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践行文明行为,戴口罩、勤洗手……有医生表示:今年同比去年 呼吸道疾病患者减少30%

信息时报 2020-12-22 00:48

▲患者在看医生。信息时报记者叶伟报 摄 外出打车,乘客与司机均自觉佩戴口罩。 养成良好习惯,小朋友在室内玩耍也会佩戴口罩。 □本版统筹 信息时报记者 马泽望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马泽望 刘俊 见习记者 张漫 通讯员 林惠芳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郭柯堂(除署名外)

“孩子出现几声咳嗽的状况是有的,但很轻微,家里平时备的抗病毒口服液给孩子喝一两次,她就没事了,今年到现在也没去医院看过医生。”市民陈女士近日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谈起5岁女儿,表示女儿今年至今没有得过流感之类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这不是特例,今年6月,广东省疾控中心曾公布一项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超过半数民众感觉,从疫情发生以来患感冒或流感等疾病的次数减少了。”

省疾控中心专家当时分析称,外出戴口罩、洗手次数变多、减少聚会聚餐、加强家居和办公室通风等习惯上的改变,确实有效降低了民众患病次数。记者近日从广州几家三甲医院了解到,这一抗疫带来的“好成果”到了呼吸道感染类型疾病容易爆发的秋冬季节,依然保持着。

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呼吸一区“接诊量比去年同期少20%”

“(是往年日诊量)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10月份以后开始有所增加,但也比往年同期减少差不多20%。以往我一个上午大概要接诊40人左右,如今大概是30人。”

以往秋冬季,市民刘女士得感冒个3~4次,还会将同事传染,但她发现,今年以来,自己就感冒过一次,还是在疫情前。“以前只要办公室有人得了流感,我就会中招,但今年好像很少同事感冒,即使有,我也没有被传染。”刘女士疑惑,这会不会是大家都戴口罩带来的效果?另外,患流感人数减少会不会是个普遍现象?

广州多家医院呼吸科的门诊量解答了刘女士的疑惑。“医院具体的统计数据我不知道,反正我们呼吸科的医生,感觉今年的门诊量是比往年少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儿科呼吸一区主任李增清近日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1月到6月份,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前来就诊的患者人数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10月份以后开始有所增加,但也比往年同期减少差不多20%。以往我一个上午大概要接诊40人左右,如今大概是30人。”

据介绍,今年因为新冠疫情,病人到医院看病前需要先在发热门诊进行筛查,“往年病人发烧也可以直接上来我们呼吸科看诊,今年要先经过发热门诊筛查分流,有发烧的,经过发热门诊处理后,最少要退烧24小时候才能上来看诊。这一措施分流了一部分上我们呼吸科看诊的患者,但即使不考虑这一因素,今年感染呼吸道传染疾病的患者,我这边接诊的也是少了的。”李增清说道。

广医三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今年暂未出现加床现象”

“不仅是门诊,因流感导致慢阻肺急性加重等呼吸道疾病而住院的患者也有所减少,今年暂未出现加床现象。”

有相同感觉的还有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魏立平。魏立平告诉记者,往年秋冬季,门诊一上午放出她45个专家号,通常不够用,但今年则基本不会超过。“不仅是门诊,因流感导致慢阻肺急性加重等呼吸道疾病而住院的患者也有所减少,今年暂未出现加床现象。”

“今年因为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来看诊的人数总体很平稳,感觉较往年有所下降,即使是换季的月份,也未出现患病高峰。”魏立平指出,这与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有密切联系的,因为戴口罩可以切断流感等病毒的传播途径,很大程度上减少流感的传染;除此之外,越来越多人接种流感疫苗也是今年流感患病人群减少的原因之一。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韦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到了这一感觉,韦民告诉记者,疫情发生以来,市民群众个人防护意识有所提高,戴口罩、勤洗手人群增多,今年呼吸道疾病患病率也相对减少了。“虽然没有具体统计数据,但感觉和往年比,每月因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来看诊的患者大概下降30%。”韦民说道。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急诊科“传染性疾病病例明显减少”

“病例减少确实很明显,初步估计传染性疾病整体上相比较去年降低了三成左右。”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典鸿急诊出诊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现象。他告诉记者,“今年急诊科很少遇到患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同时也听到内科、儿科医生反应今年传染病病人好像少了很多,虽然没有具体数据统计,但病例减少确实很明显,初步估计传染性疾病整体上相比较去年降低了三成左右。”

谈及原因,李典鸿认为,“主要还是今年疫情,卫生宣传教育意识强,市民手部卫生做得好,勤戴口罩、勤洗手、聚餐少,很大程度断绝了呼吸道、肠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

李典鸿表示,我们医院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手足口病、流感之类的传染性疾病非常重视,据我了解,去年手足口病发现有一百多例,今年却很少看到相关病例;像轮状病毒今年也没有流行大趋势,只有偶尔散发一两例,可以说病例相比去年下降有六到七成左右。

防护措施切断致病因子传播 防护没做好容易“中招”

“(如何防护?)最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譬如小朋友到外面滑滑梯,如果游乐设施人太多,最好就带小朋友到别的地方玩。还有至少要做到吃东西前先洗手。”

李增清表示,戴口罩、勤洗手、减少群聚等几个防范新冠病毒的措施,能有效阻挡大部分经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传播的疾病。“大家也确实更注意公共卫生了,今年大家出门都戴口罩,医用口罩可以有效过滤不少物理性致病因子,像粉尘之类,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过滤像细菌、病毒等生物性致病因子,大部分呼吸道疾病的传播途径都是飞沫,戴着口罩、减少接触,这些致病因子的传播渠道就被有效切断,所以患者人数肯定会少了。”

另外,勤洗手也可以预防诸如流感、轮状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多种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这些习惯的养成,也是今年羊城市民感染呼吸道、肠道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10月份之后李增清每天的接诊量比上半年增加了一些,他表示进入秋冬季节气温变化有一定的原因,但大部分还是和基础防护没做好有关系。

“最近来找我看病的小朋友,我跟家长们聊天时发现,大部分都是不小心受凉或者被其他感冒的小朋友传染了。”李增清说,家长要让小朋友严格做到戴口罩、勤洗手确实有一定难度,小朋友一玩起来就容易把口罩弄掉,洗手液用得太频繁,可能也会出现手脱皮之类的情况,“但最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譬如小朋友到外面滑滑梯,如果游乐设施人太多,最好就带小朋友到别的地方玩。还有至少要做到吃东西前先洗手。”

如何做好冬季防护?韦民提醒,除了要正确戴口罩、勤洗手,还要均衡饮食,适量多饮水,每天不少于1500毫升,还要适量运动。

新闻推荐

着力打造广州特色国际交流品牌 中俄青年创业孵化器项目 三年共46名中俄青年参加

■线上推介活动上,有关人员在大力宣传。新快报记者罗清峣/摄■新快报记者罗清峣通讯员穗团宣新快报记者12月20日...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