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十二医院五秩年华自强再腾飞

广州日报 2020-10-23 04:06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黄埔新院区效果图。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白云山院区。2020年2月9日下午2时30分,市十二医院的高渝峰、陈子谓、梁仕凤和胡朵踏上前往武汉的征程。

打捞起回忆的锚点,“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这看病老三样,在50年前是每位医生的案头必备。1970年,钟灵毓秀的白云山脚黄婆洞,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初建,一派热火朝天的干劲、冲劲,信念萌生,梦想起航,这是属于那段历史中的美好记忆。

2020年,地点广州CBD,三大国家级中央商务区之一。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秉承敢想敢做、敢为人先的精神,在这片热土上始终与广州人民同呼吸、共成长,筑梦有实,发展为如今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职业病防治、化学中毒救援、有毒有害物质监测检验和鉴定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

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随着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黄埔新院区正式动工,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医院正向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环境一流,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化智慧医院努力奋进,旧貌终将改换新颜。

文/张青梅、廖温勃、洪霞

大事记

1970年: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正式开办,位于广州市白云山北麓黄婆洞地段

1973年:建立职业病专科门诊

1981年:改为“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

1984年:成立“广州市康复医学中心”

1988年:广园院区门诊部开诊

1989年:成立广州市劳动卫生监督检测所

1999年:天河院区竣工开诊

2002年:增挂“广州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

2003年:胜利完成抗击非典各项工作,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单位”

2004年:挂牌广州医学院附属市十二人民医院,挂牌成立“穗港英联合研究项目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室”

2005年:获批成为爱婴医院

2006年:华南地区首个水中分娩宝宝诞生

2007年:建立核辐射医疗救治病区

2008年:支援汶川大地震救援保障,获评“广州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2012年:职业健康监护科评为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学科

2013年:白云山康复部暂停医疗业务

2015年:成立职业环境与健康效应实验室

2016年:成立广州医科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

2018年:开展医院首例内淋巴囊瘤手术

2019年:牵头编写了《广东省急性毒蕈中毒诊断与救治工作指引》

2020年:黄埔新院区正式动工

医院院长寄语

50年来,十二医院人拼搏进取、风雨同舟,开创了“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产学研多点开花,齐头并进。接下来,医院将进一步增强完善广州化学中毒救援中心,广州核辐射应急救援基地,提升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能力,为企业安全运行、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让群众就医更有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党委书记寄语

未来已来,我院始终秉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州,医院正向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环境一流,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化智慧医院努力奋进。我们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引擎,人才梯队建设为原动力,让医疗服务持续改善,就医环境不断提升,为广州打造医疗高地、造福民生做出新的贡献。

院址变迁见证发展办医规模不断扩大

在白云山北麓黄婆洞风景区,沿山公路往上,曾经有一片山水相依、幽静舒适的建筑群矗立在此,周边居民和十二医院新老职工心中都清楚,这里就是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最初建院的旧址,见证了50年来医院发展的历史变迁。

1969年10月,广州市卫生局接管白云山山北管理处果园组大院,与广州市化工职业病疗养所、鼎湖山教工休养所3个单位合并,在黄婆洞筹建医院。1970年10月28日,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获批正式成立。

成立之初,十二医院只有67张病床,37名医务人员。医院一边收治病人,一边动员、组织一部分医务人员轮流参加持续三年的全市工业卫生职业病普治工作,又每年派出职业病防治队深入企业开展职业病调查研究、为工人做预防性体检工作。依托原有基础及多年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深入,成为全国首个建立的职业病防治体系,也为后续形成我国职业病防治“南大门”、输出高水平“广州经验”奠定了基础。

在历史长河滚滚推进中,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于1988年成立了广园分院门诊部,并于1999年建成天河院区,正式落户广州CBD。院址的变迁见证着医院产学研实力的不断提升,“一体”(综合医疗)“两翼”(职业卫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发展格局让多学科百花齐放,齐头并进,成为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职业病防治、化学中毒救援、有毒有害物质监测检验和鉴定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

随着办医规模不断壮大,现如今,医院开放床位633张,在职职工总数近1000人,年门急诊量50余万人次,住院量12000人次,在50年春华秋实中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的道路。

今年9月29日,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黄埔新院区动工仪式启动,被列为广州市“攻城拔寨”项目,是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和广州市的重点民生项目。

建院至今50周年,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再度迎来发展新机遇。“黄埔新院区目标是建成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环境一流,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化智慧医院,为广州东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与健康需求。”医院主要领导指出,项目同时也将建设为广州市的化学中毒救援中心和核辐射救援基地,进一步提升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为企业安全运行、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高水平重点专科独树一帜建人才梯队夯实发展之基

这里有全国首建且覆盖人数最多的职业病防治体系,有处理过多次毒蘑菇、假酒等中毒事件并以超高存活率在业界树立良好口碑、诊治水平处于华南地区龙头地位的中毒科,有早期喉癌微创治疗及中耳功能重建术处于华南领先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有诞生华南首例水中分娩宝宝的妇产科,有高新微创特色技术领先的骨科^……

从单一的职业病防治专科医院一路走来,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特色重点专科前进的步伐也带动起其他科室从无到有,百花齐放。如今已成为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职业病防治、化学中毒救援、有毒有害物质监测检验和鉴定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

