位患病女性送上理赔金。他介绍,在“第四期广州妈妈爱心计划”中,该公司将在保障内容完善的基础上,针对女性新时代定位和更多元化需求,整合优质的健康服务资源,建立专业高效的服务团队,以全新理念构建广州妈妈事前预防、事中关怀、事后补偿的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保障广州女性健康生活,打造广州女性衣、食、住、行、美、教生活服务生态圈。
对于该创举,国内最早的互联网保险践行者尚萌萌表示,这种模式比起直接提供救助更有意义,采用与保险结合的模式,是一种社会保障的创新。
女性保障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早在2010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妇女活动中心与险企就联手推出“关爱中国女性健康专项基金"两癌"患者救助行动”,自2016年开始,有险企在多省份或地区为贫困女性提供“两癌”保险保障,承保人数达231.9万人。上个月,广东省妇联和险企还联手推出“两癌”预防、筛查、治疗一站式服务,在促进“广东省巾帼健康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和“南粤巾帼脱贫行动”等妇女工作上开展全面合作。
近几年来,广州在保险保障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据悉,去年广州市的保险保障功能就获得明显增强,全年保费收入1495.62亿元,占全省保费收入的26.46%,同比增长4.9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94.29亿元,同比增长2.48%;人身险保费收入1101.34亿元,同比增长5.89%。保险赔付金额454.87亿元(不含分保的赔付支出);保险业总资产达5081.15亿元,同比增长14.25%。
新闻推荐
广州重奖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和团队金银铜得主分获50万、30万、10万
时装技术项目冠军肖琪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实力和自信才是我进步的原动力,我坚信只要自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