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潭村:整治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家园

增城日报 2020-12-04 09:42

碧潭村全貌

碧潭村入口

春天时节的碧潭村曾伟添 摄

《美丽乡村》曾宏达 摄

碧潭涌整治前

碧潭涌整治后

建设前

放置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科教小屋

仙村镇碧潭村,因西福河水绕流村前、村后有尖峰山和五叠岭松林与河水相辉映、呈碧绿色而取名碧潭,又因两个自然村处于西福河上、下游取名上碧潭、下碧潭。

近年来,碧潭村始终坚持环境就是民生、绿水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理念,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抓细抓实,通过开展绿化亮化、庭院美化、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基础工作,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如今的碧潭村,绿树成荫的环村柏油路,鲜花点缀的公园广场,干净卫生的农村公厕,林木青葱的后龙山公园,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的“生态宜居画卷”呈现在人们面前。

垃圾随处扔、污水靠蒸发、公厕又脏又臭……昔日村里脏乱现象已经消失。2019年以来,碧潭村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突出环境整治重点,抓住工作核心,重点念好“拆、清、整、修、管”五字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就是拆违建、拆旱厕、拆破废旧房屋;清,就是清垃圾、清草堆杂物、清杂草;整,就是整池塘、整河道、整屋院;修,就是修剪绿化、修整道路、修建公园;管,就是抓好日常管、重点管、长效管,实现村庄美化和村民文化素养“双提升”。

从“一处美”到“一片美”,再到“整村美”,经过近两年来的整治、建设、管理,如今走进碧潭村,村口荒地变成放置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的误时投放点。村民忙完农事回家,清洁家庭后的垃圾,分类投放在门前的“一户两桶”(餐厨分类桶、其他分类桶),村卫生员定时上门收集,镇环卫部门定时定点统一分类运输。通过村规民约、多渠道宣传、针对性引导教育,超过九成的村民已养成分类习惯。 “从不习惯到习惯成自然,碧潭村重点在日常管理中引导、教育,从垃圾分类做起,提升村民新时代生活、生产文化素养,村民素质提高了,村集体发展自然不会差。”碧潭村党支部书记赵景枝说。

在推进碧潭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仙村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镇主要领导经常到现场指导工程建设,对村干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进行指导,积极与村民沟通整改意愿,取得村民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推进碧潭村建设,营造和谐人居环境。

冬日暖阳,在村公园旁的大榕树下,老人们晒着太阳、拉着家常,小孩子追逐嬉戏,鱼儿在旁边的小溪里跳跃。村民屈伯告诉记者,以前溪水黑臭,池塘漂浮着生活垃圾,家家户户闲置下来的猪舍变成卫生死角,“经过这一两年的努力,镇政府带领村委会开展整治,一边拆、一边建、一边清,村民也积极参与,共同改变村的面貌。”

碧潭公园里的紫荆花盛开,村中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如今的碧潭,村民有了归属感,同时也获得了一连串荣誉:广州市美丽乡村、广州市垃圾分类示范村、广州市文明示范村。

文、图/记者龙永辉(除署名外)

新闻推荐

12月1日起增城区多个 单位对外办公时间调整

本报讯(记者姚玉函)记者获悉,根据《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关于统一调整全市政务服务时间的通告》要求,结合企业群众办事特...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