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园村:发展番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竹园村打造优质番薯种植基地
村民正在收获“一点红”番薯
沙质化的土地让竹园村番薯表皮特别干净
竹园村“一点红”番薯肉质细腻、香甜
竹园番薯正在注册商标和设计包装纸箱
初冬,正是番薯收获的时节。
从明朝万历年间林怀兰从越南将番薯引进国内算起,竹园村人种植番薯有400余年历史。而令西福河畔的竹园村人没有想到的是,祖祖辈辈种植的普通作物,近年来竟逐渐受到市场欢迎,成为“一村一品”的宠儿。如今,该村正在注册竹园番薯“竹园一点红”商标,走品牌化发展道路,继三月红荔枝之后,再添“一红”。
文、图/记者龙永辉
竹园番薯引种于日本
进入12月以来,连日天气晴朗,非常适合收获番薯。每天,竹园村荔枝岛东面的田地里尽是忙碌的身影。
村民阮洪标每天上午都和妻子一起挖掘地里的番薯。一根藤扯出一串番薯,“看看!长得多靓!荔枝岛为沙质土地,长出来的番薯,只要一抖,特别干净,卖相非常好。没有过多土压着番薯生长,种出的番薯肉质没有根须,特别香甜、软糯!”阮洪标对自己种出的番薯感到特别自豪。
如今在竹园村广泛种植的“一点红”,更离不开当年阮洪标的慧眼识别及引进种植,让种植数百年番薯的竹园人,如今种植出还没出土就接到订单的番薯。
“2004年,我在香港九龙城帮港人管理农场,在逛商场时发现,那里的番薯卖43元港币一磅,让我惊叹不已。雇主跟我说,这是从日本进口的番薯,特别好吃。当时我心想,到底是什么样的番薯可以卖这么高的价钱,于是就托香港的雇主帮我引进几个品种,带回竹园种植。第二年,社员们发现我家番薯特别好吃,纷纷改种我从香港带回来的"一点红"番薯。”
据介绍,当时共引进三个品种,分别是红皮黄肉、红皮黄肉紫心、红皮白肉紫心,三个品种产量,亩产从2000斤至4000斤不等。
优质品种本土化
农村种植番薯历史由来已久,由于缺乏必要的生产技术指导,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形象难以建立,再加上销售方式落后,销量一直不大,竹园村人过去的种植积极性不高。
自从改种日本品种后,竹园村出产的番薯广受到市场欢迎,村民种在地里还没挖,大部分已被订购。村民在挖番薯出土时,直接装好框送到客户手中。
据竹园村村干部阮建全介绍,竹园村番薯不少于120天的生长期,每年在6—7月份开始种植,约在12月初开始收挖。 “一点红”番薯虽引自日本,但产品优质、受到顾客的追捧,却是与当地的土质分不开。“荔枝岛被西福河与东江支流环绕,潮涨潮落,江水浸泡土地,但很快又退潮,让土地沙质化,七分沙、三分泥,属于比较贫瘠的土地。贫瘠的沙土适合种植番薯,村民种植过程中不需要施化肥,只需要施一次农家肥就足够。”阮建全对记者说。
竹园村种植出来的番薯外形较美观、肉质细腻,含有9种氨基酸和胡萝卜素,能补充人体营养不足,而且药用功能也较好;其内含紫色素、绿原酸、多种维生素,硒、碘、铜、铁、锌等矿物质微量元素比普通番薯还多,有些微量元素甚至是普通番薯的数倍;口感比白心番薯更好,肉质细滑、甜糯的味道更具风味,每斤售价从5至8元不等。
“往年我的番薯都是卖给深圳、香港人,今年受疫情影响,只送给周边客户。”阮洪标说。
自从番薯开挖上市以来,村民阮小芳一直忙个不停,忙着打包装箱寄快递。“我的客户大部分属于回头客,每年11月底就开始向我订购,番薯开挖后就陆续给他们寄过去。”阮小芳的车辆,每天都装满一箱箱番薯,发往全国各地……
正是阮洪标当年的惊讶、新奇,为6年后的竹园村人每亩地带来过万元的收入,番薯成为村民钱包鼓起来的香饽饽。
打造“一村一品”新优势农产品
“珠三角地区到处都有番薯,凭什么让别人来买竹园村番薯呢?如何让客户在市场众多类别的番薯中识别出是竹园村种植的"一点红"呢?”阮建全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为了竹园番薯得到更好的发展,就不能走"寻常路",我们正在注册竹园"一点红"番薯商标,扩大种植规模,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未来还将积极组团参加增城各类文化旅游产品展销会,打响竹园番薯在珠三角地区的知名度,形成竹园村“一村一品”新的优势农产品。
竹园村是早熟荔枝——三月红的种植基地,是著名的荔枝之乡。如今竹园“一点红”番薯的加入,让竹园村在三月红荔枝基础上再增“红”,让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竹园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深耕脚下的土地,做足产业文章,实现奔小康生活的目标。这正是仙村镇乡村振兴政策落地实施的一个缩影。
新闻推荐
增城区影视产业招商推介会暨文旅体政策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高质量推进影视文化产业发展 勇当广州文化强市建设排头兵
本报讯(记者刘玉娴)为贯彻落实广州市文化强市建设推进大会精神,推动增城影视和文旅体产业高质量发展,12月17日,以“新空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