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人工关节让他结束了40年的“跛行”

老人报 2020-12-29 19:45

缺血性坏死

何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首席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髋关节研究中心主任

魏秋实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科副主任

记者陈晓琨

通讯员王剑戚正涛

跛行40年,皆因髋关节发育不良

经过详细检查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科副主任魏秋实发现,钟伯的跛行问题是由于左髋关节发育不良,引起了左髋关节炎。加上多年来没有得到有效的对症治疗,导致患者的左髋关节活动功能逐渐丧失。

“髋关节发育不良是由于孩童时期发育不良造成的,常于中年时期(40~50岁)发病。但该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等到患者出现长短腿、走路跛行、步态异常,或者运动时髋部酸痛等问题时,往往已经严重影响正常行走。”魏秋实分析说。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次日便能下地行走

鉴于钟伯的身体状况良好,且符合人工髋关节手术的适应证,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魏秋实建议患者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魏秋实团队成功将钟伯病变的左髋关节进行置换,还成功地将患者双腿长度调整成一样。整个手术过程仅历时60分钟,出血不到100毫升。

魏秋实表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将患者发育不良或者坏死的髋臼替换为人工髋臼,假体使用寿命可长达数十年。安装人工髋关节后,患者极少会出现行动不适,甚至会忘记假体的存在。

术后第二天,钟伯已经在床边下地走路。“真没想到,困扰了我足足40年的跛行问题,这样就迎刃而解了,真该早点做手术!”钟伯告诉记者。

高龄并非置换关节“禁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首席教授何伟指出,与钟伯相似的病例临床上其实并不少见,高龄并非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禁忌证。随着手术技术、医生技术、麻醉技术的不断提高,年龄已经不再是手术限制。

另外,患者在得知需要接受手术的消息时,难免会有抗拒的情绪,担心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会影响关节的活动度、术后不能继续正常行走。

“患者只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患肢在术后可逐渐从下床走路,过渡到下蹲、慢跑,再到爬山等。功能康复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去完成。配合定期随访,患者可以逐步康复到正常的运动状态。”何伟说。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关节寿命与患者的骨密度及运动强度息息相关。若患者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不注意骨质疏松的预防,或是运动过度,都会缩短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患者需多加注意。

91岁的钟伯,左脚从40年前开始出现跛行症状。多年来,他一直接受保守治疗,可是跛行逐年加重。发展到最近,钟伯的左髋关节完全失去了活动功能,不得不依靠轮椅活动。钟伯原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再走路了,但经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他第二天便能够下床走路。

新闻推荐

发改委回应冬季能源保供压力加大问题电煤供应总体稳定 民生用气有保障

据新华社电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降温天气,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主要负责人近日就冬季能源保供工作答记者问时表示...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