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美好的未来,港澳台青年纷纷留花城过年 广州的盆菜和家里一个味道

南方日报 2021-03-24 09:45

大年三十上午,留穗过年的港澳台青年与醒狮机器人近距离接触。

春节期间,留穗过年的港澳台青年学习做香囊。

同一个湾区,同一种年味。“新年快乐!你食佐未?”夜幕降临,在广州番禺的公寓,香港青年杨家麟拨通了香港家人的视频电话,和家人们“云”上共吃团圆饭。鲍鱼、鸭掌、海参、瑶柱……镜头两边放着的盆菜菜色大同小异。

今年春节,23岁的香港青年梁祖明和亲戚们共吃年夜饭,饮老火靓汤;来自台湾的喻祺茹第一次学做非遗糖画,她为自己做了一只金灿灿的糖牛;22岁的香港学生陈博忙着拍照打卡、写对联、做香囊,为港澳台青年服务的同时自己也过了一个热闹有趣的广府年。

这个牛年春节,不少港澳台青年选择留花城过年。广州很包容,机会很多……有感于在广州的生活感受,不少港澳台青年萌生了留在这里发展的念头,并正在努力付诸行动。

●南方日报记者冯艳丹摄影:南方日报记者吴伟洪

热闹的春节

鼓擂响,醒狮助兴。

在团省委、团市委的指导下,除夕当天,在广州北京路的广州市青年文化宫,“花城有爱在穗过年”港澳台实习青年新春民俗体验活动举行,并邀请青年们参加多种新春民俗打卡体验活动,感受春节传统文化的魅力。

醒狮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好,好,好精彩。”喻祺茹第一次现场看舞狮,忍不住站起来喝彩。她目前在广东文投创工场实习,也是第一次在广州过年。

在广州市青年宫一楼北门,来自越秀区书法协会的多位书法家现场挥墨,为前来参加活动的留穗青年送上新春祝福。一些民间艺人现场向青年朋友展示并手把手教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的制作。随着缕缕糖丝飘洒,牛、鸟、花、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游客面前。

“这里的风俗很多,年味很浓。”喻祺茹跟着制作糖画。不一会功夫,一个糖牛就完成了。手持金灿灿的作品,喻祺茹满心欢喜。

因为女儿一个人在外过年,喻祺茹的妈妈前来陪伴。喻祺茹告诉记者,虽然是在亲戚家过年,妈妈已经乐此不疲逛了好几次花市,收获颇丰。“这是我包的虾仁水饺”,当晚她通过微信视频接通了海峡另一边的爸爸,自豪地介绍自己的手艺,“将来我还想去佛山吃更多美食,去深圳感受科技发展的进步”。

陈博是暨南大学国际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一学生。今年1月,他参加由团市委、市青联牵头实施的“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到广州市越秀区青创力社会发展中心实习。实习期间,陈博就加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运营项目组,为港澳台在穗实习青年服务,积极参与策划了一系列活动。

说起留在广州过年的原因,他觉得受实习经历的影响很大。“这次实习,让我有机会接触参加实际工作的环境和氛围,也了解到这边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模式。”

团市委、市青联牵头深入推进“百企千人”港澳大学生实习计划,协调提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法律、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岗位。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征集港澳实习生280余人,收集实习岗位数498个,完成配岗65人。寒假期间助力“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完成182名学生的岗位匹配工作。他们中不少人得益于实习的经历,选择留在广州过年。

“在广州,感受到一个特别的春节”“今年没有在家过年,希望家人都能健康平安快乐”“希望毕业后留穗发展”……当天活动现场,十多位港澳台青年代表上台共贴心声墙,抒发自己的新年感想。

留下的打算

今年24岁的杨家麟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曾在暨南大学就读投资经济学专业。2020年9月,他参加了广州市“优职英才”长期实习计划,在趣丸科技实习。“家里的盆菜是我爸爸做的,我在广州吃的盆菜和家里一个味道。”杨家麟笑着说。

