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为一时的网红把经典去掉

新快报 2021-03-24 12:14

■古老的榕树、白千层是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的见证。

新河浦涌改造要砍48棵榕树,专家称:榕树绿量足,承载了记忆与古城风貌

以东山小洋楼著称的网红打卡点——广州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下称新河浦)正在新河浦涌建碧道公园,已全线围蔽的河涌旁贴着效果图:下设亲水步道,岸边建口袋挑台,新增人行桥,移除榕树等48棵,补种驳岸植物28棵……

但是这个自称“还清于水,还绿于岸,还岸于民”的工程却褒贬不一,形成了“公园派”与“风貌派”的对垒——

喜欢河涌变公园的“公园派”支持:

“可以下去亲水,开放公共空间太好了。”(街坊叶小姐)

“更现代,更漂亮,更吸引人。可能也会对生意好吧。”(在涌边开了十几年士多的吴姨)

“会更吸引游客啊,改好了会下去玩。”(来打卡的00后李同学)

但是,认为改造破坏生态、历史风貌的“风貌派”却反对:

“亲水栈道、水上平台、拔榕树、建便桥,"整色整水",沈园非复旧池台,最为淳朴原生态的河浦已不再,谨凭光影永存于心间。”(街坊东山恒思)

“希望还是保持河涌的原风貌,东山被改得太多了,再改就没了这个风貌了。这种改造后亲水的河涌哪里都有,没有了特色。”(来打卡的90后田小姐)

“古老的榕树、白千层是街区的见证,数十年来伴随着河涌,已经构成历史文化街区河涌两岸风貌的元素,改造改变了历史风貌。”(街坊、文保人士古粤秀色)

“在广州,没有一个树种的适应性和生态效益(如绿量)能超越榕树。这是最好的本地树种,乡土树种。换树种是景观优先,不是生态优先,是破坏生态。”(原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首席研究员张乔松)

“植栽是记录时间记录历史,以及景观风貌的重要载体,我对移除48棵榕树的做法不是很理解。”(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肖毅强)

“整个设计是从景观出发,对河涌历史风貌有破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干靓)

更有市民及专家质疑工程未有征求公众意见,网友“东山恒思”甚至在微博上贴出《有关新河浦路一带“碧道”围蔽施工的疑问》:

有关该项工程,未知事前是否有做民调或公众听证?

专家:砍伐榕树理由不充分,种植、养护方式要检讨

据贴在现场的公告牌与效果图,以及“新河浦涌沿线生态恢复工程”、“橙基涌涌口泵站工程”相关招标文件:

碧道公园全长2.18公里、宽12米,东接东山湖,西接东濠涌。工程包括:下设亲水栈道1.52公里;增加口袋挑台14处,共1450平方米;改造驳岸2.17公里,增加水上活动空间5处;迁改停车9处,共2.2公里;拓宽步行空间,步行宽度由1.5米增加至4米。移除榕树等48棵,补种驳岸植物28棵;新增两条12米的人行便桥。改造提升新河浦涌沿线生态恢复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业主是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

新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岸原有的一些白千层已被砍掉,某些路段的树变得稀疏。

无论是“公园派”还是“风貌派”,都质疑和反对移除两岸榕树等48棵。

建碧道公园为何要移除榕树?

据《橙基涌涌口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新河浦涌堤岸改造整治”部分提到:移除榕树是因为暴根侵占人行道,破坏铺装,树荫密闭,根须遮挡视线;移除白千层是因为掉皮掉渣,树干老化严重影响美观。将局部更换开花树种如火焰木、合欢、凤凰木、麻楝。

虽然现场公告说是“移除”榕树等48株,但据新快报记者查阅砍伐、迁移树木的行政许可,则是同意“砍伐”越秀区新河浦路、合群一马路的白千层22株(胸径40-85CM)、大叶榕4株(胸径70-120CM)、小叶榕48株(胸径5-85CM)、芒果3株(胸径30CM)。实际是砍树77株,许可部门正是此项目的业主单位——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

对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林广思教授并不认同:

“砍伐或迁移榕树的理由并不充分,处理方法简单化了,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工程措施都值得检讨。尽管现状存在一些困境,我们还是应该提出更优的方法改善,而不是采用单一的思维直接去除树木。”

他解释道:“榕树暴根侵占人行道是因为树池的大小通常是1.2×1.2米,这对于很多大乔木而言都过小了;榕树的体量尤其大。在自然界,一棵树我们看到的冠幅有多大,在地下的根分布范围就有多大,要有足够的自然土壤才能让根生长开来,树池很小时,根只能钻出地面,这是种植方式的问题。”

