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监工”见证高效应急处置,预防地陷当更有作为

南方都市报 2020-12-05 06:21

12月4日7时许,广州市天河区棠下棠德花园西门对出位置出现地陷,引发公众关注。据广州天河区应急局通报,塌陷面积约10平方米,一辆搅拌车1/3车尾陷入,无人员伤亡。在应急处置现场,多个媒体进行了直播,其中南都长达4小时的直播,吸引了百万网友在线围观,对应急处置进行“云监工”。

网友通过直播的镜头,清楚地看到了有1/3车尾陷入地面的泥罐车被吊起,现场留下的约10平方米的大坑,应急处置人员用雷达进行勘测,再到水泥车辆到达现场进行回填的全过程。

可以说,此次直播是对广州应急处置能力与效率的一次现场检验。网友通过直播观看对地陷的应急处置过程,也是行使监督权的一种方式。此次应急处置还是相对高效而专业的,媒体直播及公众围观的力量有多大,在其中起到多少作用,也许难以量化,但绝对不容忽视。就像网友在直播中评论的:“那么多云监工都在盯着呢,肯定卖力啦。”

公民与媒体,是社会监督的主要行为主体。一方面,这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满足,而且,公众通过媒体直播的形式,对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进行近距离观察及监督,是公众参与公共事件的新渠道。公众通过镜头,可以实时观察应急处置的进度、效率、做法是否专业。另一方面,公众的围观,也能对实施应急处置的现场指挥及操作人员带来良性压力,令其在做决定时更严谨、在行动时更高效。

类似“云监工”这种社会监督方式,可以广泛地运用到更多公共事件的公众参与之中。智能手机的普及,令直播覆盖率大为上升,通过直播的形式进行监督,可大为降低公众参与公共事件的门槛,提升公众监督的实时性,同时提升公众参与的动力和热情,以围观的力量推进相关部门对公共事件的处理。

回到地陷事件,事后的应急处置与公众监督当然重要,但追溯原因,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追责,总结教训,对地陷的再次发生进行预防,同样重要,甚至可以说,更加重要。根据天河区应急管理局于当日下午发出的通报,称经初步研判,塌陷是由于污水井与工作井井壁破损,水流冲刷导致水土流失,形成空洞所致。这一理由看似简单,实则涉及的领域十分专业,在后续的通报中,还有更多内容需要向公众交待,包括污水井与工作井井壁破损是纯属小概率意外事件,还是与检修失职有关,是否有其他因素,是否可以通过完善检修流程、缩短检修时间或其他技术手段,更好地预防类似地陷的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此次新闻事件的评论中,有不少“广州怎么又地陷”的声音。这些声音不应被忽略,无论是由于地质本身的复杂性、自然危险源或是技术与施工的原因,应系统地统计并对这些可能造成地陷的原因逐一作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将杜绝地陷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来完成。

经过此次验证,公众通过在线直播的形式行使监督权,是一种有效且可复制的监督形式。同时不能忘记的是,在“云监工”的注视下,看得见的应急处置很重要,在公众监督看不到的地方,在预防地陷方面有更多作为,这一工作也很重要。

新闻推荐

天河众创孵化最新成绩单出炉

信息时报讯(记者李丹)昨日,“天河优创”科技创新载体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国际创新节上举行。活动发布2020“天河优创”科技...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