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解决临床瓶颈,科研突破让医院激发创新活力。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职业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别被评为广州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及培育专科建设项目,“基于应急救援管理的急性毒蕈中毒临床治疗技术”和“基于改善尘肺肺功能和六分钟步行距离的联合肺灌洗术”两项技术被评为广州市临床特色技术项目,医院搭建院内国家癌症中心城市癌症早诊早治科研项目平台,医院牵头撰写了《广东省急性毒蕈中毒诊断与救治工作指引(2019版)》正式发布,修订印发《科技奖励办法》加大科研支持力度。

引进专科领域顶尖专家,培养科室青年人才,人才梯队合理构建让医院夯实发展之基。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2名,认定医学重点人才6名,医学骨干人才1名,重点科室的专科能力大幅提升。

人文光辉照亮医院建设护理温情送进患者心坎

医学不断攀登技术高峰,人文光辉照亮医院建设。医患心灵碰撞的“温情”瞬间,就医的安全感、获得感油然而生,医护的使命感、成就感满溢心间。

高血压的那些事儿、偏瘫患者生活小技巧、防跌倒小常识……在医院神经内科病区,一棵长满了“二维码”的科普树贴在走廊墙上,患者走过路过,只需拿出手机扫码即可获取所需的科普知识,这是科室医护团队利用工作之余用心创作的科普宣教内容,这种实用、新颖、便捷的方式也让大家交口称赞。

不仅如此,医护们还将“儿童玩具”拿进病房,巧妙地用一个个铃铛为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拉上了“防坠床铃铛绳”;细心地在床边贴上醒目的贴纸提示病床升降的角度;增设护理巡查员制度力求通过主动排查将可能出现的隐患扼杀在摇篮中……此外,还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的落地实施,这些从患者人文关怀上探索推出的便民举措,一方面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另一方面也使患者享受到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事实上,这代表了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护理温情的一个缩影,是优质医疗服务兢兢业业的长久坚持,从覆盖院内到院外的各个环节,打通专业护理的“最后一公里”。特需门诊、护理专科门诊陆续开设,门诊诊疗环境持续提升,患者满意度结果也挤进全市医疗机构前列。

党委对医疗救治、院感防控、物资保障、人员调配和关心关爱等各项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做好抗击疫情的“后半篇文章”。以党支部为基点,强调“一面党旗”的引领力和战斗力,做好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到机场、流调队看望并慰问队员,逐项安置好他们的衣食住行,保障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抗疫工作;成立关怀小组时刻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提供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关心队员们的家庭状况,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逆行抗疫一线驰援武汉扶危渡厄撑起防控保障

2003年,十二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冲锋在抗击非典前线;庚子鼠年新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2020年2月9日,武汉处于当时漩涡中心,十二医院的医护人员牢记人民医院的使命,再次逆行抗疫一线。

危难关头白衣执甲,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责任;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扶危渡厄,医者担当是职责。”收到支援任务后,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医护请战热情涌动,一封封请战书,坚决守卫人民健康的信念一字一句跃然纸上。

2月9日下午2时30分,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高渝峰,呼吸科主治医师陈子谓,参与过抗击非典的“老兵”、急诊科主管护师梁仕凤和“90后”护师胡朵作为广州驰援武汉医疗队的一分子踏上前往武汉的征程。

口罩在脸上压出了深深的勒痕,防护服下是汗湿的衣衫。40个日夜的奋力拼搏,他们将汗水挥洒在武汉疫情最严重地点之一的东西湖方舱医院,这也是武汉最大的方舱医院。

在这段顽强的抗疫过程中,作为广东省第十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广州医疗队队长,高渝峰的“梦之队”视病人如亲人般救治、照顾,更是首创了医患之间相互沟通微信群,队员们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为患者答疑解惑,缓解他们的焦虑。

而在广州本地,十二医院的医护们也牢牢筑起了疫情“防火墙”。

3月19日,十二医院接上级命令:支援白云国际机场医疗保障点开展入境排查工作,严格防控境外输入疫情。一小时内,27名医疗队组建完成,奔赴口岸、白云机场携手海关、公安、商务等多部门严守入境国门一线,坚决筑牢境外疫情输入防线,同心筑起机场“防疫墙”。

需要支援流调队伍时,6名青年骨干挺身而出,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机场、社区和海关等地与时间、与病毒“赛跑”,直接面对病人和被隔离者,对可疑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他们完成一趟趟“守护”的使命,高度的责任心与冲锋在前的奉献精神连获广州海关4封感谢信。

需要到社区支援核酸筛查时,医院100多名医护主动请缨,接到通知仅半个多小时,51名护士组队完毕,两天时间完成一万多名的士司机的核酸筛查。她们放弃周末、忍受着饥饿、炎热、焦渴,忍受着鼻子的压痛和缺氧,脱下防护服衣服可以拧出水……

需要支援定点收治医院时,半小时内,23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迅速集结,队员们拧成一股绳,在精心救治患者的同时还不忘互相鼓励;主任们全程英语流利查房,“惊呆”了同事,让患者深感“惊喜”。

需要保障复学顺利推进时,在医院全面复工复产、医务人员排班紧张的情况下,医院选派了3名医生助力天河区学校为师生们保驾护航……“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主动担当作为,冲在一线,为群众正常工作生活做好保障。

专题

新闻推荐

大数据驱动人工智能赋能城市发展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刘幸、龙锟、王婧、黄庆、文静、廖靖文)10月22日下午举行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州高峰论坛”...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