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呼吁保护永庆坊粤剧名伶故居
新快报报道马师曾、红线女夫妇旧居被开发商擅自拆除引起关注
新快报讯记者何姗报道新快报近日报道拟原址保留的永庆坊马师曾、红线女夫妇旧居未经报批、被开发商擅自拆除并新建后,引起参加广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政协委员的关注,市政协委员黎向阳等提交《关于保护永庆坊粤剧名伶故居打造粤剧文化旅游街区》的提案(下称《提案》),呼吁将位于永庆坊改造范围内及恩宁路周边的名伶故居列入保护名录,并修复;在故居处挂标志牌,讲述名伶故事;与粤剧艺术博物馆、八和会馆串起粤剧文化带,传承粤剧文化、地域文化。
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一带,曾经是群星荟萃的粤剧发祥地之一,遍布190多名粤剧、曲艺、粤乐艺人的故居,见证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的荣光。新快报曾于2019年4月26日报道,永庆坊二期改造范围内,仍有马师曾、红线女夫妇等10处名伶旧居,有的荒废多年,或面临拆除,呼吁保护。市领导对此报道作了批示并做了调研,专家论证要求在永庆坊二期改造中原址保留马师曾、红线女夫妇旧居。但2020年七八月间,位于汇源桥脚2号的马师曾、红线女夫妇旧居被开发商擅自拆除,未经规划许可新建。
《提案》提到,2012年,时任广州市长陈建华在调研粤剧艺术博物馆选址时要求:要与恩宁路旧城改造等项目连结,使整个片区成为西关粤剧艺术文化大观园,形成一座展示粤剧艺术和岭南文化、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从而在整体上提升这一片区的文化含量和社会价值。充分体现粤剧与荔湾“十足的岭南风格、百分百的西关风情”。
《提案》认为:粤剧名伶故居无疑是粤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的重要内涵,更是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的文化资源,将粤剧名人故居保护并展示,讲述名伶故事,才是永庆坊改造的地方文化特色。
目前,经西关文史专家及民间保护机构发掘,已整理出一份“群星聚八和芳名录”,将自广州黄沙创立八和会馆以来,住在西关,活跃省港澳舞台之粤剧、曲艺、粤乐人员故居记录在册。名人故居有历史、有故事、有记忆、有情感、有温度,将是永庆坊文旅街区独一无二的魅力。
《提案》呼吁内容
●将位于永庆坊改造范围内的名伶故居列入保护名录并修复;收集、记录名伶的历史、故事及相关资料、纪念物;辟出其中一处故居全面展示恩宁路作为粤剧文化发祥地之一、粤剧文化中心的辉煌历程,凸显地方文化底蕴;在各个故居处挂标志牌,讲述名伶故事;在已征收改造的故居内播放名伶的演出视频,展出相关历史图片、资料;制作故居地图,在永庆坊周边挂故居指示牌,与粤剧艺术博物馆、八和会馆串起粤剧文化带,传承传统文化、地域文化。
包括:
1.张活游旧居宝华路十六甫西二巷23号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2.李小龙祖居(著名粤剧丑生李海泉故居)恩宁路永庆一巷13号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3.刘美卿旧居恩宁路永庆一巷8号传统风貌建筑线索;
4.张活游旧居恩宁路永庆一巷10号传统风貌建筑线索;
5.小飞红旧居恩宁东横街3号;
6.卢启光旧居恩宁路永庆大街3号;
7.梁家森旧居恩宁路永庆二巷7号;
8.林超群、林小群旧居多宝街10号;
9.何碧溪旧居宝庆市1号。
●保护位于恩宁路周边的粤剧名伶故居,建议列入保护名录、修复并挂标志牌,包括:
1.千里驹旧居多宝路77号荔湾区级文物单位;
2.靓少佳、郎筠玉旧居昌华新街29号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3.黄霑旧居宝华路十六甫东四巷14号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4.芳艳芬旧居蓬莱路蓬莱新街40号;
5.罗品超旧居龙津西路逢源西二巷52号;
6.郑绮文旧居长寿西路耀华南12号;
7.谭玉真、冯狄强旧居文昌南路敬善里3号;
8.少昆仑、蟾宫女旧居文昌南路宝华南12号;
9.任剑辉、白雪仙旧居文昌南路曾四巷11号。
新闻推荐
信息时报讯(记者王智汛通讯员荔宣)近日,荔湾区花博大道市政中压管网项目,经2个月的紧张施工建设,完成接驳通气。据悉,该项目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