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别名又叫“花城”,那么“花城”之下哪里“花”最多呢? 芳村花名多 处处是花香

信息时报 2021-01-16 00:57

芳村以花卉命名的街道小区很多,彰显了花乡芳村的历史与时代印记。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王智汛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农历新年临近,广州各大花卉市场和花店开始热闹起来。桃花、水仙、百合、冬青等有美好寓意的年宵花逐渐上市,花商们纷纷把这些应节时花摆在当眼位置。记者近日走访广州著名的花卉产销地荔湾区芳村时发现,这里不仅盛产花,还盛产“花名”,大街小巷充满“花香”……

据了解,这些带着“花香”的名字,既有因该地盛产花卉而得名,也有以芳村名花为名,更有以芳村花地古园林命名的地名,彰显了花乡芳村的历史与时代印记。

芳村“花”名多

过百地名由“花”派生

芳村以花卉命名的街巷道路很多,如花蕾路、百花路、芙蓉路、杏花街、剑兰街、花海街、花湾路、浣花路、红棉街、春兰街、芙蓉三约、杏花大街等,几乎成为岭南名花的集中展示场,且多数街巷的命名都有渊源。

据悉,在2005年前后,芳村地区已有超过100个自然村落、街巷道路、生活小区是以花花草草命名或派生而来。

芳村、花地

“千年花乡”美名广传

从汉代开始,广州就已从海外引入大量花卉品种。至唐代广州的花卉已全国闻名,那时广州被称为芳村,到了清代,广州成为最大的花卉产地,当时称为“花埭”,因此广州被誉为“花城”。

在广州西南隅,有一处“花城中的花城”,也是有“千年花乡”美誉的芳村。芳村以花闻名,花卉种植历史悠久,素有“花卉之乡、盆景之地”的美称,尤其是花埭(今为花地),更有“千年花埭花犹盛”之咏叹。

芳村地区花卉种植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汉时期。根据《广州市芳村区志》(下称《芳村区志》)记载,南汉时,宝光寺在花地建成后,善男信女蜂拥而至,顶礼膜拜,香火鼎盛,用花献佛,是园圃业兴旺起来的重要原因,许多人以种花为业,世代相传。从南汉时期到明代前,花地主要以种植素馨花和茉莉花为主,有“素馨茉莉天香国”的美誉,明清以后,随着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各地商贾和游人往来增多,促使花卉品种向多样化发展,为芳村成为全国闻名遐迩的花卉产区和花卉集散地打下了基础。

改革开放后,芳村的花卉事业掀开了最灿烂的一页。20世纪80年代,芳村改革花卉销售体制,调整花卉销售网络,开拓了花卉市场。1996年,石围塘街五眼桥村投资近1000万元,修建了广州岭南花卉批发市场,该市场初期占地40000多平方米,共设铺面438间,摊位1900多个,中心花市占地1.6万平方米,成了全国最大的花卉批发市场,芳村也被业内称为“东方阿姆斯特丹”。

锦绣繁花

“绽放”街巷道路

在芳村地区,最出名的一个与花相关的地名就属“花地”。据《芳村文史》记载,花地原为“花埭”,“埭”为土堰之意,这一带地势低下、水网密集,人们修建了大量土堰来围护花田,形成了堤堰曲折、花草繁茂的景象,因此而得名,后因“埭”与“地”谐音,到了明末清初才称为“花地”。

花地作为芳村地区较早发展的地区,许多道路由花地派生得名,如花地湾、花湾路、花蕾路、浣花溪、映花溪、花地大道等。

芳村大道

在荔湾区政府东南侧,分西、中、东、南段,西北接广佛公路,东南至东塑村,自西北至东南与桥西路、芳信路、塞坝路、花地大道、陆居路、明心路、鹤洞路等相交接,是芳村地区最早形成的主干道,故名。

花地大道

花地大道是芳村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北起珠江隧道口,南至沙尾大桥,分北、中、南段,北、中两段建于1989年,基本与广州地铁芳村段平行,南段原称“广中公路”,1992年更名为花地大道南,是芳村地区西、南出口的主干道。因横跨花地而得名。

花海街

醉观公园西北侧,东起芳村大道同安坊,西南至沙地横街。1951年兴修水利、筑基围渐成街巷,因在花地河旁,初名为海旁街,后为避重名,1983年改称花海街。

杏花大街

位于芳村冲口涌北岸。得名来自清朝同治年间芳村名医邓大林,他成功将北方的杏花树移植落户芳村,而邓大林一生乐善好施,对付不起诊金的病人只要求种植杏花树10棵,久而久之,从花地街的新隆沙至冲口街的大冲口沿江一带约1公里长杏花树成林,开花时节更是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前来观赏。

新闻推荐

思政教育、创新实践两手抓解密广外新工科人才培养密码

2020年12月,第十四届“君海杯”科技创新实践月闭幕式文/陈亮黄士肖锋图/校方提供近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信...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