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回忆母亲参与华南肿瘤医院创立岁月 她的爱心和刚毅至今影响着我
“1958年,我第一次来到肿瘤医院,那年我上大三,那时医院还在筹建中。”如今来到母亲参与创立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钟南山院士感慨万千:“当年只有几间病房的医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肿瘤中心,这与一代代人的努力密不可分。”
12月3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举办开院元勋浮雕揭幕仪式,包括钟南山母亲廖月琴在内的11位该院开院元勋的头像,以浮雕的形式展现在医院一号楼大堂两侧。
会后,钟南山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徐瑞华接受了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独家专访。
钟南山回忆母亲:
做事情就要一心一意
南方日报、南方+:您的母亲是华南肿瘤医院,今天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开创者之一。在您的成长历程中,母亲对您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钟南山:母亲的爱心和刚毅,至今仍影响着我。
母亲是个很有爱心的人,特别是对一些贫困的人群或者弱者,都充满同情,愿意去帮助他们。我记得以前有病人晚上到家里看病,她都很热情地接待他们。特别是解放前,家里也不充裕,但看到很贫困的人,特别是孩子,她也会给他们一些衣服。
母亲的性格比较顽强,也可以说很刚毅。华南肿瘤医院在1958年开始筹建。我母亲是学高级护理的,对肿瘤方面懂得的知识比较少,因此一直在学习。我以前经常看到她晚上吃完饭还在读书,看肿瘤方面的内容。
南方日报、南方+:您的母亲为医院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她的努力是否也无形中激励着您?
钟南山:肿瘤医院创立时,母亲主要管行政后勤,需要什么物资、楼要怎么盖、医院分几个科室等,这些她都要管。医院成立初期,只有几间房子,外面还都是荒地,放射和化疗这些方面也比较落后。
母亲为肿瘤医院的建立花了很多功夫,几乎没日没夜地在干活。因为工作太投入,当时母亲还出现了心梗,要住院治疗。出院后,母亲还继续回来推动医院建设。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一件事情要是去做的话,就要一心一意往下做。
南方日报、南方+:如今的治疗理念和以前有了很大转变。在您看来,未来应该如何更好地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的发展?
钟南山:要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最要害的问题就是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在我看来,三甲公立医院的发展有三个重点任务:一是救治好疑难病人、重症病人;二是应该重视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养,让大部分普通病、常见病能在基层解决;三是要与临床结合做好科研工作。
因此,要加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以此加强公益性。可以把培养基层医生、加强科学研究等纳入对三甲公立医院的业绩考核,这样才真正有可能推动“治未病”的发展,并且更好地救治疑难重症的病人。
徐瑞华谈医院发展:
要建世界级肿瘤医学中心
南方日报、南方+:医院举办开院元勋的浮雕揭幕仪式,有何背景和意义?
徐瑞华:浮雕上的医学家不惜以自己的健康为代价,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我们永远追随学习的榜样。老一辈们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我们不但要去传承和发扬光大,更要继续以肿瘤防治为己任,不断推动肿瘤医学事业的发展。
从1964年出发走到今天,我们医院在肿瘤防治的国家战略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今,我们不但要做好临床医疗工作,更要做好创新研究。
南方日报、南方+:接下来,医院将如何继承前辈志向,推动大卫生大健康事业的发展?
徐瑞华:在医疗服务上,我们希望医院治疗水平能够接近甚至达到国际最好的肿瘤中心水平。在肿瘤防治上,打造防癌体检健康管理中心、肿瘤预防研究科等部门,更好地推动肿瘤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在科技创新方面,打造世界级的医学创新中心,推动药物创新和诊疗技术创新等。
在未来若干年,我们希望在广州建设“三院区格局”,包含目前的越秀院区以及预计在明年元宵节前后试运营的黄埔院区,以及规划中的天河院区,推动医院医疗水平、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等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南方日报记者朱晓枫
通讯员文朝阳陈鋆
新闻推荐
居民楼顶养鸽邻居诉至法院 法院:侵犯相邻权 判决被告停止饲养鸽子
一居民在自家房屋和天台饲养了大量信鸽,鸽子产生的异味、脱落的羽毛、排出的粪便等给周边邻居生活造成影响,多次交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