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纪事

茂名日报 2021-01-05 07:52

李坤鸿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被“宅男”一个多月,留下一篇“宅男小记”(散文)。想不到无独有偶,时隔数月又一场病魔作祟,再一次被“宅男”一个多月。真是人生多艰,世事难料啊!

鼠年8月例行体检,发现身体某零部件中有一结节。这个“天外来客”无疑在心中引爆了一个小炸弹。特别是医生一见面就建议要动“刀枪”切除,更觉事情不小。为谨慎起见,先后请教了多位专家教授,处理意见基本一致。无耐住进了省城某医院接受手术,出院后回家静养。一个多月的“宅男”生活又一次拥抱了我。

从直觉说,这次“宅男”生活相比第一次更不好受,因为环境特殊(“宅”在医院),人也“特殊”(患病)。但凡事有两面性,从另一角度说,却是一次“爱”的体验,“情”的享受,可以说“别有洞天”。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一般来说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心情都是比较沉重郁闷的。但我却相对觉得比较轻松,因为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时刻在安慰鼓励着,感觉自己被康复的希望之光沐浴着。俗话说:“心声互诉是生活,心灵互通乃生命。”我住院的科室是“优质护理病房”,医生敬业,天使尽职,管理严格,服务周到。他们及时巡诊、打针、换药,嘘寒问暖……把病人视作亲人,让我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有一件事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由于意外,手术拔管后引起全身气肿,这个雪上加霜的遭遇,让我有些紧张。医生十分负责,多方安慰,谨慎处置。浮肿至第五天时感觉越来越难受,我有些坐不住了,不停地去请教医生,下意识是希望尽快给我设法解决。根据病情,医生作了手术切口排气的准备,并带着护士(手术器具)来到了我的病床前。但医生察言观色,再次反复考量,临时改变了主意,决定不再手术,要我坚持自身吸收解决。此时,我心里像十八个吊桶——七上八下的。好不容易挨到了第二天,结果出现了“奇迹”(浮肿出现拐点开始逐渐消退)。医生这个“英明决定”让我少挨一刀,高兴得自言自语地说:“哎呀!谢天谢地。”有些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全靠决策者的道德与专业水平。“医者仁心”,大爱无疆,没齿难忘。

“被人懂是幸运,有人懂是幸福。”疫情原因,住院的病人规定只能一人陪护且不能更换。亲戚朋友不泛请缨者,但思前想后,还是年逾古稀的老伴最合适。在医院里,老伴成了真正的“一把手”,我也心甘情愿服从领导。她在承受精神上巨大压力的同时,时刻担心着我的病情,管理着我的生活起居,还做我的思想工作,给我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把“营养师、卫生员、安全员、政治指导员……”等多重职务系于一身。而她自己吃不好,睡不香,一直处在担惊受怕的煎熬之中。我最担心的是她的身体,如果累病了真的不知如何是好!这种无私的付出是爱的奉献,而且只有在放弃个人幸福之后才能产生。我由衷地感到:“知我者,老伴也。”只有老伴能读懂我的一切,让我深深感受到少年夫妻老来伴的真实含义。事实也是如此,如果人生缺少陪伴,生活就缺饭碗,就会失去无价之宝。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双鞋少了一只不值钱,所以另一半很重要。”

“人之相敬,敬于德;人之相交,交于情。一句问候,相互牵挂,言语不多,祝福无价。”在“宅院”和“宅家”期间,也让亲戚朋友们多了不少担心和牵挂,处处感受到亲朋的焦虑和对生命的珍惜与期待。怎能忘记,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热情伸出援手,亲自联系医生并派人派车送我到数百里外的医院诊治;怎能忘记,为了方便照顾我的生活而住在医院外的旅店,每天当“后勤部长”的兄弟姐妹们;怎能忘记,闻讯及时赶来医院看望并送上安慰与祝福的亲戚朋友们;怎能忘记,发出深情短信表示挂念和祝福的朋友和同事们;怎能忘记,年逾古稀的老领导亲自光临寒舍虚寒问暧,传授保健之秘芨的音容笑貌……特别是有位年近八旬的老朋友从几百公里外赶到广州看望,结果不慎在街上摔了一跤,幸好只有皮肉之苦,没有大碍,不然我真是莫大的“罪过”。一场病痛让我深深感到:亲戚是风中的墙,朋友是雨中的伞……这些有如春雨般的亲情、友情滋润,如荒漠中的绿洲,看一眼便满目生辉,心灵得到恬适。有亲朋同行是一种安慰,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幸福。“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真情难却,亲情无价,感激在心中永存。

一个多月的“宅男”生活,由于被浸在高尚医德和爱情、亲情、友情的大海里,少了痛苦,多了甜蜜;少了孤独,多了温暖;少了困惑,多了理解;少了黑暗,多了光明……自己有如“宠物”一样,被关爱、照顾着,感到莫大的幸福与安慰。这是战胜病魔的灵丹妙药;这是降妖灭魔的千钓棒。就像心中有阳光一样,任何时候都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新闻推荐

深汕特别合作区检察院为车祸当事人送救助金

深圳晚报讯(记者伊宵鸿)原本是一个幸福美满的普通农家,三代同堂,父慈子孝,却因一场“飞来车祸”让这个家庭瞬间陷入困境。案发...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