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山村改造全面启动,天河三年内将推进11个城市更新项目 广州东部高质量发展再添生力军

南方日报 2020-12-22 06:54

吉山村改造规划效果图。受访者提供

伴随着钩机发出的轰隆声,20日,总投资206亿元的广州天河吉山村全面改造项目启动,这是天河区第8个启动全面改造的城中村。在保留吉山祠堂建筑群的基础上,吉山村将导入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电竞文创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广深走廊科创节点。未来,片区将为市民提供绿地108公顷,配置约20万平方米的公共服务设施。

记者获悉,今年以来,天河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将23条村28个项目纳入市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三年内将推进11个项目,助力广州做强城市更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双引擎”,以点带面推动天河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中走在前列,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

●南方日报记者郭苏莹

城中村改造“吉山速度”

力争明年启动首期建设

随着城中村改造的全面启动,吉山村改造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据悉,目前,吉山村已顺利完成基础数据调查、片区策划方案编制、合作企业引入等工作,片区策划方案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区一级审核,片区策划方案已再次报广州市住建局。吉山村改造项目合作企业相关负责人透露,力争明年年底启动首期建设。

“此前,吉山村片区以烟花爆竹等仓储加工低端产业为主,发展至今已经不适应区域发展。改造后,将引入总部经济、高科技产业。教育、医疗、居民住宿条件和村民收益都将大大提升。”吉山村委书记梁礼忠表示,“下一步,等待规划批复、村民表决同意后实施动拆工作。”

吉山村改造,村民是最大受益者。吉山村60岁的村民梁业忠家中有两栋楼将参与改造,他说:“改造是好事,环境好了,孙子上学近了,家里人都很开心,期待能尽快完成。”

梁礼忠透露,改造后,村民回迁至宽敞明亮的现代化高档住宅,从此告别“握手楼”“一线天”,房屋价值将大幅度提升,租金收益也将大幅度上涨;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也更加齐全;改造区域高标准配置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文化体育、市政等设施,规划配置公服设施量约20万平方米,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的公共服务需求。

此前,吉山村于2019年被列为天河区七条重点推进改造的旧村项目之一。吉山村改造项目范围约134公顷,,总投资约206亿元。

在珠吉街、区住建园林局等单位的全面推动下,特别是在吉山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吉山村全面改造项目改造意愿达到82.96%,今年7月2日,基础数据调查成果正式公布,片区策划方案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区一级审核,片区策划方案已再次报市住建局。

10月28日,经全体股东代表表决,以98%的同意率确定富力与合景泰富联合体作为吉山村全面改造项目合作企业。从10月底完成引入合作企业表决,在不到2个月内即正式启动项目,创造了“吉山速度”。

规划中,吉山村改造项目将以高标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幸福感,满足吉山周边产业和居民的各类需求:项目周边多个地铁规划站点,覆盖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的全年龄段教育配套,三甲医院以及其他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将构建起高效运作的区域公共资源网络,通过协同为周边产业平台提供优质完善的生活配套服务,逐步创造就业人口优势,为吉山板块注入活力。

吉山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梁礼忠告诉记者,自10月底完成引入合作企业表决,在不到2个月时间内即正式启动项目。“下一步,政府批复规划方案、全体村民表决通过后将实施动工。”

打造科创节点

天河东部崛起“产城融合”新片区

规划3.5公里慢行道,串联儿童公园、生态公园、铁路公园三大主题公园、传统村落及重要节点;古村崛起“产城融合”新片区……作为广州市传统古村落之一的吉山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未来,这里将在保留历史遗存、打造岭南特色的基础上,迎来产城融合、山水宜居的新貌,还将引入科创产业,完成华丽转身。

据介绍,吉山村改造规划总体功能定位为广深走廊科创节点、智谷山水宜居社区、珠吉历史文化走廊。改造完成后,吉山村将充分发挥产城配套功能,重点服务周边功能片区,与周边数字创新创意产业无缝衔接,助力天河东部形成产业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为广州市“双引擎”战略发展再添新动力。

为何打造科创节点?从地理位置上看,吉山村地处广州市天河区东部,位于广园快速与珠吉路交界处,东至天河区界及规划路网、南至广园快速路南侧地块、西至规划路网、北至科林路,项目地块紧邻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龙头节点天河智谷,坐享天河东部产业集群资源优势。

