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报道|“疫情风”下机遇挑战并存 医疗行业马太效应渐显
许伟/文
随着2020年度业绩预告的陆续出炉。截至2月3日,A股医药企业已有218家披露2020年业绩情况,其中约6成实现预增。财经网产经不完全统计发现,受益于疫情检测防护市场,蓝帆医疗、之江生物、英科医疗、达安基因、圣湘生物均同比翻番,其中,净利润增幅最大的是圣湘生物,最高或达7008%,随之高涨的还有市值。
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在医疗行业“形势一片大好”的同时,业绩预降的企业则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财经网产经梳理发现,包括赛诺医疗、凯利泰、心通医疗、开立医疗等2020年年度预告均同比下滑。业内人士指出,受疫情影响,产业政策叠加等,除了吃到“第一波”红利的医疗企业外,已经有许多中小企业在疫情冲击下经营业绩不断下滑,市场马太效应愈发明显。而随着疫情防控、集采的常态化,医疗市场格局或将迎来全新变革。
防护用品、体外诊断净利翻番
市场的供需关系直接反映出相关产品背后产业的繁荣。面对疫情逐渐呈现常态化趋势,医用口罩、防护服、隔离衣、医用手套、呼吸机、体温计等抗疫防护,以及核酸检测等相关医疗器械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财经网产经梳理发现,截至目前,A股上市医疗公司中已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的企业,仅2020一年,净利润增幅在200%-1000%区间的企业便有24家,在100%-200%区间的企业更是高达31家。主业涉及防疫相关产品的英科医疗、达安基因、东方生物、之江生物和明德生物等企业的净利润增幅均超1000%。
蓝帆医疗告诉财经网产经,公司2020年度始终处于极度供不应求的状态。“除全力以赴加足马力生产以外,还新增‘五加二’‘白加黑’以提效产能。2021年上半年的订单已全部排满,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确定2021年全年的合作合同;各工厂均满负荷生产,确保各客户订单进度。”之江生物和英科医疗也表示,受疫情影响,需求量激增,公司主营产品销售营收大涨。
不过,“从产能上看,蓝帆医疗和英科医疗均得益于疫情导致防护产品需求大增,并在不同程度增产。但两家公司战略不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一位熟悉医疗行业的专家告诉财经网产经,“双方的产品结构、销售收入与利润空间不同,蓝帆医疗以PVC手套为主,丁腈手套为辅,而英科医疗的丁腈手套有更大的产能;另外,英科医疗以低值耗材为主,蓝帆医疗很大一部分营收还来自心脏介入类产品”。
值得一提是,2021年初,英科医疗和之江生物还陆续登陆港交所和科创板。其中,距英科医疗IPO也不过半年。截至2021年2月3日,之江生物和英科医疗市值分别达到138.82亿元、838.19亿元。据了解,英科医疗和蓝帆医疗的主要产品均包括一次性手套,之江生物则是国内首批获批新冠检测试剂的企业之一。
医疗健康行业分析师陈乔姗指出,中国疫情控制后,口罩、医用手套等防护用品的市场增长来自于出口,鉴于国外疫情控制不佳,以及疫苗推广期的空白期,需求量仍在增长阶段,至少1年后才会看到需求下降的趋势。
差距拉大 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加大
有人欢喜有人愁,同为2021年IPO的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通医疗”)业绩或许有些不尽如人意。根据2月3日心通医疗公布的招股结果显示,公司发行2.06亿股股份,每股定价12.2港元,每手1000股,一手中签率7.5%,将于明日挂牌上市。而其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1-7月,公司营收分别为2150.2万元、4844万元,同期分别亏损1.45亿元、1.93亿元。心通医疗表示,主要是由于大额研发支出,以及分销成本、行政开支等导致亏损。
财经网产经了解到,心通医疗是国内第二家上市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TAVI)产品的医疗器械公司,控股股东为持股50.06%的微创医疗。值得一提的是,其控股股东微创医疗最新披露的财报数据也出现了下滑。据悉,2020上半年,微创医疗实现营收3.07亿美元,同比减少21.8%,不计汇率影响,收入减少19.7%。
在业内人士看来,心通医疗连年亏损的原因,与其目前仅有一款人工心脏瓣膜产品VitaFlow实现商业化,且主要采用传统代理销售模式,毛利率水平远低于同行不无关系。
而与心通医疗一样,也处于“尴尬”境地的还有凯利泰、开立医疗、览海医疗等。财经网产经梳理发现,2020年,凯利泰、开立医疗中源协和分别预计实现净利润约为-1.06亿元至-1.81亿元、-2932万元至-5732万元,同比下降下降135%-160%、128.88%~156.45%。而览海医疗虽然净利润实现7000万元至1亿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事项后,净利润预亏-1.57亿元至-1.27亿元。
在广州众成医疗器械产业高级研究员郑珂看来,市场的优胜劣汰将刺激企业进一步科技创新、产品迭代、全产业链布局、入局上游原料端等。不过,一位医疗投资专家也对财经网产经表示,“优胜劣汰的同时,医疗器械行业也将迎来新机会,尤其是生命支持设备,POCT检测、IVD(体外诊断)行业等。”
集采变局 研发创新紧急加速
除了受疫情影响,不少医疗器械企业业绩出现下滑的另一大原因则是国家带量采购政策的落地实施。
“随着行业的进一步整合,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也将越来越大。”上述医疗专家指出。
无论是已经落地的冠脉支架集采,还是即将到来的骨科器械集采,都对高值耗材企业原有的“高毛利”敲响了“警钟”。
据悉,集采后,冠状动脉支架的均价由13000元下降到700元钱左右,降幅高达93%。此前参与淄博、青岛等组成山东省七市组成的采购联盟发起的骨科创伤类高值耗材砍价试点,最终骨科创伤类耗材最高降幅也高达94%,平均降幅67.3%。
财经网产经注意到,赛诺医疗科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诺医疗”)、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普医疗”)、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博医疗”)均明确表示,公司面临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压力。凯利泰也曾坦言,今年正式实施的国家心脏支架类医疗器械带量采购政策将让子公司的营运模式受到严重影响。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超5000亿元,占全球市场规模的10%。但器械消费占比却仅为发达国家的40%。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鼓励医疗器械创新的政策,就是为了促进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创新发展,提升国产医疗器械的自主研发能力,逐步打破进口企业在高端器械领域的垄断地位,预计未来3-5年,会有一大批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问世。”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国内医疗器械主要有两种研发模式,一是仿制进口器械,另一种是自主创新的微创新类产品。随着未来医疗器械行业的加速整合,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将增大,行业两极分化也将愈发明显。”
陈乔姗表示,“集采对企业未来2-3年内的营收一定会产生影响。集采的产品属于产品成熟、竞争激烈、高附加值、用户基础大的产品,多为各家的主要盈利产品。参与集采后,公司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或加大产能提高利润率,或加大创新要发投入力度。”。
新闻推荐
牛年春节进入倒计时,广州市场年味扑面而来 商超年货销售旺 健康网红食品走俏
▲消费者在选购对联、小灯笼等春节装饰品。受访者供图超市里年货礼盒摆在显眼的位置。信息时报记者袁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