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文化名片 绽放“荔乡文化”独特魅力
2020年12月开展“少儿粤剧嘉年华”交流展演
原创舞蹈《荔枝红》荣获“羊城之夏”2020广州市民文化季——广州市第五届广场舞大赛(原创组)金奖
一座座文化站相继建成,一个个农家书屋书香四溢,一台台贴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彩文艺节目送到农村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就可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尽享“精神大餐”。增城文化设施齐备,拥有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特色文化休闲设施,可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本报记者黄丽萍
增城区图书馆
服务效能全方位提升 公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增城区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场所,“十三五”期间,以加强区域总馆、镇街分馆和基层服务点建设为重点,以打造阅读品牌,营造书香增城为切入点,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效能,初步建成集区域总馆、街道分馆、24小时智慧图书馆为一体的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较好地推进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创新发展。截至2020年底,区图书馆藏书量达200万册,达到本区常住人口1.56册/人。
1.新建24小时智慧图书馆 让阅读“不打烊”
新建24小时智慧图书馆,延展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十三五”期间,区图书馆建成包括总馆、增城区广播电视大学、荔城二小、永宁街碧桂园凤馨苑社区、石滩镇麻车村委、低碳总部园区等6个24小时智慧图书馆,实现注册、借书、还书、查询、阅读、纸电一体化管理等各项服务自助化,无缝对接读者阅读需求。
2.以社会力量驱动发展动力 扩大服务覆盖面
“十三五”期间,区图书馆不断进行自我创新、自我突破和提升,充分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分别在北汽、福耀玻璃等企业建立服务点;在增江小学、东湖小学、派潭第二小学、增城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学习型服务点;在增城海关、小楼镇腊圃村委、小楼退役军人服务站、广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等事业单位建立服务点。形成基层服务点构成多元、馆藏资源多元、服务多元,打造增城区文化名片,为广大市民带来更多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截至2020年12月,全区建成镇街分馆10个,基层服务点63个,其中智慧校园3个,全民阅读示范点3个,智慧图书馆6个,校园流动书车服务点19个,企业、社区、单位等服务点32个,有效促进增城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丰富馆藏资源 改善馆藏结构 助推文化建设
“十三五”期间,区图书馆加大馆藏资源建设力度,积极改善馆藏结构,不断丰富馆藏资源,开展“你选书 我买单”的读者现场选书活动等,进一步优化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大力加强网络化和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对文献资源建设类型进行了适时调整,逐年加大对电子资源的收藏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增城区文化馆
将文化艺术传播给广大群众
“十三五”期间,区文化馆立足文化资源优势,抢抓文化发展先机,探索搭建“一个总馆+多个分馆+若干服务点”的总分馆体系,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不断绽放出最朴素的艺术之花,将文化艺术之美传播给广大群众。
1.提高群众文化服务效能
“十三五”期间,区文化馆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广州市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方案》。几年时间里,共建设13个街镇分馆,2个特色分馆,33个基层服务点,基本完成全区各街镇分馆建设任务,街镇分馆建设率达100%。2019年初,区文化馆完成了总分馆制建设试点验收工作,同时与各街镇分馆基本实现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切实提高群众文化服务效能。
2.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十三五”期间,区文化馆积极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联合合唱团、民乐团、汉乐团、老中青舞蹈团、私伙局等多个文艺队伍,开展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何仙姑文化旅游节”“广场舞大赛”“正果美食节”“乐湖百姓舞台”“送戏下乡”等,擦亮区、镇、村各级文化服务品牌,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3.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累累
“十三五”期间,区文化馆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各类作品频频获奖、文化活动遍地开花。
据不完全统计,区文化馆先后开展各类群众文化展演活动1142场,其中“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50场,重大节庆活动58场,送戏下乡及文化进社区135场,乐湖剧场764场、“羊城之夏”系列活动50场;非物质文化发展与传承主题活动45场;群众文化培训班1750场次,演出和培训累计惠及群众110万人次。2016-2020年,选送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达193项。
4.非遗传承创新 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
“十三五”期间,增城区在全市率先建立非遗专家库和数据库,涵盖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3项、市级4个;代表性传承人35人;成功申报增城区首个广州市级非遗工作站(岭南传统技艺非遗工作站)1个;建成非遗传承培训基地15个,全区非遗精品获得广州市级以上的奖次32项(其中国家级4项),举办非遗文创大赛,非遗美食展、榄雕艺术联展等,加强学术研究和交流,并推动非遗进校园,有效提升了非遗的影响力和文化价值。
增城区博物馆
让“活”起来的文物 “开口说话”
增城区博物馆新馆于2017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是增城区现代化、综合性的文化场馆之一。新馆整体建筑层高5层,建筑面积6544平方米,现有国家二级文物5件,国家三级文物163件,一般文物3000多件(套)。
1.让文物“活”起来
人们热议“诗”和“远方”走到一起的时候,作为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代表性产物——博物馆走进了大众的视线,因其承载着普及历史知识、传承优秀文化又兼具社会教育、参观游览优势,日益受到关注。
“欢迎参观增城区博物馆……”日前,众多市民游客走进区博物馆,参观欣赏“李守真专题陈列展”。 目前,区博物馆基本陈列由“增城文明史展(上)”“增城文明史展(下)”“荔乡仙境-增城民俗民风展”“专题艺术陈列-文房四宝”“李守真专题陈列展”等,展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十三五”期间,区博物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社会教育品牌,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传统节日主题,区博物馆开展“庆元旦-DIY不织布诗词贴画”“增博福袋”“游增博·绘藏品”“学习篆刻艺术,传承非遗文化”“镂空之美,文化缩影-非遗剪纸”“双节同庆·爱满中秋”“活字印刷术-国学发现之旅”“冬至画九”等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举办首届“我是小小讲解员比赛”“增博印象·美术书法比赛”“人文增城 童声传承”第二届小小讲解员比赛活动、“增博印象·我和增博的故事”短视频比赛活动等文化比赛,进一步丰富增城区市民文化生活;推出“云端博物馆”系列线上直播等各类公益性惠民文化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其中,让更多群众走进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
2.让文物 “开口说话”
“十三五”期间,区博物馆落实信息化工作,展馆设置8台触摸一体机,通过图片、视频、文物三维展示、互动等形式,不断提升观众参观体验;搭建藏品综合管理系统,提升文物管理业务水平;开发微信公众号,为推广文化活动搭建平台,为市民获取文化活动信息提供便利,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平;搭建全景博物馆及青少年教育系统,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同时通过关联“博物官”微信小程序,结合手机终端,观众扫描二维码,即可线上收听文物讲解,实现“云游博物馆”。
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馆不断提升参观体验,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大博物馆影响力,让“活”起来的文物及其艺术品“开口说话”。
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增城厚植文化土壤,一次次刷新文化成绩,擦亮文化名片。文化的蓬勃发展助推增城飞跃前行。
新闻推荐
2021年上半年女兵应征开始报名 截止时间为2月15日18时
本报讯(记者李意稳)记者从区征兵办获悉,2021年上半年女兵应征报名已开始,报名截止时间为2月15日18时。增城区符合条件的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