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聚天下才 招才更稳才

羊城地铁报 2020-11-05 03:54

专题统筹/全媒体编辑中心王晓云、李思涵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颖思、何道岚通讯员穗祖轩

为何是广州?“更宽广的市场,更具想象力的前景。”来广州创立品牌的香港设计师吴嘉惠告诉记者,因为同声同气的粤语、同源同根的岭南文化,更重要的是广州拥有的完整产品供应链、政务服务高效而体贴,让他和一众香港同事能更快“落地”。

智联招聘联合恒大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0》显示,广州2016-2019年人才净流入量占全国人才流动总量比例逐年提高,人才持续稳定净流入广州。去年,广州的人才净流入占比在四个一线城市中最高。另据BOSS直聘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广州居“国内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首位,三季度居第二位。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在人才战略引领下,广州施展其产业优势、生活及文化魅力,吸引着广大人才持续稳定流入广州、扎根广州。

数读

2019年,广州地区新增入选“两院”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105人,省级创新创业团队21个、高层次人才146人,人数均居全省第一;持有效工作许可在穗长期工作的外国人1.62万人,同比增长20%,排名全国第4。截至目前,广州地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才资源总量403万人,其中留学归国人员约10万人,“两院”院士115人。

智联招聘联合恒大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0》显示,广州2016-2019年人才净流入占比(人才流入占比=流入某城市的人才/全国流动人才总量)分别为0.3%、0.5%、0.5%、0.6%,持续稳定净流入。其中,2019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广州位列四大一线城市中最高。

BOSS直聘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广州居“国内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首位,三季度居第二位。

施策:创新人才政策首推“跨区纳才”

广州对人才的吸引力一直有迹可循,创新举措频出。“广州是最先认识到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地方。”中山大学教授颜光美在20多年前与多位留学回国人才一起,倡议举办“留交会”(现“海交会”),其后在1998年12月,首届中国(广州)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简称“留交会”)在广州召开。他提到,广州在当时就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举办吸引留学人才的大会,这比国内任何城市都要早。

20多年后,广州的人才政策更加全面。2019年5月,广州市实施“广聚英才计划”,优化整合提升产业领军人才“1+4”政策、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人才绿卡”制度、“菁英计划”留学项目等原有市级人才项目,提出19项创新举措,比如开辟突出贡献人才、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职称评定“绿色通道”;对战略科学家团队实施“团队带头人全权负责制”,赋予其用人权、用财权等权力;强化金融对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探索实施“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项目。建立“人才服务银行”为高层次人才创业提供最高2000万元免抵押、免担保的人才信用贷款;提供“上管老下管小”组合式暖心服务等。

今年,广州再次做出“创举”——新修订的《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上周获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条例特别设立“人文环境”一章,提出要完善人才引进和积分落户政策,推动人才城市的户籍准入年限在广州累计认可。这意味着,外地城市的人才,如果转到广州工作,无需重新参与积分落户,而是在原城市准入年限的基础上继续计算。广州将在全国率先推动“跨区纳才”。

在“广聚英才计划”统领下,一批大湾区发展需要的高端专业人才正在广州集聚,人才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匹配度日益增强。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引进杜如虚、程正迪、唐本忠等院士团队,佳都科技引进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李德紘团队等。

搭台:优化“营智环境”面向全球揽才

位于科学城的赛业(广州)生物科技公司,从事基因敲除/敲入模式动物、生物信息等前沿技术开发。该公司人力资源专员贾女士表示,生物信息方向的博士很少,甚至需要从硕士开始就“预订”。而广州的生物医药企业集中,科研氛围很好,对生物科技的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较大。

广州正发挥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核心引擎作用,着力为人才在穗创新创业以及合作交流搭建高端平台载体。位于海珠区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已集聚阿里巴巴、腾讯、科大讯飞、小米等一批领军企业;而以位于南沙的中科院明珠科学园为主阵地的“1+4+4+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也落户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集聚了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主任徐涛院士、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赵宇亮院士、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省实验室主任徐宗本院士等一批高层次人才。

连续举办21届的“海交会”,吸引了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地区)5万多名高端人才,向全国各地输送了5万多个项目。天河人才港、广州开发区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广州市智汇谷人才联盟、增城区侨梦苑等载体也在加快推进当中,引导海内外高端人才、项目、资本等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广州。

在9月份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交流会——“加快打造一流营智环境交流会”上,南沙率先提出探索打造一流“营智环境”,不仅聚焦于人才的发展,更注重人才智力的产出和市场化的运作。目前南沙已成立大湾区首家博士后科技创新公共研究中心、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设立“大湾区国际人才一站式受理窗口”,南沙新区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建设方案也已上报省政府。

“增强人才吸引力最根本的还是要不断优化营智环境。”华南农业大学人力资源和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明忠认为,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是稳定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特别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在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引导下,广州的产业集聚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湾区人才流动枢纽作用显现,进而推进了广州人才的集聚。

服务:引才更要稳才在穗生活无忧

“引才”后,还要“稳才”。针对人才最关注的需求问题,广州重点突破,为人才在穗发展营造宽松、贴心的工作生活环境。2016年广州在全国率先制定发布人才绿卡制度,对非广州户籍的8大类人才,在出入境和停居留、购房、购车、子女入学等9个方面提供市民待遇。去年底起,人才绿卡审核事权下放各区,人才绿卡政策更灵活,如南沙区扩大人才申报范围,将国内双一流高校研究生、港澳台一流大学本科生,南沙专才、南沙工匠,以及高级技师、副高职称等纳入政策支持范围。目前,广州全市累计发放人才绿卡7179张,其中来自境外的约占12%。

住房方面,目前已有近700名高层次人才获批住房补贴,杜如虚院士、唐本忠院士、李德紘院士等一批顶尖人才获批1000万元住房补贴。目前全市各区已筹集建设约2.5万套人才公寓,为在穗工作的中高层次人才解决住房问题。

“一台手机就搞定,真的太省心太流畅了。”在广州港从事特种作业的李伟民,通过手机端完成了人才引进入户申报。算上从家乡邮寄户口迁移证等材料的时间,仅花了15天就完成申报全流程。

简政放权,才能激发活力。广州去年10月起在市直单位试点在职人才引进入户“移动端申报+全流程网办”,实现了“零预约、不见面、高效率”。今年至今,广州通过该方式引进在职人才入户已达4.37万人(不含高校毕业生入户数据)。

此外,为打造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变更为“广州留学人员和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公安出入境大厅设立专窗,在全国率先实现外籍人才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工作类居留许可“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并将外国人工作许可办结时间压缩至7个工作日,在全国时间最短。

《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0》认为,发展速度较快、生活成本较低是人才稳定流入广州的主因。2019年广州GDP增速达6.8%,增速高于其他一线城市,但生活成本在一线城市中最低,根据英国经济分析智囊机构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的《2019年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报告》表明,在全球133个城市样本中,广州生活成本低于其他一线城市,广州的房价收入比也在一线城市中最低。

“广州持续的生活生态环境的改善,蓝天碧水、交通便利、医疗卫生及教育,成为城市吸引人才的重要竞争力。”罗明忠指出,广州包容的文化、相对稳定理性的生活成本也吸引着各方人才在广州聚集。

新闻推荐

增城区举办三级社会体育 指导员(羽毛球)培训班

培训班大合影技能培训现场体质监测为不断壮大增城区的社会指导员队伍,提高全民健身服务水平,推动和促进增城区羽毛球运动的...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