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谷花园》:生态文明牵手古典神话

信息时报 2021-01-19 00:55

《迷谷花园》 张淳 著 广东旅游出版社2021年1月 长篇小说《迷谷花园》是广州青年作家张淳的新作,小说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将万木百花、鸟兽虫鱼、山川星辰拟人化,与古典神话传说元素进行碰撞融合,演绎“物们”的悲欢百味,以奇幻、神话的文学手法讲述大自然生态平衡的故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营造了“万物有灵”的趣味性。

小说将精卫填海、桃花源、月下老人,乃至《庄子》中有“神人居焉”的邈姑射山,《山海经》中“佩之不迷”的迷谷树等神话元素进行牵针引线,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大开脑洞,探讨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生物入侵和天敌缺位、人与生态的建筑观、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生态文明元素,更强调了生态平衡的整体观和长远观,是一场跨元素写作的文学实验。

值得一提的是,《迷谷花园》的“人物名”都很长,中间隔着小圆点,形式上像外国人名,再看时,故事中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有的只是“物”。这些物从万木百花,到鸟兽虫鱼,或是山川、星辰、矿物、尘埃,都囊括在内。

在这种有“物”而无“人”的情境设定下,比拟人手法更重要的是状物和拟物,也因此使故事有趣而独特。从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到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拟物文学自成传统。《迷谷花园》对这一艺术手法的运用贯穿始终,小说中的角色们只在某些情境下才以“人”的形象出现,更多是以“物”的形态呈现,而在拟物的语境下,“物理”超乎人情,这使《迷谷花园》的叙事变得自带幽默感,语言跳跃有趣。

新闻推荐

广州公交地铁实现“一码通行” 目前仅在羊城通App开放,后续将逐步扩大至其他第三方应用端

市民使用“广州公共交通”乘车码乘坐地铁。记者刘俊实习生李淑珩摄信息时报讯(记者刘俊实习生李淑珩)坐公交需要打开羊...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