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位院士云集“跑黄马”背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广州这个区答卷:2020实际利用外资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2.16%
[摘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广州这个区答卷:2020实际利用外资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2.16%
阿斯利康等10余家500强企业新设项目或扩产,百亿级立景创新总部落地,“BAT”三大巨头齐聚,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等创新企业竣工……据统计,2020年1-11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新设外资项目172家,同比上升11.69%;合同利用外资39.68亿美元,同比增长126.82%;实际利用外资26.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2.16%,领先国家级经开区,约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十分之一、全市的三分之一。累计新注册内资企业5.27万家,同比增长43.08%,注册资本1575.9亿元,市场主体持续保持活跃。
在过去的一年,你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答卷如何?这个问题,年终岁末总会摆上各家的案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2020年5月曾在《瞭望》新闻周刊撰写文章,提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抓好五个问题,其中就包括积极构建垂直整合的产业链集群。如今已经过去大半年,作为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交出了上述答卷。
院士集聚 高层次人才引领创新发展
一场黄马,9个院士。12月27日上午8时,2020年黄埔马拉松鸣枪起跑。本届黄马发令枪由施一公、王晓东、徐涛、赵宇亮、HenryH.Radamson、林东昕、徐红星、陈勇、叶思宇九位院士扣响,其中施一公、王晓东院士参加半马比赛,其余部分院士参加迷你跑。
9名院士一起助力马拉松,也只有优秀人才集聚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才会有此盛景。这背后,是巨大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围绕1000多名“金字塔”顶端的高层次人才,强化人才招商“引力波”,带动一系列创新项目进驻。
2020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晓东领衔的百济神州,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领衔的诺诚健华均已建成。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领衔的广纳院已经有21个技术转化项目落地,“中国纳米谷”一期工程米智能科技园正式封顶,其三期工程5G滤波器项目已经投试产。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的国家空气净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谢晓亮领衔的赛纳生物自主原创的高通量基因测序平台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迎军领衔的广州国际高端医疗器械创新产业基地项目等院士创新项目相继落户。
目前,在黄埔落地的两院院士项目共有74个,已集聚中科院13个重大项目。国家纳米中心、空天院、微电子所、自动化所、长春应化所、沈阳金属所等8家中科院直属单位均在该区设立了研究院,形成院地合作的新高地。
外企集聚 “In China,For China”,3600多家外企在黄埔
作为广州乃至华南外资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目前有外资企业3600多家,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97个。广州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连续20多年居广州市第一,连续五年居全国开发区前三。外资企业对该区经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稳定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区内企业发展,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即出台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暖企”政策,全面提升“黄金10条”、“美玉10条”、5G区块链等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对企业予以大力扶持,同时针对不同企业采用多项帮扶措施。
乐金显示广州OLED项目总投资约460亿元,于2019年8月建成投产,是全球最大尺寸和最先进的8.5代OLED生产线。2020年,为使项目量产计划不受疫情影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组织协调审批9架次包机,解决乐金显示广州OLED项目超过1800人次核心技术人员来华支援设备调试和维护难题。2020年7月23日,乐金显示广州OLED项目生产线量产出货。基于帮助乐金显示等外资企业复工复产及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户建设,中国国家投资促进会向广州开发区管委会颁发了2020年度“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奖”和“杰出投资促进项目奖”两项大奖。
2020年,在国家提出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外资企业积极调整发展思路,提出“In China,For China”的战略措施,并在资金链、供应链、创新链和市场开拓上,更多地拥抱在华发展新机遇——德国百年光学企业卡尔蔡司在投资10亿元建设光学健康视光产业生态圈项目的同时,启动建设人工晶体项目,并计划引入蔡司医疗事业部。
世界500强企业英国阿斯利康公司在广州国际生物岛设立阿斯利康中国南部总部,并筹建广州生物诊断创新中心。这是阿斯利康在华南第一家作为运营主体的外商独资企业,项目计划于2021年正式运营。
西门子、松下、玛氏箭牌、3M、默克、雅士利、日立、合生元等重大跨国企业都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新设创新中心、中国南部总部或新增生产线。“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日益完善的投资环境和政府开放务实的态度让蔡司光学继续选择这里。”卡尔蔡司光学集团中国区总裁彭伟表示,跨国企业依然看好中国的投资环境,跨国高端资源要素正加速向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汇聚。
“头部”集聚 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精密制造,头部企业带动集聚发展
依靠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创造新的价值。依托这个路径,2020年这一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一大批生物医药、平板显示、芯片等行业的头部企业合纵连横,带动关联企业沿着产业链、创新链集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自2017年该区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北部规划总面积7.98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区以来,知识城生物医药集群不断壮大。目前,园区内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瑞士龙沙、恒瑞医药、康方等项目已陆续建成,该园区有望成为国内产能最大抗癌生物药生产基地。2020年,康立明、安济盛、威尔曼、中润医药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企业相继进驻园区。
基于以知识城、生物岛、科学城为重点区域的广州生物产业带的形成,广州在2020年获评“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生物医药创新城市”。
在与知识城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区一路之隔,占地6.6平方公里知识城集成电路产业园里,总投资约70亿元的粤芯12英寸芯片制造项目已顺利量产、稳步提升,目前正加紧谋划今年增资65亿元的粤芯二期。
粤芯项目不仅填补了广州芯片制造的空白,更将推动更多集成电路项目在粤港澳大湾区集聚。全球半导体材料领域龙头企业日本富乐德集团计划总投资50亿元,建设富乐德半导体系列材料与服务总部项目;兴森科技半导体封装产业基地项目,规划产能为3万m2/月的集成电路封装基板和1.5万m2/月的类载板。另外,中科飞测、汇专科技总部、新华三智能终端、志橙半导体全国总部、华研伟福芯片等项目集聚。该区集成电路设备、材料等领域的空白逐步补齐。
在广州科学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正在崛起。除了正加紧量产的LG平板显示基地,该区在2020年又迎来一百亿级头部项目——立景创新全国总部项目。该项目的投资方立讯集团是全球排名前列的精密制造巨头,项目投资总额10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约400亿元。“目前我们正在研发1亿像素的商业产品。”立景创新副总裁庞超介绍。“未来着眼于给消费者研发更加经济实用的摄像头。”
新经济产业集聚 “BAT”全员落户 数字经济发展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集聚起新经济“火种”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向外界展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本。
2020年5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与百度公司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网联示范高地。随后,百度Apollo在黄埔开启了中国首个数字交通运营商模式及自动驾驶示范运营模式,并启动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MaaS平台(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务),运作了包括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公交、自动驾驶巡检以及自动驾驶作业车在内的4支车队。新石器无人车广州运营中心等五家百度生态伙伴企业也在该区落户。
阿里健康大药房总部、腾讯数字经济产业大湾区基地项目也在年内相继落户。至此,“BAT”三大巨头齐聚黄埔。另一家互联网“大厂”——360企业安全集团也在该区粤港澳大湾区360安全大脑项目中,开展安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实战演练等业务。
响应广州数字经济发展的响角,龙芯中科、飞腾信息、麒麟软件、统信软件706所等近50家信创企业集聚黄埔。一大批智能语言、服务机器人、云教育、云办公、网络游戏等企业也争相进驻,包括京东百亿级物流华南总部、全球数据分析领导企业赛仕软件(SAS)数字生态创新中心、拉卡拉等项目。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黄嘉庆 范敏玲 肖昆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婧琪)广州市教育局日前发布了《广州市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等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下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