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诉讼服务创新发展 南沙法院打出“组合拳”

信息时报 2020-11-28 00:53

信息时报讯 (记者 何小敏 通讯员 王君) 作为全国首家以自贸区命名的法院,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思路,以人民群众诉讼需求为导向,以诉讼服务中心改革为切入点,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推行港澳特色诉讼服务,形成了具有自贸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的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新模式,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高标准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推行“一站式”诉讼服务

南沙法院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建设人性化的诉讼服务大厅,设立导诉服务区、群众休息区等八个区域,增设打印机、书吧、自动售卖机、平板电脑等便民设施,满足当事人不同诉讼服务需求;设置律师免检通道,在全市率先建立律师身份条形码识别系统,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在全省率先将新型高灵敏度爆炸物、毒品探测设备运用到安全检查程序,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同时,升级自助智能服务。自主研发触控式诉讼文书自助查询系统,推进诉讼服务中心人机互动显示项目建设,实现VR体验真实庭审和98寸大触屏直观庭审,提升当事人诉讼体验。完善网上立案、微信缴费、扫码阅卷等自助服务,打造智能便捷自助服务平台。建立“一站式”材料流转平台。通过流转平台实现提交材料、缴费、签收、材料流转的“一站式”服务,当事人不出立案大厅就能办妥立案咨询、材料收转、立案、信访等事务。

以服务区域大局为核心,打造湾区特色诉讼服务

该院还设置了类型多样的特色服务专窗。建立涉自贸区案件、“一带一路”案件受理专窗,建立专属立案通道。为商事特邀调解开辟申请专窗。建立律师调查令申请专窗,率先发出全市首份律师调查令。

推行涉外(涉港澳)案件特色诉讼服务。开设涉外(涉港澳)诉讼指引服务专岗,制作中英双语、繁简双体诉讼指引。建设中英文网站,深化多语种导诉服务,打造“多语接待岗”,实现6国语言无障碍接待。

构建粤港澳三地司法协作交流平台。形成成熟的港澳陪审员工作机制,全国首聘港澳陪审员,制定《港澳陪审员管理办法》,开发港澳陪审员参审管理信息系统。连续两年开展粤港澳三地比较模拟庭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诉讼制度比较研究平台。建立港澳学生实习基地。

该院还探索搭建“环大湾区司法服务圈”。与湾区内九市法院建立跨域立案机制,与前海、横琴法院签署合作协议,推动深化立案信息、典型案例、裁判文书、审判场所、人民陪审员、特邀调解员、专家(库)咨询委员等各类司法资源联通共享。

以资源优化整合为抓手,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

南沙法院创新商事特邀调解制度。整合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商会及其他境内外非诉调解组织、调解员资源,聘任特邀调解组织19个、特邀调解员86名,拟增聘日本、俄罗斯等外籍特邀调解员。建设多元调解中心。实现商事、知识产权、劳动争议、家事、道路纠纷五大调解工作室立体集成;与南沙区工商联合会签署会商纪要,建立商事纠纷行业先行调解机制;与房地产行业协会达成共识,探索房地产纠纷行业协会预警机制。今年上半年共受理诉前联调纠纷2459宗,成功调处1339宗,自动履行率达100%,涉案金额达2544.36万元。

该院还创新内地+港澳台(或外籍)调解员“双调解”工作模式。加大与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查明中心合作,由内地和外籍(港澳台)调解员同时调解;推行涉外案件调解前置,全国首邀香港执业大律师成功调解涉外商事案件。全国率先建立港澳商会协调机制。与香港南沙联谊会、澳门南沙商会签署会商纪要,建立诉前信息共享、诉中联动调解和诉后执行协调的立体解纷平台。引入仲裁机构、公职律师、公证处等开展常设性纠纷解决服务。

以“互联网+”为依托,创新“线上”服务新模式

南沙法院不断完善司法信息公开推送系统。以短信、微信等方式主动向当事人推送案件审理、执行的流程节点信息,当事人可凭案件立案时生成的二维码进入手机诉讼服务网随时查询案件诉讼和执行进展。

该院全国首创掌上商事调解。全国率先上线应用商事多元调解平台App,融合远程视频、即时通讯等功能,实现纠纷在线“掌上”调解。2018年6月,通过商事多元调解平台进行远程视频调解,快速化解一宗涉及139人的群体欠薪纠纷。获评“广州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十大案(事)例”。同时,加强“南沙法院服务号”运营。进一步拓宽线上服务渠道,完善微信服务号运营,当事人可通过微信服务号进行诉讼风险评估、智能法律查询、费用计算、网上立案、排队预约等事项。

新闻推荐

热血铸就金色盾牌 牺牲前的那一天 他原本可以休息

■李世全曾荣立个人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获得过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和全省公安系统奥运安保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