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关积极作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便利要素跨境流通 增强创新发展动力
广州邮局海关关员在现场监管进出境邮件。广州海关供图
南沙海关对中欧班列多式联运货物进行监管。广州海关供图
肇庆海关关员对供港蔬菜基地进行监管。广州海关供图
南沙海关关员监管一批大型机电设备。广州海关供图
2020年,在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复苏向好,一系列重大政策在大湾区先行先试,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动力。
广州海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先行先试、协同创新,增强湾区港口群国际影响力,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湾区城市之间高效便捷流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发展。
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广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广州海关将加快协同创新步伐,进一步畅通市场循环,完善创新要素跨境便捷高效流动的市场机制,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配合完善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机制。
促进通关便利
创新推出“湾区一港通”改革
今年11月,在海关、财政、税务等部门共同努力下,启运港退税政策在粤港澳大湾区顺利实施。水运货物出口时,以珠三角37个港口为启运港、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和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为离境港,可享受启运港退税政策,只需办理一次通关手续。这一政策将显著减少企业资金成本。
“以前出口,需要等5-20天才能申报退税。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后,货物放行的第二天就能在税务网站查询相关信息、申报退税,集团资金周转速度极大提高。”美的集团全球关务负责人刘权发说。
推动启运港退税政策落地的同时,广州海关还联合广州港创新推出“湾区一港通”改革,不断优化南沙港区口岸营商环境。与传统的水水联运、国际中转等通关模式相比,该项目下的出口货物可以在腹地内河码头一次性办理通关手续,运抵南沙港后即可装船出口,全流程作业无纸化、系统化处理,实现经南沙港出口货物“7×24小时”全天候快速通关。
“湾区一港通”项目将推动珠三角地区形成以南沙港为枢纽港,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云浮、韶关等地多个珠江内河码头为支线港的港口群。这加快了海运枢纽港的通关和物流周转速度,为粤港澳大湾区腹地进出口企业打造一条更快速、更便捷的物流大通道。据测算,推广阶段每年将有50万个标箱通过该模式进出口。
10月6日,首批21个来自广州中欧班列的集装箱从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码头装船发往印度尼西亚。集装箱内装有自乌兹别克斯坦进口的钾肥,重1113吨、货值约12.8万美元,此前从乌兹别克斯坦丘库尔塞搭乘中欧班列,经广州大朗通过公路运输至滘心码头,再采用驳船转运至南沙出口。
这是广州中欧班列首次以“铁-公-水”跨境联运方式打通“中亚-广州-东南亚”物流通道,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南沙港和中欧班列优势互补,打出多式联运“组合拳”进一步延伸国际物流通道,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更多跨境物流选择。
叠加“口岸查验配套服务费改革”“原产地签证管理改革创新”“征免税证明无纸化改革”等53项南沙自贸试验片区创新制度,以及“智慧海关”全天候智能通关模式等便利化措施,广州海关进一步提升关区通关便利化水平,为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营造良好环境。
今年以来,广州港南沙港区新增9条外贸航线,目前国际班轮航线已达114条,联通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今年1-11月,该区进出口集装箱234.89万箱次、货重4081万吨、货值2615.6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3%、17.7%、8.9%。
创新监管方式
支持广州打造“保税+生物医药”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聚集的重要区域,产业基础完备,实力领先,拥有广州、深圳等生物医药发展重点城市。今年以来,广州海关创新生物医药货物出入境监管机制,加大生物医药企业培育帮扶力度,促进提升产业竞争力。
广州燃石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是广州国际生物岛上一家为肿瘤精准医疗提供二代基因测序的企业。近日,该公司在出口一批特殊物品时遇到困难。“我们需要复出口一批细胞提取物,但是代理商暂时无法提供有效的产品来源证明,如果不能办完卫生检疫审批导致无法出口,就要面临违约风险。”该公司供应链经理魏斌说。
接到企业的咨询信息后,驻扎在生物岛的广州海关所属海珠海关组织专家骨干对接企业,一边建议企业继续联系供应商获取产品资料,一边指导企业提供可证明相关产品来源的材料及与外方的合作协议说明。2天后,该批特殊物品顺利取得了卫生检疫审批许可。
