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万家灯火 解密能量立方 广州面向全球征集变电站设计方案
110千伏中旅变电站,采用限高布置并配建一座标准足球场,成功探索变电站功能与居民区融合。
110千伏凌云变电站,外立面利用通透式穿孔铝透板及仿真绿化材料,实现与周边环境融合。
110千伏艺苑变电站采用了新型彩钢板、垂直绿化、彩绘、限高设计等措施,使之成为环境一景。
未来变电站“长”什么样?广州启动变电站景观及功能设计国际竞赛,面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
1月16日,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随着现场屏幕上一众小立方体精巧地拼成一个大的“能量立方”,广州变电站景观及功能设计国际竞赛正式启动。该启动会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共同组织,通过搭建国际一流设计竞赛平台,向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和设计大师、社会群众征集优秀变电站景观及功能设计方案。这场变电站建设与城市发展双融合的国际设计竞赛,在国内尚属首次。
变电站“大隐隐于市”
家住环市东路的谭先生,晚上经常到建设大马路的一个天台足球场踢球。“周边高楼林立,凉风习习,高楼的灯光和足球场形成都市运动休闲的独特场景,体验很好。而且,楼下就是各式餐饮食肆,非常方便。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条件这么好的运动场地十分难得。”谭先生说。
他不知道的是,这座建筑其实是2009年投产的110千伏中旅变电站。当年,环市东路中环广场拔地而起,附近还有广东国际大厦、广东电视台等标志性建筑,用电需求大,对环境的要求高。如何在居民区旁边建变电站?广州供电局创造性地将其与小区球场合建,实现变电站与周围建筑融为一体。
中旅变电站采用限高布置,在楼顶配建一座足球场,一层是商铺,地下有停车场,集合能源、商业、交通、休闲运动等多功能于一身,充分利用空间,改善周边生活配套。从附近的高楼俯瞰,建筑的第五立面(天台)一片绿荫格外养眼。这个位于环市东核心商区的项目,邻近多个居住小区,成功探索变电站功能与居民区融合。
珠江新城是广州用电负荷最密集的地方,平均每0.5平方公里就有一个110千伏变电站。2015年投产的凌云变电站,位于广东省博物馆北侧、广州图书馆东侧,就在一家五星级酒店正门前。怎么让变电站“隐身”,是摆在设计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广州供电局通过限高,最大限度优化内部电气布局,把所有配电装置均布置在综合建筑楼内,外立面利用通透式穿孔铝透板及仿真绿化材料,实现与周边环境融合。
现在,凌云变电站掩映于一排树木后,树木的高度正好挡住建筑,间隙透出外墙的仿真绿植,看上去就像酒店的造景。在面向广东省博物馆的一侧,变电站露出金属色泽的方形外立面,与省博四四方方的“宝匣”设计呼应。2017年,清华大学的学生调研团来到这里,感叹:“变电站竟与环境如此融合。”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110千伏猎桥变电站位于猎德桥脚,广州供电局请来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陈雄担纲。陈雄在外立面采用穿孔铝板,银白色的外立面,白天柔和轻盈,夜晚玲珑剔透,宛如“月光宝盒”,一改传统变电站灰色沉闷的面貌。
陈雄还为猎桥变电站增加了“科普性”和“公共性”两个关键词,在“宝盒”内部增设电力活动展厅,为公众提供科普参观,在第五立面(屋顶)设置了一个对公众开放的绿化观景平台,让建筑融入沿江绿带之中。“市民可以坐在这里赏览珠江、广州塔。观景的同时,这里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成为周边高楼俯瞰的一片绿洲。”陈雄说。以前引起邻避效应的市政设施,将转变成人们喜欢来走一走、看一看、品一品的城市滨江景观。
未来广州变电站还要“72变”
生活里,变电站与普通人的关联其实千丝万缕。而在广州街头,变电站正在激发出更多的创意。未来,广州的变电站将会更美、功能更优、与市民关系更融洽。
在这次启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表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大型基础设施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目前许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关注自身功能而忽略其艺术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本次国际竞赛,通过设计的力量来拉近市政设施与市民的距离,推动变电站融入城市发展,这项工作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意义。
“以往我们把变电站作为构筑物或设备对待,解决它的技术问题和功能问题。而我国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我们有条件对一些这种纯功能的构筑物进行美学处理,是发展的必然结果。未来对设备美学、大型设施进行美学处理,是一个趋势和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指出,在这方面,本次国际竞赛是一个具有引领性的活动,也是行业风向标。特别是在广州率先对变电站设计进行征集,可能对全国都是一个带动,是建筑设计界的重要节点。
据悉,本次竞赛以“点亮万家灯火解密能量立方”为主题,通过选取广州商务区、高密度大型居住小区、滨水景观带、西关文化核心区、教育院校区及产业园区的变电站作为设计标的,建设地标性公共设施,从规划源头化解变电站建设引起的邻避问题,促进城市建筑设计理念交融,提升广州营商环境和城市品质。
竞赛分为“院士组”“专业组”与“公众组”三个组别。“院士组”将由院士领衔,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孟建民、崔愷,及曾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国际建筑设计大师矶崎新及其团队等国际大师参加设计。“专业组”将公开接受国内外专业设计机构参与,重点筛选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与设计专家。“公众组”将接受高校、社会个人或团体报名参赛,对指定的变电站进行设计,设计以体现创意为主。
此外,为配合竞赛,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供电局联合广州团市委及少年宫共同举办青少年变电站创意设计比赛活动,让电网与城市融合发展的理念广泛传播。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郭昊羽表示,近年来,全市的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不断落实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树立精品意识、建设精品工程、打造精品品牌”的部署和要求,通过开展“身边项目,全民设计”系列活动,聚焦变电站、口袋公园、广场、幼儿园、中学、公厕、垃圾站等示范项目的具体设计,以市民身边的所需所盼作为“小切口”,通过做“小项目”为抓手,以点带面,实现城市风貌的“大转变”。
南方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陈允鹏介绍,本次启动会是广州市与南方电网公司创新推动现代化城市与能源电力融合发展、绿色发展的有力举措,也是共同落实《广州市与南方电网公司新时代全面深化合作战略框架协议》的重要内容。他希望全球设计界专家、朋友,迸发设计创意、赋能电力设施,创造出更多契合广州气质、符合南网特质的一流精品。
广东电网公司副董事长、广州供电局党委书记胡帆称,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一直全力落实南方电网公司、广东电网公司服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部署,将变电站建设和规划积极融入广州城市建设发展之中,从源头化解变电站邻避问题,推动一流智能电网、营造优质的电力营商环境,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文/图:刘倩何靖治
■声音
感谢本次国际竞赛活动对我及工作室的邀请。变电站作为城市不可缺少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邻避问题。本次国际竞赛尝试通过设计的力量让变电站的景观与功能充分融入城市的发展,我认为这样的尝试和理念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非常有前瞻性的。
后续,我将与中国合伙人胡倩女士一起参与本次国际竞赛活动。与各位设计界的同仁,共同为广州城市设计品质提升做出努力。
——矶崎新(2019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如今,广州已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拥有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和基础设施,包括完善的配电网。但大型变电站往往都有碍市貌美观,为此,我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让这些变电站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让整体环境更赏心悦目。
——贝建中(贝氏建筑师事务所总裁)
变电站通常被人所忽视,作为设备建筑,常常被认为是次要空间。但变电站在市区醒目易见。我们感到十分荣幸,能够参与此次竞赛,因为变电站建筑非常重要,是城市面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施特凡·胥茨(GMP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杜娟通讯员穗规资宣)近日,第三届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召开,《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