他说:“我们要检讨种植方式。通常,城市道路的行道树间距是6米。如果连片而不是单株种植榕树,即把两个树池中间的硬质地面换成土壤绿地,把一个个树池变为绿带,那树根就能顺着地块生长,就不会在人行道上拱起来。”

他又补充道:“暴根的原因主要是土壤太密实。由于人行道的土壤经常遭到踩踏或碾压,导致透气性很差,树根要露出地面呼吸。”

他建议:“如果由于市民通行或活动需要更多的场地,可以在树池上铺格栅,而不是裸土,这相当于嵌草砖,土壤可以透气、水也能渗进去;而且掀起格栅又能松土,能解决人行道面积太小和土壤密实的问题。行道树是需要定期养护的,如果树木冠幅过大,存在倾倒的危险,那么就可以疏枝或修剪,增加支撑,以及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养分。”

专家:老榕树是重要历史景观,每一棵都要保护

“我们需要坚持保留榕树。”林广思说,“榕树是广州古树(树龄100年以上)数量最多的树种,细叶榕和大叶榕合计超过所有古树数量的一半,这说明榕树是广州适应性最好的乡土树种。城市中的古树,反映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风貌和记忆。”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认为"榕树不容人",找各种理由砍了很多榕树,这是一种迷信。现在很多园林工作者都看到了很多市政工程在改扩建中出现了大量迁移或砍伐榕树的趋势,忧心忡忡,这与我们所知道的专业知识和广州作为2000多年古城的积淀相背离。”

他提醒道:“广州现在不断迁移或砍伐古老的榕树,长期下去市民再也看不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风貌。”

同济大学副教授干靓则认为:“原来的连续榕树冠层既形成了很好的遮荫空间,也为鸟类等生物提供很好的生境,作为一个历史文化街区,河岸成排榕树是此地的重要历史景观,那改造时更应该是考虑弱化车行功能,拓宽步行空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所长助理李云鹏表示:“移除榕树改变了河涌景观风貌,我建议老榕树每一棵都要保护下来,具体工程方案应该以老树保护下来作为前置条件进行设计。”

林广思指出:“树木和场所紧密相关,常常成为一个场所的标志物,承载了一个人的记忆,即使是白千层的寿命也有上百年的,可能一个人从孩童到长者,他都能看到这棵树在那里,如果在老年时这棵树没了,那场所记忆也就没了,所以我们一直很反对随便迁移或砍伐树木。”

专家:开花树绿量没有榕树高,只是好看

至于砍伐榕树、白千层之后换种的树种,林广思认为:

“换树的理由通常是所谓的美观、好看,但这只是某些市民、设计师或决策者的偏好。凤凰木、火焰木开出的红花确实很好看,但有没有必要为了这短时的特性,代替了原来绿量很足,承载了人们的场所记忆,甚至是古城风貌的树木,是不是为了一时的网红就能把经典去掉?”

干靓也认同:“从效果图来看,改种植开花树种及灌木也是为景观所需吧,绿量肯定没有榕树高,为鸟类等野生动物的庇护作用也肯定没有榕树大。”

街坊:“老榕移除了,哪里重寻儿时嬉玩的气根?”

树木承载的历史、记忆及其作为岭南水乡的风貌特征,也是一些东山街坊反对砍树的原因。

东山名园慎园的主人曹国裕自1936年起就栖居在新河浦,他回忆道:“小时候,河涌两岸仅有些小树,没有什么大树。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种榕树,后来又种剥皮树、木麻王,变得越来越漂亮,目前就不错啊。”

童年起就生活在新河浦的古粤秀色深情地写道:

“老榕道下,新河浦涌边,承载着我们许多的记忆。童年时,我们多少次捡起榕树的叶子,从省委的桥头抛到河上,然后走在岸边没有栏杆的石堤上,看着叶船顺着水流而行,比赛谁的叶船先到东湖的桥头……如今,每天骑单车载着孩子从榕树下经过,感受榕荫带来的阴凉。榕荫是新河浦涌最美的景色!是岭南水乡不可缺少的元素,是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的一部分。”

生长于新河浦涌畔的80后东山恒思用“老榕嫩芒”来缅怀记忆中的老榕,并嗟叹:“老榕移除了,哪里重寻儿时嬉玩的气根?”

80后街坊“猪古力”说:“我是支持绿化环保兼爱惜历史文化的,如果那些树在那长得好好的,平时修修枝就好了。养一棵大树不容易啊,搞那么多花什干嘛。”

■策划:何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何姗方汝敏

■摄影:杨华辉

[新河浦涌改造受质疑(上)]

新闻推荐

98名越秀好男儿辞别家人赴军营

广州市民兵预备役训练基地举行2021年度春季入伍新兵欢送大会。通讯员供图信息时报讯(记者张玉琴通讯员刘思铭)保家...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