今年以来,广州海关进一步优化特殊物品卫生检疫审批流程,提前了解审核企业申报资料,一次性告知修改不合格项目,降低在卫生检疫监管系统退单修改的概率。其中,D级特殊物品卫生检疫行政许可权限下放至广州白云机场海关、海珠海关和南沙海关后,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疫情防控期间,对于疫情防控用的特殊物品,还可凭省级药监部门出具的特别批准文件,免于办理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审批。
除了更快的检疫审批速度,广州海关还结合生物医药货物的运输、储存特点及对时效性的需求,个性化制定了“白云机场—生物岛”快速通关模式,支持广州打造“保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新高地。
受国外疫情影响,广州市康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口的一批医用检测试剂延迟2个多月才发货。12月14日上午,该批进口医用检测试剂抵达白云机场,应用广州海关“白云机场—生物岛”快速通关模式,在机场货站理货后搭乘冷链运输车进入华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冷库。从抵达平台到完成海关查验,仅花了半小时。
在“白云机场—生物岛”模式下,货物运抵白云机场后,在机场货站办理理货、换单手续后,再由海关监管车辆运输至华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多温区冷库,可在平台享受报关、查验、放行等“一站式”服务。今年前11个月,广州海关经该平台监管进出口报关单2121票,同比增长63.9%;货值23.4亿元,同比增长47.7%。
针对特殊物品的后续监管,广州海关还采用AR、AI先进技术,开发特殊物品标签识别、图像识别功能,使用视频连线的方式实现特殊物品的移动远程监管。
“特殊物品对使用时效要求非常高,海关移动远程后续监管模式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也保障了特殊物品的保存质量。”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免疫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说,海珠海关为该实验室进口的3票入境细菌悬液、液体血清等特殊物品实施移动远程查验,平均每票耗时15分钟。
今年1-11月,广州海关共检验进口生物制品等特殊物品2571批次、货值8.28亿美元,货值同比增长57%。
支持新业态发展
前11月佛山跨境电商增长4.1倍
在繁忙的广州南沙港码头,满载各种进出口货物的车辆在港区穿梭。今年7月,这里又增添了跨境电商B2B(企业对企业)出口货物的“身影”。一辆满载服装、家居用品、办公用品等货物的货柜车开往海关监管作业区,15分钟内完成通关手续后装船离境。
自7月1日海关总署开展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试点以来,广州海关发挥首批试点海关优势,积极推进跨境电商B2B出口试点工作,打通了海、陆、空等多渠道,实现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监管方式下4种业务类型全覆盖,有力支持国货“走出去”。
“海关监管制度和信息化系统一直紧跟跨境电商业态的发展不断优化。”菜鸟国际关务专家马晓帆说。“两步申报”“区内集中建包出区配送”“智能化卡口验放”等一系列措施,推动“7×24小时”智能通关验放,包裹出区配送完全可以实现珠三角订单货物当日达、次日达。
今年“双11”期间(11月1日至11日),广州海关累计监管跨境电商进口商品704万票,货值22.8亿元。其中,11月11日迎来监管峰值,单日监管跨境电商进口商品231.1万票,货值6.6亿元。
近年来,广州海关不断优化通关流程,为跨境电商集聚发展创造条件。2014年起,广州海关监管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商品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2019年监管货值全国第一。其中,该关为广州白云机场、南沙综合保税区的跨境电商企业推出“同业联合担保”“先放后税、汇总缴纳”“集中建包直发”等措施,推行区区流转和企业自行运输;创新跨境电商出口退货新模式,实现多种形态货物合并打包、同柜配送出境,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今年10月28日,国内首个大件跨境电商商品出口集货仓——全球速卖通大件跨境华南运营中心在广东佛山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佛山车场口岸设立,填补了国内30公斤以上跨境电商大件商品零售出口物流服务的空白。
“以前一些大件家具在海外销售,需要厂家自行解决物流问题,成本高且物流信息无法全程线上追踪,国外买家只能干等。货物到港后,国外买家还要自行解决清关问题并到口岸自提。”佛山市飒倍斯麦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许晴表示,现在借助集货仓,不仅国内卖家的成本降低,国外买家也可享受“送货上门”的良好体验。
今年以来,广州海关着力推动广佛两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引导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模式转型升级,吸引了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唯品会、考拉海购等知名电商平台落地开展业务,形成从政策优惠、平台集聚到物流便捷、金融创新完整的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今年1-11月,广州、佛山分别通过海关跨境电商平台进出口商品货值419.9亿元、359.9亿元,分别增长17.8%和4.1倍。
