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石壁街牛路巷 踩踏水乡阡陌 耕牛开出一条小路

信息时报 2021-02-14 00:44

石壁屏山的牛路巷。这条路是当年唯一一条可以让耕牛通行的道路,换言之,路是耕牛日复一日踩出来的。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番禺是一个水网交错的岭南水乡,往日,居民牵着耕牛往来于阡陌之中。在番禺石壁街,有一条路叫“牛路巷”,这条路是当时农民每天牵牛耕作的必经之路。虽然泥泞的小路如今已变成康庄大道,但路名仍一直保留下来。

耕牛踩踏形成一条梯形小路

石壁屏山一村地处石壁街东南部,宋代建村,全村耕地面积约920亩。原先这里就是典型的岭南乡村,村民以耕作为主,道路纵横,耕牛来往。因为村里水道居多,龙船也是屏山村(含屏一村、屏二村)的传统文化,久负盛名的“红须”“白须”两艘老龙曾多次夺冠,有“竞渡珠江昔日曾为首选,飞腾山海今朝莫等闲游”的美誉。

在屏山一村,宽约5米的牛路巷贯穿其间。据村里的老人郭细侣介绍,因为当时屏一村各生产队的农田分布在农场围、东涌围及大草坎围,各生产队的耕牛要走唯一一条路到各围进行耕作,久而久之就形成一条梯形的小路。1997年登记街巷门牌时,就使用了“牛路巷”这一巷名。

郭细侣今年79岁,据其回忆,他小时候就已经有这条牛路巷了。原先的牛路巷是一条泥泞的田间小路,“我们屏山村水网纵横,田地都被小溪和河涌隔开,牛路巷是唯一一条可以让耕牛通行的道路。这条路,就是耕牛日复一日踩出来的。因为地势原因,这条路呈梯形形状。”郭细侣说。

路名不变乡居生活日新月异

“因为高铁建设征地,农田没有原来那么多了。道路也铺了水泥,这条路比原先的牛路巷高了1米左右。”郭细侣带着记者来到如今的牛路巷。记者看到,牛路巷全长数百米,两侧宽约5米,道路两侧是居民楼和民宅,蓝色的路牌上清晰地写着“牛路巷”。

记者跟随老人一路前行,在道路的尽头有一个小码头,一眼望去是一片宽广的河滩。“你看,原来这里就是一个自然的小码头,没有现在这么好的设施。”郭细侣说。他站在码头上,眺望着对岸,“对面那里就是原来的农田,现在已经是高架桥,这里的变化和牛路巷一样,和往日大不一样了。”郭细侣指着河滩上的一座桥说,原来这里只有两座简易木桥,只能走人和单车,牛只能涉水。现在石桥也封起来了,未来会在河滩上架起新的大桥,虽然路名不变,但是居民的居住环境却越来越好了。

信息时报记者 黄骆

新闻推荐

番禺区化龙镇助就地过年的务工人员过好年为留厂过年员工发红包送补贴

广州日讯(全媒体记者章程通讯员穗政法)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今年春节,你打算好在哪过年?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