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可以亲水吗?历史风貌或改变?

新快报 2021-03-24 12:20

■改造前的新河浦涌。

■百年新河浦涌要建亲水步道。

百年河涌要建亲水步道、岸上挑台

新河浦涌建碧道公园最大的变化并不是以灼灼其华的开花树替换古朴婆娑的榕树,而是下设亲水步道,岸上挑台,架设人行景观桥,市民既可凭栏观河,亦可下河戏水。

这也是分歧最大之处:

“好啊好啊,举手举脚赞成,栈道可以让群众下去见证水质,又多一个打卡点。(欧伯)

“对带小孩的家长来说很好,可以给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水。“(谢小姐)

“低于路面标高的水下步道我觉得没必要。不连续,上上下下,不方便使用,我是不会去用的。”(曾居新河浦的市民刘先生)

“便桥增设了,如同拦腰几锏,举目见桥,不见碧波。日后再望新河浦,目及处或只有游人如鲫充塞河床;再倚栏杆,耳际也只有旅游巴的刹车、观光客的聒噪,休想再静静地看河景岸色了罢。邻居月姨说:也许整容后比起原来要美,但真正的亲人只喜欢原来本真的她”(东山恒思)

更有不少人包括“公园派”担心水质:

“水质搞不搞啊,如果不搞好像没有那么好哦,搞好水质和环境是首要的。”(欧伯)

“现在新河浦涌靠近省委一带水质还算可以,但东湖路以西就很脏了。搞亲水步道,亲水平台,如果水不干净,搞什么都没意义啊。”(曾居新河浦的晏鱼)

“能否亲水?应具备很多条件。首先流水不腐,能亲水的应是流动之水。再者应保持常态水位,还有的是大工作量的保持水面的卫生清洁工作。”(街坊李伯)

新河浦涌建碧道公园为什么要设亲水步道与挑台?如何保证水质?建亲水步道会否改变历史风貌?

建亲水步道是为增加亲水体验

根据新河浦涌施工现场张贴的一份工程概况牌,《橙基涌涌口泵站工程》包括了橙基涌泵站建设、新河浦涌水循环、新河浦涌堤岸改造整治三部分。碧道公园其实就是第三部分新河浦涌堤岸改造整治的内容。

根据《橙基涌涌口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河浦涌现状问题是亲水欠缺:驳岸笔直单一,缺少平台、栈道等亲水空间。现状空间以通行功能为主,缺少户外休憩、运动健身、咖啡茶座等生活性功能。空间缺乏特色,与周边新河浦的建筑风貌无呼应关系。

改造策略是建设亲水步道,改造驳岸,建设人行景观桥等。增加亲水体验,使行洪通道向生活、文化廊道转变,有助于构建生态亲民宜居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感。

具体方案是:控制景观水深为0.6m,在河涌下层设置景观亲水步道,高出常水位0.3m。下层亲水步道可淹没,极端天气情况满足行洪排涝的需求。亲水步道采用1200×450×50厚芝麻灰烧面花岗岩铺装。部分位置设置汀步,面积为110平方米。水体中放置石件,共计90立方米,与汀步协调设置。增加6处外挑亲水平台,面积为540平方米。

对现状驳岸进行阶梯式改造,增加上下两层步道的通达性。

专家:改造后水生态没有改善

关于市民担心的水质问题,《橙基涌涌口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出:新河浦涌2004年已完成全线截污,但东山湖周边水系水动力不足,水质易受上游截污不完善、水体循环、引水水源水质等影响。河涌水质不清:水体发绿,存在异味,水体流动性较差;驳岸硬化:硬质垂直驳岸,生态兼容性较弱;水环境差:缺少水生植物、堤岸碎石等,造成鱼类栖息环境的缺失,无法形成完整的水生态系统,亟待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

改造策略是形成新河浦涌水循环,从东濠涌补水到东山湖,通过泵站排水到新河浦涌、东濠涌,形成内循环。有助于改善河湖水环境,提升水动力,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

从新河浦涌施工前断流后的现场可看到,河床底部已经不是天然的河床,已经人工硬化,两岸也是人工硬质驳岸。新快报记者前天在施工现场看到,有些路段原来的石堤护壁已砌上花岗岩。

根据《越秀区城市更新改造补短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编稿)》显示:新河浦涌驳岸改造将是用高立面花岗岩湿挂和耐候钢遮挡。

有水环境水生态专家指出:

“最好是通过自然水循环,人工内循环要不停地抽和流,不断地处理,动力成本太高,未来的的维护成本也很高。”

