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笪地地块调整为医疗卫生用地 多宝路及耀华大街保护利用规划通过,耀华大街将打造传统中医一条街
信息时报讯 (记者 白云 通讯员 穗规资宣) 在日前召开的2021年广州市文管和名城委第一次会议上,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的西关核心区两大历史文化街区——多宝路和耀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获得通过。规划提出,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实历史信息和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地区活力。
西关核心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以多宝路为主干,邻近上下九步行街,在宝华路周边聚集了顺记冰室、陈添记、宝华面店等传统老字号。而耀华大街则居住过抗日名将蔡廷锴、南海横江名门黄咏雩等知名人士。
据悉,这两个历史文化街区,均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多宝街区范围内保护对象包括,物质文化遗产要素98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7项。物质文化遗产中包括不可移动文物6处,历史建筑10处、传统风貌建筑5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39处,以及麻石街巷16条等。
耀华大街街区范围内保护对象包括,物质文化遗产要素80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5项。物质文化遗产中包括不可移动文物1处、历史建筑20处、传统风貌建筑1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16处,以及麻石街巷21条等。
耀华大街打造传统中医一条街
规划提出,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以文化为脉络,建筑为媒介,形成西关风情体验区、粤剧文化体验区、众创空间、特色商住区四类功能区。其中,西关风情体验区鼓励本地老字号、西关文创零售、特色手信商店等融合西关特色的产业在此区域发展;粤剧文化体验区则随粤剧博物院二期的改造进行,引入粤剧相关文创产业,增加粤剧私伙局的活动空间;众创空间则紧邻粤剧博物院二期及恩宁涌,区域内有传统建筑及现代多层建筑等不同建筑类型,适应不同类型的初创企业办公需求。同时,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内有重点项目为永庆坊三期项目,项目范围南至恩宁涌、北至多宝路、东至宝华正中横、西至恩宁路。
耀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则形成传统中医文化商贸片区、传统居住片区、西关风情体验区三类功能分区。其中,传统中医文化商贸片区设置西关正骨、中医特色门诊和综合配套等多功能,形成传统中医一条街;西关风情体验区依托耀华大街及两侧代表性的民居建筑特色、空间匹配程度以及实施主体,引入主题型青年旅社等特色居住,增加创意零售等服务配套设施。规划还提出,保护耀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内优秀传统文化,包括邓颖超脱险处——保生产院、粤剧私伙局等及其承载空间。
大笪地将改为医疗卫生用地
对于市民关注的老城区交通问题,规划提出,引导过境车辆从外围城市干道绕行,减少街区机动车数量;通过鼓励慢行优化,倡导步行进入街区;同时完善街区周边及内部的公共交通网络。
规划提出,构建停车资源一体化管理平台,高效利用街区内现有停车位,设置智能指示牌,统筹半径500米范围内停车位。同时建议多宝路西侧室外停车场,以及宝华路东侧临时停车场地块结合中医医院长寿院区扩建,在不影响街区传统风貌的情况下升级改造为机械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
慢行系统方面,对接文商旅平台的西关骑楼环及水上游线、“西关漫道”系统,对老城现有街巷空间进行梳理与优化,延续老城街巷步行为主的现状。多宝路街区内严格保护街区内10条传统街巷、16条麻石板街巷的宽度、铺装和街巷风貌。延续街巷的慢行功能,对街巷进行铺装整饰;同时沿恩宁涌打造滨水慢行空间,通过打造亲水岸线等方法,打造休闲旅游型慢行空间。
耀华大街街区则严格保护13条传统街巷、21条麻石街巷,重点打造何家祠道等7条慢行街巷。此外,规划还提出,结合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长寿院区扩建用地,将大笪地地块(宝华路-长寿西路地块)调整为医疗卫生用地。
新闻推荐
打到120的求救电话“戛然而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团队“逐户寻人”救下脑梗老人
信息时报讯(记者刘俊通讯员黄睿张阳)“接到120的出车电话时,求救人联系不上,确切地址也不知道。”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