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绞杀战 反“绞杀战”精神:空中也敢拼刺刀1951.08.18~1952.06“少年”空军亮刺刀创造世界空战史奇迹
抗美援朝纪念馆展出的米格—15比斯战斗机。
“王者归航,海天同悲;不朽功勋,逝魂永垂!”2020
年9月19日上午,军地各界人士在北京八宝山送别久负盛名的空战英雄——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他曾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击落击伤9架敌机,他带领的飞行大队,曾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
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战机覆盖上空,人民空军冲向空中战场,让不少敌人的“双料王牌”飞行员折戟沉沙。初生的人民空军展现了“地面能刺刀见红、空中也敢拼刺刀”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反击敌人的“空中绞杀”中,他们冒着密集的轰炸和严密的封锁,建成了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他们搏击长空,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
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将军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冯秋瑜
1951年8月,美国空军为配合停战谈判,对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施加压力,发动了以摧毁朝鲜北方铁路系统为主要目标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即“绞杀战”,企图切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后方运输补给线。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中朝人民的全力支援下,粉碎了侵略军实施的“绞杀战”,建成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解决了作战物资补给问题。整个战役是包括空军部队和地面高射炮部队、后勤部队等各兵种的联合作战、全面斗争,在这其中,年轻的中国空军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
美机疯狂
看到一头牛都投下炸弹
1951年8月18日,美空军开始实施“绞杀战”计划。拥有900架战机的美军第五航空队每天出动,每个轰炸机联队(32架)负责30英里长的铁路线,平均每架轰炸机负责的铁路线不到1英里。美军飞机毫不吝惜弹药,看到一头牛都投下炸弹。装备处于劣势的志愿军遭受了严重打击。
截至8月底,北方河流上的公路和铁路桥梁被炸毁121座,其中有不少是志愿军抢修后被重复炸毁的。前线志愿军每月最少需要2500节车皮的各类物资,但整个8月运到前线的物资仅1100车皮,一些部队出现了断粮数日的情况,一些地区的交通甚至中断了一个半月。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志愿军组织各兵种联合作战,打响了反“绞杀战”的全面斗争。
从1951年9月1日起,苏联空军积极行动反击美国空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也采取“轮番进入,由少到多,以老带新,老新结合,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的办法,以师为单位陆续参战。
“鹰”击长空
美军“双料王牌”空中折翼
这场战役让年轻的志愿军空军上了一堂深刻的现代化战争实践课。按照世界惯例,训练喷气机飞行员一般需要飞行300个小时,美国则规定为500个小时。而中国空军飞向朝鲜战场的时候,大队长王海26岁。匆匆赶赴前线的飞行员,还有28岁的刘玉堤、27岁的李汉、24岁的张积慧、23岁的赵宝桐、18岁的韩德彩……刚刚组建不久的人民空军,飞行员平均年龄仅有20多岁。而他们的平均飞行时间只有200多小时,在喷气式飞机上飞行还不到20小时,通俗地讲,他们还未取得喷气式战机的“驾驶执照”——出发前,他们刚飞完高空4机编队和单双机攻击等训练课目,8机编队只飞了几次,空中动作量一大就要散队。有相当数量的飞行员在上战场前,还没来得及用机炮开过炮。
年轻的勇士们毫不示弱,在抗美援朝空战记录中,就有两名美国空军“双料王牌”飞行员被志愿军空军击落。
1952年2月10日,在朝鲜博川上空,志愿军空军四师飞行大队长张积慧击落美国第4航空联队第234中队的中队长乔治·安德鲁·戴维斯少校。那场空战,驾驶米格—15这种喷气式战斗机只有十几个小时飞行经验的张积慧,使美国空军这位举世闻名的“空中英雄”戴维斯机毁人亡。
在朝鲜空战中,美军规定,凡美军飞行员在空战中击落志愿军机5架者,授予王牌飞行员称号。击落志愿军机10架的,便是双料王牌飞行员。据美国军方统计,戴维斯在朝鲜空战中击落志愿军机13架(实际应为10架)。
哈罗德·艾德华·费席尔是被志愿军空军击落的第二名美国空军“双料王牌”飞行员。1952年12月7日,志愿军空军15师第二次参战,从吉林省东丰县机场转场到辽宁省凤城县属于一线作战的大堡机场。1953年4月7日,15师43团1大队1中队、刚满19岁的僚机飞行员韩德彩以精确的一击,将前来偷袭的美国空军双料王牌飞行员哈罗德·艾德华·费席尔当空击落,费席尔跳伞被俘。
决胜云海
顽强毅力创造惊人奇迹
一支年轻得不能再年轻的中国空军,一批飞行时间少得不能再少的飞行员,面对强敌,他们靠什么决胜于蓝天云海之间?
