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医成为城乡中小学校的标配
珠 江瞭望
在今年广东省两会上,民盟广东省委会提交了“关于完善中小学应急机制,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建议”,其中指出,2019年全省中小学配备校医平均0.52人/校,远未达到《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的按学生规模600:1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的要求。建议出台解决校医编制、待遇、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政策,稳定校医队伍。
中小学校校医缺失有着多方面的现实因素,比如无编制、待遇低、技术发展水平受限、晋升晋级较难等等。在一些学校,校医属于后勤辅助人员,不只工资待遇偏低,还由于缺乏临床实践和科研条件,专业技术能力无法提升,继续教育学分无法验证,从而导致无法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这种无奈的窘境,使得大学毕业的医科生不愿意做校医,校医岗位面临“招不到,留不住”的现状。
这种状况也不是无解。以广州市为例,2016年中小学校校医配备率仅为45%,今年初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中小学校校医配备100%。其主要做法包括多渠道引进人才和多举措留住人才,在自主招聘的基础上,还采取了“学校向医疗卫生机构购买服务,由后者派驻专业人员到校担任校医”等多种引人措施;而在留住人才方面,除了提高待遇之外,也在探索增设“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序列职称,破解校医晋升瓶颈。
由于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和校际差异的存在,广州市的做法或许并不适宜在农村中小学中完全复制,但至少提示我们:在配备校医方面,办法总比困难多。既然能够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曾经缺失、流失的问题,那么就要相信也能够破解校医“招不到,留不住”的困境。关键在于,校医在中小学校中的重要性能否得到足够重视。
事实上,由于卫生条件和卫生习惯等方面的局限,农村中小学校尤其需要按标准配备校医,以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和学生健康突发事件,并开展必要的、系统的、专业的卫生与健康教育。置于中小学校的组织架构中,标配校医不可或缺;而置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让公共卫生资源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农村及其中小学校,也是健康乡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校医在中小学校存在的重要性,某种意义上并不亚于体育老师、音乐老师的配备。既然如此,就需要想方设法增加专项投入,让基层有能力多渠道引进专业人才,或者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对子;同时,对专兼职校医在职称晋升方面,也应有相关政策配套。总之,唯有提升待遇和打通晋升渠道,校医才会招得来、留得下。
◎燕农 大学教师
新闻推荐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徐永昊支援河北抗疫 “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南方日报讯(记者/朱晓枫通讯员/韩文青)河北近期的新冠肺炎疫情受到全国关注。在石家庄疫情防控的最前线,有一名来自广东的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