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掉牙,小心血糖“警告”
本期糖友:刘叔,61岁
糖龄:1年
基本情况:2019年体检发现血糖超标,为7mmol/L,未重视。因牙齿脱落接受种牙治疗,术前体检发现血压高达170/110mmHg,血糖高达24mmol/L,遂入院治疗。
糖友告诫:糖尿病就是吃太“精”了,要控制饮食、多运动。
记者殷鑫通讯员韩文青
“五十多岁掉牙很正常”?
初见刘叔,他整个人气色很好,红光满面,中气也很足,性格乐观开朗,非常爱笑,而这也暴露了他的“缺点”——牙齿。在刘叔灿烂的笑容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后牙的缺失,而细数一下,其缺牙达到7颗,甚至不包含已经镶了的两颗牙。“前面的牙也只剩一点点了,我准备掉了以后重新种牙。”刘叔笑道。
据刘叔回忆,55岁左右他掉了第一颗牙后,隔一段时间就会掉一颗,有时候牙齿什么时候掉下来连他都不知道。“不过,我身边很多朋友也是五十多岁就掉牙,我觉得很正常。”说起缺牙的治疗手段,刘叔可谓津津乐道,非常熟悉。“上个月我准备去种牙,医生说要测血压和血糖。这一测不得了,两项都很高,我赶紧来了这里(内分泌)。”刘叔说,“我每年都参加单位体检,之前一直很正常,2019年体检时血糖偏高(7mmol/L),医生跟我说注意饮食就行,所以就没太重视,谁知道这次一测就到24了。”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小燕指出,糖尿病会影响全身各个系统,在口腔方面可表现为过早的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脱落,很多老人如刘叔一般以为年老了掉牙很正常,殊不知这其实是长期高血糖的警报。
皮炎反复,跟糖尿病有关?
除了掉牙以外,刘叔之前还有一大困扰——皮炎。不需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刘叔足部皮肤干燥、颜色不均,左脚上有明显的大块深红色印记。询问之下得知,刘叔前两年开始患有足部皮炎,一直在皮肤科就诊,但不论用什么药就是治不好,“我担心医生忽悠我,还换了一家医院看,但还是不行”。
“去年体检血糖偏高后,我看着脚上皮炎一直不好,有怀疑是不是患了糖尿病,但皮肤科医生说不一定有关系,于是我也就没当回事。”刘叔后悔道,“当时应该找个内分泌科医生问一下。说不定我还能保住两颗牙,皮肤问题可能也不会反反复复。”
刘叔总结,之所以会患糖尿病,很可能与退休后生活节律打乱有关。工作时,刘叔每天早晨都要打1~2小时乒乓球,三餐也很规律,每天早晨6点吃早饭,12点吃午饭,18点吃晚饭。“一是因为退休,三餐不定时了;二是因为疫情,不敢出家门,更不用说运动了,所以血糖就异常了。”刘叔表示,“这次出院以后,我就要开始加强运动了。”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小燕
这位糖友的口腔问题以及皮肤问题都很有代表性,许多人直到出现“三多一少”才会联想到糖尿病。实际上,更多的糖友并没有上述不适症状,而是以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为突出表现。就像刘叔,在现代社会,50多岁就出现牙齿松动脱落绝对是不正常的。如果能足够重视,在第一次牙齿出现问题的时候,就进行系统地检查,很可能就会发现隐藏的“罪魁祸首”,防止牙齿脱落问题继续发生。另外,正常情况下,足部皮肤的颜色应该跟其他部位相差不多,如果总是发炎并有颜色变暗、足趾发凉等症状,也需要注意血糖问题。
刘叔在去年体检时空腹血糖在7mmol/L左右,有可能已经患有糖尿病,当时应该找专科医生咨询一下,同时买个血糖仪监测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而不是置之不理,等着并发症的一步步侵蚀身体。
新闻推荐
在新高考下,选科变得更为复杂,也更为重要,需要高度重视起来。新高考的高中选科一般在高二学年开始,“3+1+2”模式下,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