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发展格局,挖掘消费新动能 广州怎样迈向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改造后的北京路步行街获得国务院督查表扬。李细华摄
临近春节,“千年商道”北京路张灯结彩。在广州倡导市民“留穗过年”的呼吁下,北京路鼓励沿街商铺延长营业时间,满足消费者夜游、夜购、夜赏的多种消费需求,保障在穗过年群众生活“有年味”。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下,更被寄予扩大内需市场的厚望。
“十三五”时期,广州消费市场亮点纷呈:全市社零额先后突破8000亿元、9000亿元大关,天河路商圈日客流量约150万人,改造后的北京路步行街获得国务院督查表扬……随着消费升级,消费新趋势和新方式不断涌现,新消费已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州大力发展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高国际商贸中心能级。时尚经济、首店经济、品牌经济、甜蜜经济……瞄准通过新经济撬动新增长,迈向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广州还将如何发力?
●南方日报记者黄舒旻
培育“新国货”,释放品牌效应
2020年,国货美妆品牌完美日记成为美妆界的一匹“黑马”。凭借高颜值、高性价比、高讨论度,在各大电商平台中“力压”海外龙头企业,产品销量呈现指数级增长,更成为海外上市“国货美妆第一股”。
诞生于广州的完美日记,作为“新国货”的典型并非偶然。
在广州市政协委员、民进广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梁晓玲看来,广州发展新消费基础深厚,建议将新消费作为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以新消费为引领,构建新消费系统培育体系,培育一批新消费企业、新品牌、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场景,营造扶持新消费发展的政策生态,推动广州市消费产业双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她提出,在新发展格局下,广州需要以新消费为抓手,抢占先发优势,提升消费能级,提高广州城市核心竞争力。
她表示,在产业基础方面,广州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箱包皮具、珠宝首饰、食品饮料等都市消费产业基础雄厚,拥有三七互娱、酷狗音乐等一大批动漫游戏、文化娱乐领域线上生活性服务业头部企业,但都市消费工业外贸贴牌企业多,自创品牌意识有待加强,品牌协作度较低,新品类开发能力不高,产品更新速度远低于市场需求的热度。
她建议,明确将新消费作为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推动形成新消费“广州样本”,培育一批新消费企业。
具体而言,可以构建新消费企业梯度孵化体系,着力培育一批新消费领军企业,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加强共同技术平台建设,推动全产业链融通创新。
“培育一批新品牌,开展"新国货"品牌培育计划,以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培育一批新品牌,搭建企业跨界合作平台,推动制造业品牌文化,将新品牌培育纳入定制之都、直播电商之都建设工作内容,助力品牌"弯道超车"”,梁晓玲建议,广州应培育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制定长效措施,促进创投资本、创新项目、创业团队向广州聚集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一批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典范。鼓励“工厂直播”电商、沉浸式产业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补齐市场短板,强化新业态监管
“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相比,广州仍存在一些亟待补齐的短板。”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涂成林表示,目前广州各消费行业之间、一些商业设施和基础设施之间、各类商业企业之间的融合互动和衔接尚存不足;城市商务区、旅游景点、交通枢纽,与主要商业网点和商圈建设之间的匹配还有脱节现象,有待继续改进提高。
在他看来,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先要抓住打造优良营商环境这个“牛鼻子”。“要保持广州企业的商业精神与服务意识、市民的善良仁义与包容精神等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广州市政设施现代化与实用性、与外界交流沟通的广泛性和便利性等优势和特色。”
他还提出,要统筹协调消费、商贸、旅游、物流、航运、金融等的互通互融,促进市区各项商贸设施建设相辅相成,增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综合效应。
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广州不仅要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更要探索新产业新业态触发式监管和审慎监管,依法规范发展平台经济。
以直播为例。去年,广州提出要打造“全国知名的直播之都”,并出台一系列举措扶持这一新兴业态的发展。直播作为一种商业新模式,为疫情期间消费者提供了线上购物的新选择,也为众多商家开辟了新渠道。不可忽视的是,直播“翻车”的现象在过去一年也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
在市政协委员、广州市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副会长杨碧霞看来,直播行业,特别是电商直播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直播作为一种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新业态,为消费者带来了不一样的消费购物体验。未来,随着移动网络条件的发展,直播会和更多行业结合,产生更多机会。”
广州应该怎么做?市人大代表、广州科盈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纯提到,在全国各地发力直播业态的当下,广州凭借枢纽优势和货源优势成为“突围者”,并已经聚集了大批直播MCN机构和相关业态的落户。“要做好直播产业的监管,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双方的努力。”
林纯表示,在政府对行业的监管方面,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溯源机制,保证直播商品的质量;在企业方面,他建议由生产企业掌握直播的主导权,规范对带货主播的管理,营造健康有序的直播氛围。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广州1月31日电在1月31日于广州举行的“广州实验室科技助力基层疫情防控万里行”启动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