是志愿军空军以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与敌展开殊死搏斗,演绎着敢于亮剑、勇于胜利、无畏生死的“空中拼刺刀”精神。
空4师28大队大队长李汉曾说过:“我们这些飞行员,大都来自陆军的优秀战士,有着人民子弟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于1952年5月31日在汉城记者招待会上不得不承认:“虽然"联合国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志愿军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也在战斗中实现了发展壮大的预期目的。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时,已发展为拥有25万人、27个师、3000多架飞机的强大人民空军。
一/件/文/物
米格—15比斯战斗机
米格—15比斯战斗机,机长10.86米,机高3.7米,翼展10.8米,全机正常起飞重量5866公斤,最大升限15500米,最大航程1860公里,装备1门37毫米机炮和2门23毫米机炮,是苏联生产的米格—15型喷气式战斗机的改进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1952年10月开始装备米格—15比斯战斗机。
据广州文史网站记载,1951年7月11日,广州市工商界召开抗美援朝代表会议。会议结束那天,各行业认捐战斗机已达31架。
此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广州人民从精神上、物质上支援了抗美援朝,为抗美援朝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广州市近5000人报名参加志愿军;189名医务人员参加志愿援朝医疗队;673名铁路工人和41名汽车工人参加志愿抗美援朝后勤服务队;各阶层人民捐献1064亿元,可购战斗机71架。
一/支/队/伍
空三师英雄扎堆
1951年10月21日,在空四师奉命调回二线休整的同一天,空三师50名飞行员,驾驶50架米格—15比斯战斗机,在代师长袁彬、政治委员高厚良率领下开赴安东前线,担任掩护泰川一带新建机场和平壤至安东一线交通运输的任务。
1951年10月21日至1952年1月14日,空三师参战86天,共出动飞机2391架次,进行大小战斗23次。在战斗中,共击落美机55架,击伤8架,自己被击落16架,被击伤7架。个人战绩突出的有:大队长赵宝桐、刘玉堤各击落击伤美机8架,大队长王海、飞行员范万章各击落击伤美机5架,飞行员焦景文击落击伤美机4架,团射击主任刘国民、飞行员刘德林、罗沧海各击落美机3架。
在志愿军空军的打击下,美空军在鸭绿江和清川江之间的所谓“空中优势”受到很大的削弱。美国远东空军司令威兰中将在1951年12月26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不得不承认对交通线进行的空中封锁越来越困难了。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将军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1952年2月1日,毛泽东主席看到空军关于第三师86天作战情况的报告后非常高兴,亲笔写下了“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的批语。
一/位/老/兵
地面被炸得像活了一样
1950年10月,18岁的郝永孝随所在的四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作为第四野战军后勤运输部汽车4团教导员,他在朝鲜待了四年多,前后经历了五次战役,荣立三等功。作为文化教员,他的工作是做战士们的学习、思想工作,但他却无数次驾车穿行在炮火连天的运输线上,送弹药、运伤员、救汽车,在一次次生死考验中愈战愈勇。
“敌人白天用战斗轰炸机扫射车辆和囤积物资,在重要桥梁、路线上还设有定时炸弹,阻止车辆通行。夜里也有照明弹,敌机对我们运输车跟踪追击。”为保障交通运输,郝永孝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绞杀战中,敌军轰炸平壤的时候,我们去的车比较多,到了休息点后,我铺上蚊帐准备睡觉。战友们说,"你不能睡,这么多飞机咣咣地炸,再困你也得走。他们就扯着我上山去了。朝鲜的高射炮够不着敌机,敌军飞机轰炸了半天,走了,我回去一看,蚊帐上好几个眼,被子上也都是眼,如果我当时在那睡觉,也就没命了。”
“敌机轰炸乌开里(音译地名)的时候,地面被炸得像活了一样,我们必须捂住眼睛和耳朵,膝盖和胳膊肘顶着地,如果平躺在地面的话,会把肚子鼓坏。老美还会用"花弹(制成花朵形状的炸弹)"和"手表弹"攻击我们。我们王班长就中了花弹,咚的一声,两条小腿都炸崩了。我亲眼看见那小腿还动弹呢,我给他按住,小腿绑上送到医院,但后来两条腿都完了。"手表弹"也很隐蔽,还能听到走表针的声音呢,结果戴上一会"咣"的一声——手就掉了。”
新闻推荐
潮流文化接轨国际 时尚之风席卷全城广州友谊不遗余力打造城市时尚新标杆
专题“千年商都”正在焕发新活力,时尚经济即将成为“金钥匙”。在素有广州“城市会客厅”之称的越秀区环市东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