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风散寒通络补阳气 多年痹痛巧治愈
35岁的小黎(化名)是一位老广州,2年前生了二宝后开始出现关节疼痛,起初并未予以重视,仅使用外用药膏贴敷,多日后疼痛未见明显缓解,于是便就诊于某医院,被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确诊后,小黎服用“来氟米特”“强的松”等抗炎止痛药予以治疗,但还是反复发作。
无意中,街坊邻居告诉小黎,自己母亲以前也是关节痛,只要发作,连走路都不行,当时找到广东省中医院的甄梦初老先生(岭南甄氏杂病流派主要代表性人物)看病的,吃了几剂中药后,就没再复发过。
小黎听到这消息后遍寻甄梦初医生,最后慕名找到广东省中医院、甄氏杂病流派的第四代传承人张忠德医生,人称“德叔”。
就诊当日,小黎面色晃白,身上里三层外三层,穿衣厚重。
德叔点评
指导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医师张忠德
记者张斯琪
通讯员宋莉萍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中属于“痹证”范畴。
小黎的关节痛,主要因产后身体虚弱,又感受风寒之邪而发。此次发病因天冷之时不注意,风寒之邪侵袭人体经络,阻滞关节、筋骨,“不通则痛”。
由于岭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人在岭南容易感触“湿气”,湿气可以从肌肤入侵(外湿),也可以因饮食不当,由嘴“吃”入(内湿),更可以在体内自己生成,湿气是最难缠的,附着在人体经络中便难以治愈,赖着不走了。
所以小黎病情反复,与气候变化、劳累、潮湿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不小心吹了风、着了凉,便又要经历那番痛苦了。
治疗上,以温经除湿通络为主,用海风藤、络石藤等祛湿邪、通络止痛;用制川乌、桂枝、当归等温通经脉;用黄芪、炒白术、炒麦芽等扶正气、调脾温中。小黎在门诊治疗1个月后,关节痛明显缓解,激素开始减量,3个月后已全部停用。
甄氏百年传承药膳:瘦肉煲土茯苓
材料:瘦肉400克,土茯苓40克,陈皮5克,生姜30克,精盐适量。
功效:健脾益气、通络除湿。
烹制方法:诸物洗净,瘦肉切片备用;土茯苓放入锅中,煎煮约1小时,取汁备用。上述食材放入锅中,再放入土茯苓汁、陈皮,加适量清水,煎煮约30分钟,放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
新闻推荐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附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樊丽芬: 为“折翼天使”重塑一双翅膀
“两个好朋友,手碰手,你背背我,我背背你。来了一只小螃蟹,小螃蟹,举起两个大钳子,螃蟹给我点点头,点点头。我和螃蟹拉拉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