“粤港澳三地的地域、文化接近,年俗没有很大的区别。”除夕夜,来自澳门的Jane在公寓里和小伙伴一起吃盆菜。

在首届粤港澳青年文化周的活动中,杨家麟遇到了来自澳门的Jane,实习期间两人还擦出了爱情的火花。Jane今年毕业于澳门大学,也参与了同一个实习计划。在活动的团建交流中,他们了解到彼此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摄影。除了实习,利用周末的时间,两人便相约一起到广州的大夫山等景点拍摄。

去年12月,广州市青联、市政协港澳委发起了“湾区聚力,美丽乡村”的短视频比赛,他们也相约参与活动,和其他实习小伙伴一起,用镜头记录下在珠江国际慢岛上的甜蜜体验。

春节期间,杨家麟和Jane一起去体验民俗,还特意到位于府学西街的3D复古涂鸦街打卡。

说起日后的打算,两人都表示有意愿留在广州发展和生活。Jane说,她在广州实习的岗位是面向葡语系国家的电子商务,和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兴趣十分契合,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同,正和企业沟通转正事宜。“我觉得广州的生活环境很好,随处有外卖和快递,生活非常方便。”而杨家麟则报考了公务员岗位,正专心准备考试。

在广州实习的日子,港澳台实习青年感受到了广州浓浓的年味和包容的城市文化。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打算留下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

23岁的香港青年梁祖明,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寒假期间,他到黄埔区迳下村参加美丽乡村墙绘工作。从大城市第一次来到农村,他感受到风景优美、干净整洁、乡风淳朴。墙绘从设计到落地,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与打磨。“在这里让我有机会为乡村建设出一份力。也让我获得了更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

“实习期间知道广州面向港澳青年的优待政策后,更坚定了自己今后留下来发展的想法。”陈博说。

为了让在穗过年的港澳台实习青年度过欢乐祥和的春节假期,广州通过入户慰问、组织新春活动等多种方式慰问参加“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百企千人”和“优职英才”实习计划的在穗过年港澳台青年,为在穗过年的港澳台实习青年送上暖心新春盆菜和实习大礼包。

更大的舞台

越来越多港澳台青年留下过年、并计划未来在广东就业定居的背后,是他们对两岸一家亲的认同。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已有两周年,过去两年,不少在粤创业的港澳台青年见证了大湾区巨变,更加坚定了在此奋斗的信心。

香港青年林焕城2016年就来到了广州,今年是第一次在广州过农历年。年夜饭,他在亲戚家品尝地道的粤菜,“去亲戚家围炉聊天,他们没把我当外人”。

他到广州的第一站选择了越秀,和几位伙伴创立居家医护养老公司“爱信医护”。“越秀是医疗资源高地,很多老人有相关的需求。”他说,选择广州正是看中相关市场的前景。在创业过程中,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包容。

“各级政府大力投入,大湾区九座城市百业兴旺,坚定了我在广东创业的信心。”回想这两年,林焕城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观念和信心。在他看来,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优势突显、金融体量渐增,接下来,经济体量还将不断增加,为港澳青年搭建更大的大舞台。

两年来,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团市委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交流“1234N”计划,高标准建设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

作为创业青年,香港青年曾祥盛就是系列政策的见证者。2018年从广州暨南大学学成毕业以后,他成功落户广州南沙。在南沙区针对促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下,又成功注册个人公司。“粤港澳大湾区给予香港青年无限的想象力和发挥才能的空间,无缝链接了粤港澳三地人才和资源,全方位激活了各城市的优势、功能和定位。”他亲眼见证,在《纲要》颁布的两年间,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大湾区拔地而起,众多港澳青年可以在大湾区施展创意和才能,开启人生圆梦之路。

春节期间,曾祥盛选择在广州体验广府年,特意到北京路感受年俗,到广州塔看夜景。他说,在广州过年有第二个家的感觉,“广州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都可以把它当成家”。

统筹:羊建溶

新闻推荐

节后地铁线运营有调整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李天研)今天起进入节后春运阶段(2月18日~3月8日),地铁二号线、七号线将加开夜班专列。同时,节后地铁...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