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确定的人生里收获“安全感”

羊城地铁报 2020-11-05 03:37

精神康复学员们烘焙制作的糕点。精神残疾人通过参与机构服务,不断融入社会。精神残疾人的户外活动。精神康复学员们烘焙制作的糕点。精神康复学员们烘焙制作的糕点。

专题

对周扬(化名)和丽敏(化名)而言,从医生出具确诊书那一刻起,不确定性便伴随此后的人生。周扬是20岁的广州人,被医生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因为这个“障碍”,他从16岁开始从学校步入社会,茫然无措。

丽敏曾经也有这种感觉。今年56岁的她已经过上退休生活,但在三十多岁时,曾患上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感觉就像被抛弃一样”,不知人生往何处去,由于部分症状的影响,“仿佛每个人都在攻击、讥讽自己”。

要走出精神障碍这个坎,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容易。他们希望交真心朋友,拥有爱自己的家庭和亲人,平等地就业,他们无法光靠一己之力实现这些愿望。1993年,广州成立广州市智力、精神残疾人亲友会,即如今的广州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广州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

近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保障精神、智力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在周扬和丽敏以及许多精神或智力残疾人背后,链接社会力量,希望打造一个平等、互相尊重,每个人都能享有追求幸福生活的环境。

文/苏赞

联动社会服务机构,陪伴残疾人共成长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往往具备抑郁和狂躁两种状态。16岁,应是青春期。一开始,周扬和家人都没想过:偏偏这一年,他在医院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也是这一年,他从一所职业学校离开,在家里待了两三个月,无所适从。

周扬说,“那时不懂社会规则,两三个月后去了白马服装市场一带找工作,做了一年还是没待下去,听说广州有一些支持服务可以给我们过渡,我就主动去找了。”他所说的正是广州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联动广州利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荔湾区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开设的一系列精神残疾人及亲友支持服务。

这里开展一系列的兴趣小组、主题小组等活动,旨在提升学员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拓宽学员的生活圈子和加强社会支援网络。也是在这里,周扬找到了失去的意义感和价值感。有时炒菜,有时绘画,有时唱歌,大家不再放大“障碍”的标签。周扬透露,“社工们的支持像一个过渡,让自己明白其实就跟学习一样,融入社会并非永远不可能的事,只要学习,一样有机会找到一份谋生的工作。”

周扬最喜欢在这里参加厨艺活动,“通过自己的双手,将一些简单的食材创造成为美食,正是因为一点一滴都是自己制造的,属于自己劳动所得,所以吃得也很香。”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活动还会根据学员的需求,开展自我认识小组、社交小组、情绪管理小组等一系列的小组,陪伴学员成长。也是在这个平等的环境中,周扬情绪和精神状态稳定,现在已经找到工作,“目标是报名自考,为更好地就业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广州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则联动广州市残疾人服务协会,通过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的支持,为智力残疾人开展“匠心传善塑未来”残疾人手工艺培训计划,缓解残障群体就业难、就业面窄等现实问题。

相关负责人表示,残疾人手工艺培训计划特设残疾人手工艺培训基地,邀请手工艺大师为残障学员制定学习课程,培训残疾人学会制作民间手工艺,传承手工艺、掌握一技之长,扶持他们就业自养的同时也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完成康复训练,更有尊严地立足于社会。

此外,为关注心智障碍者身心健康成长,广州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联动广州市残疾人服务协会推出促进心智障碍者防侵害及性教育发展培训项目,帮助家长对心智障碍子女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辅导心智障碍者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行为,以及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需要更多社会支持,实现残健共融

实际上,仅仅依靠社会服务机构以及相关协会为残疾人的成长提供支持还远远不够。无论是广州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还是广州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都期待助力构建一个更包容的社会环境。有从业多年的社会服务机构人员表示,“依靠社工,不可能一天24小时陪伴,在带服务对象走进社会的同时,其实也需要社会走近服务对象。”

丽敏对此深有感触。三十多岁时,她在花都的一家工厂遭遇职场欺凌,承受不了而患上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那时我总觉得有人整日讲我坏话,手发抖,心惊,去到哪里都没有安全感。”所幸的是,丽敏在获得治疗同时,也得到工会领导的关心,自己的小儿子更是事事贴心,直到现在也一直关心自己,“我现在经常听歌,心情畅快很多,还经常去公园散步看花草,整个人都放开了。”

在丽敏看来,精神疾病并不可怕,只要配合医生治疗,平时与家人、朋友、工友多沟通,尽量放松心情,保持心态平衡,是能够康复的,也希望社会人士不要歧视精神病人,用平常的心态去看待。如今,她还参加荔湾区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的相关培训,通过实习后上岗服务至今,在工作中电话探访和上门探访其他有需要的康复者。

她常常分享复元经验,给予情绪支持等,有时也会组织开展康复者朋辈支持活动,例如组织一班康复者去逛公园,或在分享会中向康复者或公众人士分享个人复元历程。丽敏透露,“很多人都接受社会贴上去的标签,外人觉得很可怕,自己也觉得可怕,这样一来,就像一条绝路,实际上,社会需要正确看待精神疾病,而精神残疾人也要理性看待自己的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目前广州全市共有13家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186家康园工疗站,做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全覆盖。但是,不少社区居民仍对精神、智力残疾人的认识存在偏差,“有的人觉得他们危险,其实他们还有其家庭在失去社区街坊认同、关怀和支持时,是脆弱。”

现供职于中山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的精神病理学与精神分析博士徐慧则表示,“广州市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做得还不错,如果社区康复服务完善,可以缓解不少家属的照顾压力,但显然目前的服务数量及质量都难以满足康复者及其家庭的需要。”而广州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王坤则表示,要让精神、智力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不仅仅需要进一步发展相关社会服务机构,培育更多朋辈支持网络,也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源关注,祛除标签化认识,创造并给予其融入社会,相互走近的机会。

新闻推荐

地铁黄金线贯穿城市东西主干线 新世界广汇尊府坐拥核心地标刷新区域价值

广汇新世界金融中心效果图。地铁的辐射是几何级增长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也最为直观。在广州东西向横贯整个城市的13号...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