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大锅” 越地造

羊城地铁报 2021-03-24 21:54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越式鼎”

岭南寻根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卜松竹文\图)“这种鼎起源于岭南地区,被称为"越式鼎",与中原地区的铜鼎在造型上有所区别,如鼎足为扁三角形,中原地区的鼎足为圆形。南越王墓也有出土,反映了南越国青铜冶炼水平”——这段文字,出自广州博物馆镇海楼主体陈列中“越式鼎”的展览说明。这件1954年于建设新村汉墓出土的铜鼎,看上去平平无奇,没有什么纹饰,似乎朴素得有些过分了。但在20多个世纪前的那些日子里,它一定是某位本地人的案上之物,是一段家居生活的相伴者。如此久远的时光,能穿越而来,让我们看见,已是缘分。

“越式鼎”一词,最早是著名学者俞伟超在研究楚文化时提出的。但他并没有对之进行明确的定义和专门的说明。从考古发现来看,它与我国南方代表性的考古遗物几何印纹陶的分布区域大体重叠,被认为是当地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它的细分类型也有好几大类,具体到每个个体发现更是各有不同。这也很正常,所谓“越”,在当时实际涵盖了“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也即今天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等在内的广大区域,“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如此广大的地域内不同族群使用的器物,即便同源,也难免有差异。

总体来说,“越式鼎”应当指越族分布区域内,由古越族率先铸造和使用的鼎。一些学者认为,它早在西周早、中期即已出现,下限可以延伸到汉武帝统一岭南之后,在中国东南地区流行时间长达约八百年。

有学者以浪漫的笔触写道:“(越式鼎)不仅反映出古越族分布区内各区域地理因素、文化传统、文化交流和演进历程等的异同,是古代越族文化进入中华大家庭最后阶段的历史缩影,同时也反映了古代越族文化与中原地区商周文化、江汉地区楚文化、江淮地区徐、舒文化等性质各异的文化间的相互关系。”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里收藏的“越式鼎”也有很多,馆方介绍:“南越王墓出土青铜器500多件,它们大多具有地区文化特色,应是本地生产的。其中"越式鼎"就有17件。”它们器形高大,平底直足,“岭南越族在周代已经掌握了炼铜技术,南越王墓出土的铜鼎和其它器物反映了南越国青铜冶炼的最高水平。”

新闻推荐

食滞问题可大可小 必要时就诊 专家支招,做到5点可吃得快乐而健康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青梅通讯员孙冰倩)“食在广州”,美食当前,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吃多了,许多人日常生活中都曾出现过食...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