构建优质生活圈
前三季度供港澳食品近20万吨
清晨,位于清远市的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一派繁忙。一只只新鲜屠宰的“清远鸡”离开半自动化生产线,经广州海关所属清远海关检验检疫合格后,装车运往澳门,当天下午即可上架销售。
自7月2日清远冰鲜鸡首次供澳以来,每天这里都有1500只冰鲜鸡朝发夕至送到港澳居民餐桌上。清远海关强化源头管理、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健全追溯及疫病监测体系,形成从种苗引进、投入品管理、免疫防疫、疾病控制、生产加工、实验室检测、仓储管理到出口监督管理等环节的“无缝监管”。
今年以来,广州海关持续强化供港澳食品农产品安全监管,优化通关流程和公共技术服务,创新“强化主体、全程监管、合作共治”三驾马车为核心的监管模式,推进多方合作共治,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支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关区内食品农产品持续安全稳定输往港澳。前三季度,广州海关关区7地市供港澳食品19.9万吨,价值39.4亿元,总量基本稳定。
12月22日,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检测中心正式揭牌投入运营,可提供食品(农副产品)、植物产品、林化产品、日用陶瓷、建筑石材、化妆品等商品检验检测服务。
“检测中心致力于农副产品在产地"逢出必检"、进入集散基地"逢进必检",检验检测"全覆盖"、质量安全"零容忍",将集散基地打造成为大湾区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示范区,为大湾区提供绿色、安全、优质农副产品。”检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直以来,肇庆的供港蔬菜基地只能向东莞企业供货中转出口至香港,增加了肇庆供港蔬菜的生产和物流成本。”肇庆全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戈说,经检测中心检测后直接供港,蔬菜整体成本将节省约0.8元/斤,运输时间可节省近6小时。
“我们建立了专业检测平台,不断完善监管链条,支持更多企业出口,争取让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吃得更放心、更健康。”广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说,广州海关全力优化供港澳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管体系和快速通关“绿色通道”模式,为“菜篮子”产品提供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检测服务。
推进“三智”合作
港澳进境邮件24小时“秒通关”
12月17日23时许,一辆粤澳两地车牌的邮车驶入广州海关邮递物品监管中心。在“一点清关”模式下,邮政工作人员快速将一批标有“E特快”标识的邮件通过传送带卸下,澳门邮政早已将该批邮件的电子申报数据发送至广州国际邮件互换局,对接海关管理系统进行审单。邮件运抵监管中心后,除个别邮件进入查验区等待查验,大部分邮件直接读取海关指令放行,真正实现24小时自动通关。
作为全国海关8个“智慧海关、智慧边境、智享联通”早期收获项目之一,“一点清关”提升了大湾区内港澳进境邮件的通关协作智能化水平。今年1-11月,通过“一点清关”模式快速通关的港澳进境邮件达494.82万件,同比增长三成,占广州海关关区港澳进境邮件的93%。
广州海关针对香港、澳门邮政“E特快”邮件时效要求高的特点,推动实现邮件运抵前申报信息数据预申报。邮件从港澳陆路口岸进境后直接运抵广州国际邮件互换局清关,快速办结海关手续,无需进一步转关运输监管,真正实现邮件“秒速通关”。
“每年有数百万件港澳邮件从广州口岸进境。此前,邮件需要在运抵后进行信息补录、申报,加上转关运输存在路线迂回、时效慢等问题,企业的运营成本不低。”广东省航空邮件处理中心总经理温伟强说,开通穗港、穗澳进境邮件“一点清关”业务后,此类邮件可直接运到广州,依托信息化监管模式快速办结海关手续,投递效率提升了20%。
此外,广州海关还与邮政企业联合开发“互联网+关邮e通”平台。用邮人“足不出户”即可线上办理申报、缴税、进度查询、退运等28项通关业务,全面实现了邮件通关全流程足不出户“宅办理”。
今年初受疫情影响,航空运能紧缺,防疫物资进境受阻。广州海关进一步拓展“一点清关”的数据传输合作范围,联合香港、澳门的邮政部门搭建“海关服务专窗、邮政服务专岗、物流服务专线”的“三专”防疫物资通关绿色通道,对经香港进境“一点清关”的防疫物资邮件设置通关“最高优先级”,保障防疫物资通关“零延时”。2月以来,共验放口罩、防护服等各类进境防疫物资超7000万件。
广州海关所属广州邮局海关屈健辉副关长表示,海关将继续践行“三智”合作理念,加强与香港、澳门海关以及邮政的区域合作,为用邮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不断为粤港澳大湾区寄递物流发展注入新活力。
撰文:陈晓关悦编辑统筹:甘韵矶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何颖思)昨日,记者从广东省人社厅获悉,该厅牵头起草了《广东省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政策措施(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