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市民自发接受急救培训

广州日报 2021-01-05 03:50

基层在行动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

作为广东省应急救助志愿者培训基地导师和广东省医疗辅助志愿服务总队队长,徐暐杰的“战场”既在医疗救助一线,也在课堂。不是每一位患者发病时,都会幸运地有医务人员在场,他在课堂上的任务是向社会公众讲授如何在救护车到来前“救人一命”。

去年12月18日,广州地铁首批试点59台AED设备上线。要让AED在关键时刻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树立公众急救理念、培养急救技能。徐暐杰告诉记者,越来越多市民自发接受急救培训,然而这还不够。据他了解,在广州,接受过系统急救知识培训的市民占常住人口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超过20%的比例相比,还有一段路要走。

急救课:让大家知道AED不难用

不同于大众印象中医学知识的枯燥乏味,相反地,急救培训课堂里经常传来笑声。为了“试探”一下学员的施救技术,徐暐杰躺在地上亲身示范癫痫病人发作时的情形。他不仅“演技逼真”,还不忘指出常见的急救误区。“很多人看到癫痫发作,想起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往患者嘴巴里塞东西,怕"咬舌自尽"。”徐暐杰说,其实完全相反,癫痫患者并不会刻意咬到舌头,口腔内有异物反而容易造成窒息。

除了情景剧,还有不同的口诀对应不同的急救需求。比如“谈笑用兵”用于应对中风。看“谈”,说话流利不流利;看“笑”,笑起来脸对称不对称;看“用”,双臂能不能平举。如果有问题,就得赶紧搬救兵了。用徐暐杰的话说,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大家更能接受。“我们想让大家知道,学急救其实没有那么难。”

“尤其是AED。一般人可能觉得AED是给专业的医护人员用的,实际上它就是给老百姓用的。AED号称"傻瓜式急救神器",每个步骤均有语音提示,可以按语音一步一步进行操作。”徐暐杰告诉学员。

按下绿色启动键,按屏幕和语音提示选择成年人或儿童模式,解开患者衣物,贴上电极片,等待心率分析是否需要电击,按语音提示按下电击键……在徐暐杰的课堂上,往往是急救“小白”第一个被邀请上来试用AED。“我就是要破这个冰,让大家知道AED不难用。”

做普法:会急救还得敢急救

广东省应急救助志愿者培训基地提供的课程包括讲座式的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和专业考证培训。徐暐杰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初,基地针对青少年开展的应急救护专场培训457场,培训人数约25000人;面向单位机构开展的应急安全培训约286场,普及人数85000余人;而专业考证培训121场,培训人员将近4000人。

“这近4000人中,约六成是自发报名的。”徐暐杰说,越来越多市民自发加入培训课程,提前咨询基地2021年的培训计划。“大部分人是觉得考这个证不管能不能用,如果家里人遇到了情况不会束手无策。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家人曾经出事,所以觉得来学习很有必要。”

每年有那么多学员持证毕业,他们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这也是徐暐杰最关心的问题,他了解到学员们仍有很深的顾虑,若患者不是自己的亲人,没有救回来,可能需要承担责任。

“实际上,201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与2021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典都有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徐暐杰多次向学员普及“好人法”的知识,让人们知道见义勇为是受法律保护的。

新闻推荐

铁路部门积极保障小长假旅客安全健康返程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3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830万人次,加开旅客列车590列。铁...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