从功能片区来看,吉山村改造项目,未来将从单纯的“居住片区”转变为“产城融合”功能片区。通过衔接项目周边重大产业载体,项目将打造以新型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电竞文创为代表的IAC产业延伸、外溢承载区;立足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将打造广深走廊科创节点。

天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河区将引导传统物业打破对低水平“收租经济”的路径依赖,升级现有低端村级工业园,计划导入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电竞文创等新业态、新模式,村集体经济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区域产城融合进一步提升。

作为广州市传统古村落之一的吉山村,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如何将传统村落肌理、特色风貌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融合?天河区在推进吉山村改造项目过程中,注重将传统保护和更新改造有机结合,留住乡愁,绽放新颜。

值得注意的是,吉山村改造规划通过原址保留吉山祠堂建筑群等16处已登记历史遗存,恢复历史街巷肌理及环境要素,融入文化商业等功能,建设岭南特色的山街水巷。在广园路北侧,建设工业印记的铁路公园,利用废旧铁路改造为线性公园,重现历史文脉之美,为城市留住记忆与乡愁。

未来,吉山村将迎青山绿水、宜居宜业新貌。规划3.5km慢行道,串联儿童公园、生态公园、铁路公园三大主题公园、传统村落及重要节点,促进深涌左支涌、风水涌、大岭涌、吉山涌四条6km珠吉碧道整治提升。改造片区将为市民提供绿地10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0平方米,塑造青山绿水之美,实现生活、生产、生态融合发展。

开启城市更新新征程

“天河经验”融入23条村28个旧改项目

老城市要焕发新活力,旧村改造是关键一役。吉山村改造项目的启动,是广州市城市更新“1+1+N”政策体系出台以来,天河区在继猎德、林和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后,在城中村改造工作中的又一次重要实践,标志着天河旧村改造进入快车道。

作为广州的经济龙头、城市客厅和创新引擎,天河区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国家级中央商务区和高新区的城区。以不断深化的城市更新为发展腾挪空间,以数字经济优化产业配置,是经济大区、创新强区做强“双引擎”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天河区共有城中村25条,标图建库用地面积达19.51平方公里,占全区建设用地21.43%。这些城中村主要分布在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天河智谷地区等重大平台,土地产出效益低下,与重大平台的发展要求脱节,同时也制约了重大平台进一步发展提升。

2007年以来,天河区积极探索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拓展建设空间、保障发展用地,先后完成了猎德、林和、潭村等项目的改造工作,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提供了产业空间近100万平方米。

作为最早探索城中村改造的区,天河区有何经验?这些经验又将如何助力天河推动城市更新工作不断深化?今年以来,天河区制定了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和工作方案,将23条村全部纳入三年行动计划、五年实施方案、十年规划。

在天河,为全面统筹协调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由区党政一把手全面抓总,统领相关职能部门全面部署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强化督导,压实责任,确保城中村改造工作提质增效。

打造城中村全面改造“教科书式”指引。天河区先后出台政策文件,构建起天河区城市更新“1+1+N”政策体系,科学规范城市更新各项工作。《天河区旧村全面改造项目实施指引(试行版)》让改造工作简明化、流程化、清单化、模板化,确保使用单位一目了然。

天河区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正在推进改造前期工作的项目有11个;正在全力推进基础数据摸查的项目包括石东村(程界东、程界西、员村)、柯木塱、渔沙坦、凌塘村、新塘亿骏公司、沐陂村、岑村、棠下(金融城北区部分)等。同时,正在推进金融城西区、北区和智慧城核心区控规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区域内的城中村改造工作。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天河区坚持“成片连片、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的原则,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三年实施计划、五年行动方案、十年改造规划工作,统筹推进、一体推进专业批发市场及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违法建设治理等九项重点工作,为城市发展释放更多高品质空间,引领产业形态和城市形态重塑蝶变,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天河样本”和“天河经验”。

新闻推荐

广州昨日凌晨“大面积停电”? 广州供电局回应:因设备故障影响部分用户用电,一个多小时后已全部恢复

信息时报讯(记者李丹)“正在洗澡的我,突然停电了!”“外面一片漆黑,停水停电迎接冬至”……昨日凌晨,关于“广州停电”的话题一...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