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社会福利院附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樊丽芬: 为“折翼天使”重塑一双翅膀

新快报 2020-12-29 10:17

“两个好朋友,手碰手,你背背我,我背背你。来了一只小螃蟹,小螃蟹,举起两个大钳子,螃蟹给我点点头,点点头。我和螃蟹拉拉手,拉拉手……”这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广州市社会福利院的幼龄儿童几乎人人都会唱,它是广州市社会福利院附属特殊教育学校老师樊丽芬在疫情期间结合“七步洗手法”编制的。二十出头就进入广州市社会福利院成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樊丽芬明白,特教老师的意义并不在于为孩子的成长如虎添翼,而是为“折翼天使”重塑一双翅膀,让孤残儿童长知识、长技能,自由发展,成为可以生活自理甚至能在社会立足的人。

特教老师身兼护理员一切为了孩子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工作力量出现缺口,从学童班到男女青班,樊丽芬需要在短时间内转入一个又一个全新的角色,不断接受新的考验。2月3日,为了做好院外儿童回院后的隔离工作,院里决定抽调儿童之家护理员组建临时观察区,同时将儿童之家的工作转交给教师负责,樊丽芬听从安排承担起儿童之家的任务。

儿童之家是该院为在外就读的女学童采用院内家庭式管理的部门,共有9名中小学学生,6名大中专学生。将工作全部转交给教师,那就意味着不仅要负责学生的教学,还要照顾他们日常生活。

教学管理已然非常繁重,但樊丽芬仍迎难而上,把心思用在孩子们身上。疫情期间,福利院的孩子只能在院里使用手机或电脑上网课。问题就随之产生了,孩子自制力不强,有学生在上网课期间用手机偷偷上QQ,被告知不能用手机作其他用途时,她便发脾气不上网课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樊丽芬迅速会同心理辅导老师跟她沟通,同时立刻制定使用手机上网课的规则,合理安排课堂和娱乐的时间。

樊丽芬表示,疫情期间支援过多个工作岗位,最有挑战性的是在支援护理男女青班工作时,男女青班中智力残疾在中度障碍或以上的孩子较多,樊丽芬要全程照顾他们的吃喝拉撒,从未有过护理经验的她一度无所适从,但一切为了孩子,再难也要勇敢顶上。

男女青班工作有难度更有强度,“男女青班进行24小时轮值制,每次要连续上12个小时的班,夜晚值班每半个小时去巡房一次以防出现突发情况,白天值班则要全程关注孩子的活动情况,着重照顾孩子生活或教学活动,13位老师照顾近百位孩子,平均每位老师要照顾7-8名孩子,强度可想而知。”

此外,身兼护理员时,为发育不良的孩子洗澡时需要抱着并且姿势很讲究,如果姿势不正确容易造成孩子骨折,护理员需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今年11月底,樊丽芬就因为长时间、高频次的护理导致腰肌受损卧床休息了三周。除了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樊丽芬还结合教师专业特点,组织“我的心情我主导”等心理辅导班开展养育结合的探讨,让孩子学会正确应对焦虑情绪,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能成家立业发自内心的自豪

在社会福利院的32年里,樊丽芬见证了无数的孩子成长或成才,也参加了好几个孩子的婚礼,每次听到已经成家立业或在社会上已经成功立足的孩子给她报喜时,她总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情绪。“刚入行对他们更多是报以同情的心理,现在是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

管管(化名)在4岁的时候来到福利院,因患有肌无力只能依靠轮椅行动。2014年,广州市残奥中心的教练来福利院选拔孩子去参加集训,管管获得集训机会从而被挖掘出硬地滚球的潜能,之后参加过多个残疾人运动会屡获殊荣,现在是一名出色的残疾人运动员。在教管管文化基础知识的时候,樊丽芬就发现管管的目标性很强,坚持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到最好。上美术课时,管管认为自己握笔困难没有信心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画出好看的画作来。樊丽芬得知后不断鼓励他进行尝试,慢慢地管管喜欢上了画画,后来成了福利院院里的“多产作家”,他的作品还被拿到公益机构去展拍。樊丽芬非常希望福利院里的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当知道儿童之家几位孩子热衷汉服文化,就帮着孩子买了汉服回来组织孩子趁着天气好在室外摆pose拍照。

樊丽芬表示,福利院的孩子会因为不幸的遭遇,就常常用沉默和冷漠包裹住自己的内心,与他们相处,要通过各种方式去尝试了解他们,不能硬性强迫,跟孩子建立互信,创设一个比较自由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有自我意愿去表达感受,从而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

■采写:新快报记者麦婉诗■图:受访者供图

新闻推荐

广州市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等科目学考方案发布,从今秋入学新生开始实施普高学考要考音美体和信息、通用技术

南都讯记者梁艳燕见习记者孙小鹏实习生余文诗通讯员穗考宣为深入推进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做好广州市普通高中体...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