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呼唤职业院校治理改革

羊城地方 2020-10-27 10:38

文/羊城晚报记者崔文灿

10月21日,一场关于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研讨会在广州举行。在这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广州市教育局共同举办的会议上,新业态变化、高水平专业群等成为高频词汇、讨论热点。

当前新产业、新技术蓬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专业人才培养能否顺利适配产业发展变化?新的产业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自身实现转型发展?国内职业教育战线长期从事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专家会上展开思想交锋,为广州市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带来启发和思考。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核心

未来职业教育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浙江工业大学职教学院教授刘晓有自己的思考:人才培养目标教育不再是单纯的专业教育,而是通过全人教育,将科学跟人文融合,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

作为国内年轻的“80后”学者,刘晓在职业教育领域研究颇深。根据他的观察,人才培养重心正在由岗位技能训练转向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高级认知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社会行为技能、团队工作能力、能够预测适应能力的技能、组合推理能力等等,都是当前企业尤为看重的工作素养。如何兼顾专业能力训练和综合素养培育是学校人才培养需要考虑的问题。

此外,疫情也让教育面临着更多来自非传统领域的挑战,网络教育、游戏化学习、虚拟社区的现实课堂以及与之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正在不断涌现,消解了传统的人才培养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实现了超时空的学习和超时空的互动。职业教育也是如此,因而职教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核心。

从“隔岸观火”到“河对岸”看问题

据刘晓观察,当前专业群建设存在问题不少:建设逻辑不够清晰,存在将相近专业简单捆绑的问题;围绕学生培养改革的力度不够,脱离了产业群和岗位群培养,人才培养的目标较为模糊,师资队伍组建不充分;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组织管理上还没有完全打破传统的管理体制。有的院校即使设置了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但是缺乏具体实施的管理机构和代理团队,仍然各自发展。目前专业群建设缺乏运行管理和考核反馈,不利于持续有效的质量监督反馈工作,阻碍专业群自我定位和动态调整。

在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张辉看来,专业目录设置的“刻舟求剑”与社会分工的日新月异形成一静一动的鲜明对比,“教育体系专业目录的更新远远跟不上产业升级的速度”。张辉说,专业定位应随着产业链转型升级而变化,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产教思维。

“从实践实习、就业角度上去跟企业进行一个合作,我们也叫‘隔岸观火’,所以我们现在要解决一个问题——真正跑到‘河对岸’去看问题,从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维护上,去重新审视我们的职业教育。”刘晓说,“产业发生变化是一个导火线,是我们的一个出发点。新技术引发的新业态变化应是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起点。”

记者参会发现,职业教育正面临增速换挡、升级阵痛、动力更替、质效改善、办学模式多样化等问题。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正呼唤职业院校治理改革。

新闻推荐

广州消费市场 人气持续回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月扭负转正9月扩大增幅至3.9%

北京路步行街全新亮相、举办2020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广佛联动嘉年华……今年前三季度,在一系列主题促消费活动...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