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产业带动 筑牢生态屏障 增城区林长制试点成效显著 吸引多地前来考察学习

广州日报 2021-03-24 10:38

增江在师爷山附近摆出三个“几”字湾,流向骤然由东变南,汇入东江,奔向大海。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静通讯员马云飞、武畅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

占地1616平方公里的增城,林地面积115.4万亩、森林覆盖率53.23%、森林蓄积量达480万立方米。

2019年8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林长制试点区,增城区持续推进现代化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林河联动机制,打破行政信息壁垒;产业林长机制,产业林业融合;“云巡护”森林监管巡护平台,以科技赋能传统林业……

从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到“全国绿色模范县(市)”,从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县(市)”到“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增城为广东乃至全国全面推进林长制探索可供复制借鉴的经验,成为观察林长制质量效果的绝佳窗口。

系统协调

森林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最近,增城区林业和园林局格外忙碌,密集接待着省内来考察学习林长制的团队。2019年8月,增城区以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个林长制试点的身份,开始系统推进现代化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广东全面推进林长制探索可供复制借鉴的经验。

数据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23.04%,低于全球30.7%的平均水平,特别是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3,这让构建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制度体系迫在眉睫。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开始全面推行林长制、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这是继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之后,再推出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重大举措。

这意味着包括增城在内的试点区也要进入总结阶段。增城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全区林地面积115.8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3.23%、森林蓄积量达480万立方米;

种植树木39.6万株,建成“七纵四横”共11条、395公里主干道景观林带;完成297323.55亩天然林核定落界调查,明确全区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范围、目标和举措;成立了森林防火中心,全面落实常态化防治,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4‰以下……

从保护森林资源存量到有效做好增量,从注重森林资源规模到同步提质增效,增城区做出了前沿性的探索。据介绍,增城区财政在大幅压减公用经费的情况下,为林业园林增调专项经费1163.84万元,专拨1900万元用于林长制试点工作。

数据显示,目前,增城已完成2.57万亩的碳汇造林抚育,森林植被碳汇量达233.03万吨。“我们以林长制试点为契机,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生态环境支撑。”增城区林业和园林局局长庄志辉介绍,增城将林长制试点与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不管在城镇还是乡村,都强调发挥森林资源涵养水源、休闲观光、生态屏障的重要功能。

技术赋能推动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位于增城区西湖滩公园的师爷山顶,茂林修竹,静听风雨,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远眺,便能看到增江在附近摆出三个“几”字湾,流向骤然由东变南,汇入东江,奔向大海。

在增城区林业和园林局监控大厅,借助于全天候的视频监控技术,这一切也可尽收眼底。这是科技赋能传统林业的集中体现。

为更好推进林长制试点,增城运用物联网感知、5G大数据、远程可视化等先进技术,以林地小班森林资源数据为底图,高度融合“粤政易”政务系统,整合联通历年各个信息孤立的业务子系统,研发了涵盖资源保护管理、林业生态修复、森林灾害防治、管护机制创新、依法治林管林等16个主要内容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一套数”“一体化”。

“综合信息系统,打通了历年来各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相关人员告诉记者。

在系统的前端,则是方便而快捷的“云巡护”和“林河众采”两大功能不同的系统。“云巡护”森林监管巡护平台,方便护林员实时沟通联系,实现一线护林员任务受领、检查巡护、轨迹记录、数据采集等业务实时传输管理。“林河众采”小程序,民众随时随地可通过手机拍摄反映具地理坐标的森林监管意见建议。

不仅仅技术创新,制度机制创新也是增城林长制的重要支撑。据介绍,增城先后研制和修订完善30余份规章制度、建立健全10种工作机制。其中多个在全国都属创新之举:林河联动机制创新建立林长、河长联动机制,构建林河共享信息平台,巡河、巡林人员可及时互通获取信息并快捷有效处理;产业林长机制让经营林地超50亩的承包者担任“产业林长”,发挥其生产技术优势,带动经营户发展经济。

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与产业兴旺紧密融合

7000亩水面的荔湖、563公里绿道、395公里生态景观林带、24个森林公园、30多个生态公园……增城优美环境吸引八方来客,2021年新春假期接待人次121.24万人次,旅游收入6.05亿元,而这一切离不开以森林为代表的优美环境的加持。

增城被誉为广州“绿肺”“后花园”,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率95.8%、城乡饮用水质达标率100%,增江河畔“千鸟归巢”、多类濒危鸟类翱翔嬉戏的盛况常年上演。借此契机,增城不断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农村产业兴旺,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互融合的新路。

林业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林产品深加工等蓬勃发展,快速发展的民宿产业,就是典型代表。最近,广州评选出10家精品民宿,增城独占5家。仅在派潭镇,建成营业万家旅舍(民宿)就超过130家。

记者了解到,增城荔枝成为“中国优势农产品”“全国绿色农业十大领军地标品牌”,面积达20万亩、品种达70余种、产量达10万余吨。其他如龙眼、杨桃、柿子、棯子、火龙果、番石榴等林业产品也不断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动林下经济向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林业综合效益,让绿水青山高质量地变成金山银山。”庄志辉说。

新闻推荐

春节期间交警 严查酒驾醉驾

本报讯(记者黄丽萍)记者获悉,增城区公安分局交警部门在春节期间将持续开展严厉打击酒驾醉驾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春...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