“水质的改善要综合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如果水的流动大,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增加氧化过程,对氮、磷类型的污染物质的降解有一定作用,但这是化学、物理作用,对有机物的改善不好说,对重金属类基本没什么作用。因为河道及两边都固化了,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连通关系被切断了,生物系统没有介入,生物作用的力量不够,改善水质的措施没什么意义。”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炎认为:

“改造前的驳岸,还有一点缝隙可以渗水,有一定的渗透量,但其实际生态效果并不十分显著。现在驳岸改造是浆砌,为了贴砖整个都封了起来,只是美化,让观感好看一点,还是延续了原来的方式。浆砌会影响生态效益,不提倡,若是生态性护岸与河床,水可以流动,有利于水生的动、植物生长,从而促进水生态循环。只有水生动、植物建立起良性的生态循环,才有利于水质的改善。如果把驳岸浆砌死了,就会像鱼缸养鱼一样。”

但是,另一方面,他认为“如果是为了城市内行洪防涝安全,河道两岸紧邻建筑物的情况下,又要保证城市日常人车交通通行,迫于行洪防涝的安全需要,采取硬化驳岸措施。就国内现实情况而言,城市内的河道水系由于空间限制,要达到行洪防涝安全和生态的统一,就需要腾挪出足够的河道与岸线空间。而当前城市行洪防涝安全非常重要,不能出任何纰漏,特别是一线城市”。

街坊:建亲水步道后水位下降,河道变窄,风貌改变

新快报记者上周在施工现场看到,部分亲水步道已初具雏形,只高出河床约1米。部分岸上挑台已建好,挑台飘出河面约1.2米。

可以预见,把河水位控制在亲水步道之下,碧波荡漾的河涌将成一渠浅水。每天都经过新河浦涌的李伯说:

“建亲水步道后,河沉了下去,河道会变窄很多,不再像以前是一条很宽的河,河道的味道少了,变成一个花园。而且水也会变少了。”

生长于新河浦涌边的80后东山恒思也感伤道:

“记忆中的新河浦,从未经历如此巨变。现时改造是升级般的"换了人间"。平白失去了原本宽敞畅流的河道,以及两岸堤围古朴的护壁。但凡旧区改造,恐怕都应遵循一个“微”的原则吧,修旧如旧该是一切旧区保育的总圭臬。”

干靓看过现场的照片后认为:

“河床改造的整个设计是从景观出发的,亲水空间改造设计基本合理,但缺乏特色,对河涌历史风貌有破坏,亲水平台的铺地和栏杆的设计看起来也没有体现历史风貌区的特质。”

专家市民指改造方案应先公示、征求意见

●李云鹏也指出:

“外观是景观风貌的主要指标,改变外观肯定会改变原有风貌。目前的改造没有考虑历史文化保护。”

另一方面,他认为:“目标决定具体工程方案,提升亲水性等目标的设定,以及可能与其他目标产生的冲突,个人觉得也需要论证和广泛征询意见,而不只是既定目标下论证具体方案能否达到这个已经提前确定的目标。”

新快报记者经查阅发现,仅有《越秀区城市更新改造补短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编稿)》于2020年7月20日至2020年7月24日在越秀区政府官网上进行了公示并征求意见,内有《新河浦涌沿线生态恢复》项目,建设内容提到要建亲水步道、挑台及更换树种,但并无具体建设方案,也没有提及要移除榕树。

●林广思也就移除树木引发的异议指出:工程需要征求公众意见,实行公众参与。他说:

“城市绿化的价值标准肯定要综合生态、景观、历史记忆和遗产多个方面,反映各个阶层的意见,像有的人真的喜欢网红,而社区居民就是希望老树在那里,即使它不好看,但是记忆中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一个机制,要进行广泛群体地讨论和协商后才能决定一个地方要不要换树,换什么树,但现在看不到这样一个机制。

●李伯则不满地说:

“现在工程没有经过讨论、征询意见就开工,这就不对了,政府应该先听一下市民的意见,不要把自己搞得那么被动。”

●在河涌边开店的林小姐认为:

“如果做之前能公示方案、告知市民、征询意见最好啦。虽然我们不专业,但政府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我希望能有完美一点的方案。”

■策划:何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何姗方汝敏

■摄影:何姗杨华辉

[新河浦涌改造受质疑(中)]

新闻推荐

越秀区首推“新生儿线上多证联办”惠民服务 出生证入户医保卡 动动手就搞掂

信息时报讯(记者张玉琴通讯员刘思铭)昨日,记者从越秀区卫生健康局获悉,越秀区正式在全区推出“新生儿线上多证联办”惠民服务...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