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广州广深命运“共融” 1+1必将大于2

南方都市报 2021-01-29 06:06

[摘要]广深命运“共融” 1+1必将大于2

2020年无疑是广深双城深拥的“里程碑式”一年。

史无前例的首届广州深圳“双城联动”论坛成功举行,广深在七大领域签署深化合作专项协议、从七大方面建立特事特办机制,省委改革办更是表态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广州,推动省直部门将赋予深圳的省级管理权限依法赋予广州,让广深的命运更加“共融”。这也意味着,广东以深化广深“双城”联动强化核心引擎功能,必将释放“1+1>2”的整体效应。

顶层的互动

同为一线超大城市、同处一个大湾区,约100公里距离,让广深多年来互为标杆。2019年,广深两地GDP总量突破5万亿元,占广东全省比重高达47%,地位举足轻重。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国家“双区”战略推进,广深以大湾区“双子城”的身份,“双城联动、比翼齐飞”,共担辐射带动广东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

“双城”加强联动在意料之中,却又不免有“意外”惊喜。首先表现在双城“一把手”的互动更为频繁、亲密。2019年8月18日,国家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文件发布后不到20天,深圳市委书记、市长率代表团赴广州考察学习,两地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印发27个重点合作项目(事项)清单,在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共同引领“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等领域进行合作。这是广深时隔六年再次牵手合作。两个多月后,广州市委书记、市长也率广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深考察。广州表示:以更高站位坚持支持深圳、向深圳学习、与深圳合作。

2020年,“双城”联动更是迈出新高度。10月22日,首届广州深圳“双城联动”论坛在深举行,广深两市一把手在会上直接对话,力求调好节奏、找准步调、同时发力,这堪称一次史无前例的标志性会议。省政协经济委主任、省社科院原院长王珺表示,广深“双城”联动要从相互合作、相互激励、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四条路径来持续推进。

科创的共鸣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个是千年商都、科教重地,一个是经济特区、科创高地,一条正在加快形成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为广深“双城”联动提前指明了方向。2021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做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在2020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深各有优势和短板,发挥“双城联动、比翼双飞”作用,联手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既符合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规划,也有利于弥补双方各自的短板,放大各自的创新优势。

不少区域研究专家也提出同样观点,认为广深“双城”联动可将各自优势互为对方所用,形成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整体合力,提升本地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

老城不老,其命维新。广州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以一条“上扬曲线”折射出多年科创的发展成就。2020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已经突破1.2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283家,连续两年居全国城市第一。在《自然》杂志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广州跃居第15位。

也是这一年,广深“科创互动”的篮子里硕果不少:广州大学与鹏城实验室于去年9月签署合作共建协议,首批建设的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中有2家由广深两市共建;由广深联合共建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去年开始面向全球“招兵买马”;新冠肺炎疫情下,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生物岛实验室)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联合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科技攻关……

就在那场备受瞩目的广州深圳“双城联动”论坛上,两市签署了科技创新、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基础设施、营商环境、自贸区建设七个领域合作协议,再度释放“科创共赢”的强烈信号。据悉,在科技创新领域,两市将共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强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重大创新载体的对接合作。

广州如何实现“双城”的科创联动?《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就指明:共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资源,以“核心+基地+网络”形式共建国家实验室、省实验室。深化产业规划和项目布局对接,携手补齐产业链。

也就是说,广州既在不断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也在与深圳强化“联动”,共建创新平台、共享创新资源,补齐产业链,这将为“科技强市”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

交通的黏合

早年,广东移动曾公布一组数据,广深两地至少有15万对夫妻过着“双城”生活,而跨城商务族只会更多。从广深铁路财报来看,2019年广深铁路运送旅客8513.05万人,货物发送量1624.05万吨,而综合近几年数据,每天来往在广深线上的旅客有23万多人次。

实现“双城”联动,交通始终是广深友谊的最佳黏合剂。在顶层的推动下,大湾区“双子星”拥抱不断提速,亲密“关系网”也越织越紧:建成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等公路通道,广深铁路、广深港高铁、穗莞深城际等铁路通道,其中广深铁路实现“公交化”运营,广深港高铁实现30分钟互达。

2020年6月底7月初,广深交通合作项目海陆并进传来好消息。一是广州南沙客运港往返深圳机场码头“水上巴士”首次通航;二是投资逾200亿元的广州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正式开工,计划在2024年与深中通道无缝对接;三是穗深城际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至前海段开工;四是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铁路(下称深江铁路)开工活动在广州南沙举行。

广深“双城联动”论坛召开前,更是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广州地铁的招标文件首度透露,已开工建设、设计时速160公里的广州地铁22号线,将延伸至东莞,进而连通深圳。在“双城联动”论坛上,广深两市发改委达成基础设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提出要“打造‘半小时交通圈’”。随着广州地铁22号线“牵手”深圳,广深第二高铁、深莞增城际等项目规划建设,两地将实现城市间“外联”与城市内部各片区“内通”,未来还将规划建设8条横跨珠江的通道,推进建设深中通道,带动两大现代化都市圈辐射整个湾区。

2021年1月24日,广东省两会期间,广东发展改革委主任葛长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广州28号线地铁将在东莞松山湖和深圳的地铁接轨。“两个城市不仅有高铁和城际轨道,将来地铁都可以连接上,两个国家中心城市能够实现地铁的对接,这在全国乃至全球也不多见。”

颇为令人关注的是,这一年多来广深互联互动的交通项目,几乎都与广州南沙发生关系。而这些项目的开建,也给南沙打造“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成为大湾区中心带来重大利好。

在刚发布的2021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被列为广东“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2021年广东十大重点工作之首。“双雄”联手,将给广州的“四个出新出彩”和“十四五”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新闻推荐

跨省返回广州农村 需居家健康监测14天

■昨日是2021年春运第一天,与往年相比,今年在广州火车站乘车返乡的旅客明显减少。新快报记者毕志毅实习生冯湘淇/摄...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