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20年1—11月规上工业企业效益公布 单位成本下降 营收年内首次正增长
2020年1—11月,全市587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70.76亿元,同比增长6.4%;实现营业收入18277.45亿元,同比增长0.6%,实现年内首次增长。
近日,广州市统计局公布了2020年1—11月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简况。总体上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呈现“单位成本下降、盈利情况向好”的发展态势。专家分析指出,这一方面源于疫情发生以来,广州市开展“六稳”“六保”工作政策成效显著;另一方面源于大宗商品货物价格下降及用工成本的克制。
原料价格变动或为利润提升主因
“资产存量”指企业在统计时点上拥有的全部可确指的资产金额。“随着工业产值的增加,资产存量会有增加。”广州市社会科学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欧江波表示。
11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3173.16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12.9%,较10月末增加70.32亿元,环比增长2.3%;11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2013.76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2.4%,较10月末增加45亿元,环比增长2.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成本降低的同时,主要效益指标持续向好。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82.05元,比去年同期减少0.74元,比1—10月降低0.12元;单位成本费用92.13元,比去年同期减少0.71元,比1—10月降低0.13元;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6.95%,比去年同期提高0.38个百分点,较1—10月提升0.15个百分点。
欧江波认为,单位成本下降与疫情发生后,政策的倾斜扶持有关,包括一些应交款项的减免、社保延迟交收、资金成本(利率)的下降等等。此外,疫情期间不少企业的劳工薪酬不太可能上涨,这也导致了用工成本的降低。
“主要的变量应该是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带动的原材料价格下降。”欧江波分析指出,“短期内,科技创新对工效提升的影响有限。原材料价格(成本)最能影响短期的利润变动。”
九成以上行业实现盈利
2020年1—11月,全市有生产经营活动的35个行业大类中,除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外,其他34个行业均实现盈利,比1—10月增加2个,行业盈利面达97.1%。
与去年同期相比,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扭亏为盈;19个行业利润总额实现增长,利润增长的行业面达54.0%;利润增速超过两位数的行业有12个。
此外,与1—10月相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速分别回升31.9个、29.7个、28.0个和24.4个百分点。
“从2020年的总体数据看,全市经济的恢复情况超过预期。”欧江波谈到,但不同行业、企业的分化情况还是比较严重。
相比之下,工业企业受到的疫情影响,比服务业小。部分工业企业因为疫情的全球化蔓延反而获益——上半年,防疫品生产工业企业销售较多,下半年部分零部件的生产也转移到了国内。
此外,规上工业贡献了全市工业产值的大部分,因其体量较大抗风险能力也更强。欧江波介绍:“规下企业数量很多,但其产值远远不及少数的规上企业。”
近四成行业营收增长
除了利润总额,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另一指标“营业收入”,是指企业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020年1—11月,全市有生产经营活动的35个行业大类中,有13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较1—10月增加两个,增长面为37.1%;人均营业收入167.8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96万元,较1—10月增加3.04万元,继8月以来持续增长。
“营业收入指标,统计的是自1月以来的累加数据。2020年1—11月营业收入同比实现年内首次增长,说明2020年长期以来的营收负增长被补偿、填平了。”欧江波指出,2020年一季度该指标数据明显“下拉”。
作为广州工业的主导产业,汽车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功不可没。该产业营业收入增长5.9%,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受疫情影响很大,因为有些汽车零部件是在湖北生产的。到了二季度,汽车产业就在加班加点地追回拉下的产值。”欧江波说。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营业收入增长3.9%,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以上两个行业合计拉动全市营业收入增长1.9个百分点。
2020年12月份广州CPI环比下降0.1%
多种商品折扣促销带动降价
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数据显示:12月份,广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以下均指环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下降1.0%)收窄0.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1%,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上涨0.1%,服务价格下降0.2%。
衣着类价格下降1.2%。受冬装打折促销影响,男士服装、女士服装、儿童服装分别下降2.5%、1.7%和0.2%。
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下降0.4%。12月是传统旅游淡季,叠加近期多地出现疫情,导致外出旅游需求进一步减少,旅行社普遍降价促销,带动旅行社收费下降3.2%。
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4%。受岁末打折促销增多影响,清洗用品价格下降3.3%,大型家用器具价格下降0.6%。
食品烟酒价格持平。其中,鲜菜价格总体上涨2.8%,一方面大多数瓜豆类蔬菜处于生产淡季,瓜豆类蔬菜供应大减,价格上涨明显;另一方面本月整体天气晴好,本地蔬菜生长旺盛,供应量持续增加,叶菜价格有所回落。
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7%。受国际原油价格震荡波动和国家发改委调控成品油价格影响,汽油、柴油价格分别上涨5.3%和5.9%;此外,因12月本为出行淡季,加上近期多地出现疫情,乘飞机外出需求减少,航空公司打折促销增多,带动机票价格下降2.5%。
居住类价格持平;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2%,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0.2%。由于天气寒冷,正值液化气消费旺季,液化石油气价格上涨2.5%。
南方日报记者李鹏程通讯员穗统宣贺思丹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聂璐
新闻推荐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3万多平方米的梅花开得正盛,有市民坐在梅花树下读书。信息时报记者叶伟报通讯员李健摄信息时报讯(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