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播撒文明的种子?

广州日报 2020-12-24 04:26

“播撒种子”,大概是最常见的比喻了。它可应用场景实在太多、太广,放在哪里似乎都合适——只要这个事物、这个工作需要成长,需要后继有人,需要举众人之力……

文明,尤其合适。精神文明建设太需要播撒种子了。因为这项事业没有终点,需要全民参与,需要久久为功,只有持续不断地播撒种子,才能不断推进,才能更上层楼。

那怎么播撒文明的种子?

看杨开林、唐建蓉家庭,为了纪念丈夫参与维和任务,给女儿取名“苇荷”,其间精神的传递,悄然完成,文明的播种润物无声。看白云区教育局,立下“军令状”,上下齐心协力,做出“立真求新”的白云教育大格局。大格局之下,一棵棵“幼苗”得以滋养,潜移默化间受到影响,这不正是播撒文明的种子?

再看最美志愿者李莎,她的生命猝然而止,但以她命名的支教团队又挺进大山深处,越来越多学生被她的故事所触动、所影响——从这个角度说,李莎就是一颗种子,她的精神、风采正在更广阔的田野里生根发芽。还有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陈敏,立足岗位,扎根基层,步履不停,以“文明花都”工程播撒文明实践的种子。

发现没有——播种,有很多方式,有各种形式,不分亲疏远近,没有职业、年龄、财富要求,甚至没有任何技术门槛。它可以是家教家风,父母在言传身教中帮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润物无声中助孩子立起人生坐标。它可以是一个决定、一次行动,如李莎从大山走出来却没有留恋安逸,所思所想是“在祖国的西部,在偏远的基层,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它可以是立足岗位甘之如饴的坚持、求新求变的突破,如陈敏,如白云区教育局……践行者,其实就是播种者。践行,不仅会影响一时一地,还会引领、带动、感召,影响更多人。

古人说,德不孤,必有邻。文明的种子会发芽,会长大,会从一棵树到一片林。还有句话常被引用:“你的心,我的心,万众一心;你的力,我的力,千钧之力。”有人播种,更多人播种,争当文明的践行者、播种者,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就会不断推进,就会更上层楼。

(夏振彬)

新闻推荐

白云区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召开

广州日报讯(记者汤南通讯员云宣)12月7日,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白云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