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海探索 艺扬神州 刘寿强书法作品赏析

南方日报 2021-03-24 09:32

《竹简千字文》(书法)刘寿强作

●葛芸生赖海晏

广东省文联艺术馆于书法家刘寿强迎期颐之际,安排了一届《刘寿强诗书印作品回顾展》,观众踊跃前来,参与度出乎预料,部分观众一连几天进场观赏拍照,更有九旬老人赶在撤展时刻,敲门而入,要求一睹尚未下撤的部分展品。这给广东书坛带来些许启迪。

其一,实力胜过虚名。刘寿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荣获终身教育奖。缘此,他谦称自己为业余书法爱好者,然知情者言:刘寿强年少时师从名师宿儒,攻读四书五经、诗词古文,临习名碑法帖。而从广州业余大学教务长的岗位退休后,他对于诗书印的初心愈浓,便坚持“以诗为教”,孜孜不倦,作品琳琅满目。

观赏刘寿强的书法,是一种难忘的审美享受。本届展览举行期间,他首次向公众展示了简帛体《千字文》卷,这是由130余片竹简串联成3米多宽的巨幅。此卷所需之竹片,先由他一一挑拣、清洗、削剪、浸石灰水、晒干,随后悉心写上1000字,竟能做到一字不漏,一气呵成,历时仅两小时。是年他已七十又九高龄了。

其二,隐在笔墨背后的功力更为重要。刘老的书法,不只笔墨悦目,更多是重在笔墨中蕴藏的文化内涵,令观者时时强烈地感受其书法独具的朴拙显雄强、平和见灵动、野逸寓淡雅的文化气息。刘寿强致力将精、气、神,充盈在字里行间,且跃然纸上!

其三,书家的初心与教书育人本可互融。刘老的书法魅力,源自他持之以恒秉承教师职业锤炼而就的人格风骨,用来点燃观赏者的心灵;又因植根大地,甘当草根、淡泊名利、“老园丁”与“老书童”兼容一身。他勤于吟诗、习书、篆印,无一不是为着传播中华文化,能与更多人分享经典。

其四,惟有继承才有创新可言。刘寿强在诗、书、印领域的继承,从未因“业余”之嫌而出现一刻松懈。他早期就要求自己“学好一帖一家”,选定一种后定要临深习透,然后再去临习其他。“切忌脚跟未稳,便见异思迁,或一曝十寒”。后来,在临习各种书体之后,他决定选择简帛为创作方向。

简帛文字是由篆书向隶书演变时期的字体。故简帛书体既有篆的痕迹,又有隶的笔画结构,还有真草的端倪。为此,刘寿强取汉帛《老子乙本》为基础,又临习《老子甲本》《战国纵横家》等帛书;随后上溯《毛公鼎》《散氏盘》诸铭,下参《礼器》《张迁》诸碑。这一切为的是,让自己写出来的字,亦简亦帛,有篆有隶,间兼真草;令篆痕、隶味、真韵、草意浑然一体,毫无斧凿痕迹。历尽艰辛的刘寿强此时此刻参悟到:简帛书体充满活力,还有点野性,给习书者留下广阔自由的空间,可按各自的审美观念,探索并创造各自的个性风格,形成自己的独特面目。

俗话说,入帖不易,出帖更难。刘寿强体会到:“出帖不是由你自己说了算,也不是你临好自选的那本帖就算了。出没出帖,关键要看自己的面目形成了吗?”

著名书法家王永华评价刘寿强的书法艺术:“墨海苦求索,书艺扬神州。”继刘老的作品为美、日以及东南亚多国收藏后,于本届展览前夕,北京传来刘老以简帛体撰书的200个常用姓氏,被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代帝王庙博物馆所采用。该展馆以多媒体形式将200个姓氏构筑成一面以“三皇五帝与百家姓”为主题的展览墙。此举亦启迪今人,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是大有可为的。

而今百岁老人刘寿强,依然心系“经典飞入百姓家”的未了缘。他相信,在老中青艺术家的联手努力下,在从第一个“百年”迈向第二个“百年”的新征途上,“经典飞入百姓家”之心愿,必将一一变为现实。

新闻推荐

畅想美好的未来,港澳台青年纷纷留花城过年 广州的盆菜和家里一个味道

大年三十上午,留穗过年的港澳台青年与醒狮机器人近距离接触。春节期间,留穗过年的港澳台青年学习做香囊。同一个湾区,同一种...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