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积极融入“双循环”、培育新动能 砥砺前行:改革“闯将”引领风气之先

南方日报 2020-10-22 07:01

广州科学城航拍。李剑锋摄

着眼南部,今年3月,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动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在这里打造以千年黄埔港为底蕴的数字贸易与数字金融中心;

看向中部,6月,广州科学城提升规划深化设计成果出炉,引领科学城实现“五年大变化”;

聚焦北部,8月,《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这个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的发展势头更足……

由南及北,这三处折射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迭代发展之路。从代表“过去”的黄埔港到展示“现在”的广州科学城,再到寓意“未来”的中新广州知识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一直是广东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窗口”,也是广州改革、开放、创新的先锋之地。

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未来,该区将更好对接国内循环、融入国际循环,积极培育新形势下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成为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充分借力“双区驱动”“双城联动”独特优势,进一步放大“核”的辐射效应,成为引领“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重要一子。

在曾经的滩涂和蕉林地上,这里的寸寸土地,正不断书写新的第一。

吴雨伦

“闯”的精神

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在广州开发区的起步区西区,早期,依靠“三来一补”,这里进入“1.0”发展时代,成为外商巨头开启“中国时间”的首站;

迈入上世纪90年代,开发区经济结构开始向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开启向科技园区升级的“2.0”时代,1998年,广东省第一个科学城——广州科学城的启动建设,成为这一时代的里程碑;

2010年,中新广州知识城奠基。这一中国与新加坡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开启打造知识经济高地的“3.0”时代……

从1.0到2.0再到3.0,流转的光阴中,经济发展形态在不断改变,但不变的是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的创新性做法,至今仍然在这座城市的发展之路上熠熠生辉。

“1.0”时代,广州开发区“改革闯将”的声名已然打响。

全国第一个制定开发区条例、率先推行“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这些“破天荒”的改革背后,是当时的广州开发区已然诞生的服务、时效、竞争、信誉观念,一切为了投资者、一切为了企业。

“对投资者不能产生上下级关系,我来指挥你,你要听我说。要为他们服务,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广州开发区原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缪恩禄在一篇回忆性文章中写道。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持续的攻坚战,需要勇气和胆识。而正是先行者的胆识、担当铺路,改革的“后浪”才能不断奔涌向前。

迈入“2.0”时代,2005年,广州开发区在全国率先设立企业建设局,从项目谈判、引进到筹建、落地提供“全链条、一条龙”企业筹建服务;“3.0”时代,广州开发区持续深化“承诺制信任审批”“秒批”等改革品牌,打造四个“黄金10条”等“金镶玉”政策体系,被企业和人才点赞为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如今,这些引领性改革正在广东省乃至全国不断复制推广。

尤其是近几年,一系列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4.0版本的招商策略等等,都让“改革闯将”焕发新动能,成为大湾区的创新之源。

2019年3月,广州开发区在北上广深四个特大城市中率先成立营商环境改革局,建设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

而作为全国唯一的经国务院批准的知识产权改革“试验田”,中新广州知识城在知识产权体制机制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创新等5个重点领域已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第一批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和典型案例。

“干”的作风

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2020年伊始,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好消息连连。

“生物材料的定义者”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亚瑟·科瑞,带着他的基础性仿生生物材料项目来了;首个中乌平行实验室、中乌国际(黄埔)创新研究院落户广州高新区。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开放也一直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发展的关键词。

早在明清时期,世界航海家的地图上普遍出现了“广州黄埔”的标记,这里的南海神庙是古代船客起航前祭祀祈福的场所,见证了黄埔“驶”向世界。

时针转向广州开发区建区之初,那时起,这里就对与世界接轨有着强烈追求。当时,开发区成立了条例法规处,制定了第一批规章、规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如今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识,但在30多年前,广州开发区就已经有了这种远见卓识。

今年3月,面对韩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日益严重的态势,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向韩国LG显示总部捐赠1万个口罩和一批额温枪,这是对1个月前韩国LG显示总部紧急采购口罩支援该区抗疫的回赠。

道不远人,人无异国。这种慷慨解囊源自二者长久的友谊。

自2006年起,韩国LG集团先后在该区投资了三大项目,平均每6年在此投建一座新工厂。三代技术扎堆聚集在这里,韩国LG集团对黄埔可谓情有独钟。其中,8.5代OLED面板项目是LG在海外建立的首条大尺寸OLED面板生产线。

在LG项目的带动下,目前,该区已初步建成世界级新型显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过去,跨国企业把制造基地放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但如今,像韩国LG集团这样的巨头企业们在这里动作不断,开始把更重要的新兴产业板块等放在这里,开放被赋予新的意味。

不论是货物的流转还是项目的落地,归根结底,开放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是由人才层次的高低来决定。

今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发布“人才10条”2.0版系列配套实施办法,坚持“以贡献论英雄”“人才评定不唯出身”,吸引全球人才到黄埔乘风破浪。

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带来海量人才的聚集。截至2020年8月,该区入选国家、省、市、区各级人才计划的高层次人才达到1065人,其中院士71人,数量位居广州市各区第一、广东省前列,高层次人才同比增长38.3%。

历史总是螺旋式地上升,过去的开放是“跟跑”,现在的开放要“领跑”。

未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与其他国家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以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9月28日,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的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正式启动。这意味着中新合作迈向了更高的层次。

“随着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升级,知识城进入了开发建设2.0阶段,二期合作范围将扩展至知识产权、智慧城市、科技创新等前瞻性领域。”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副主任徐晖表示。

“创”的劲头

推动“从1到100”的成果产业化

今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频频成为各路大咖的向往之地。

“稻花飘香的时候,如果我身体好,我一定要到现场去看一看。”6月3日,在隆平院士港启动建设的祝贺视频中,袁隆平说想要去黄埔的隆平稻香园看一看。

“广州长期引领着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方向,广州开发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腹地。”在8月28日举行的2020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上,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又被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彦宏“点名”。

在他们之外,钟南山、施一公等院士也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布局项目,这里已成为企业家和院士们开展创新的热土。

而吸引他们的原因之一,就是深植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骨髓的创新基因。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多年来,该区持续将创新的“种子”播种在这片土地。

一批中小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逐步凸显,开始“办大事”。

禾信仪器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飞行时间质谱仪器生产线,明珞汽车研发出全球首台自动钻孔机器人,方邦电子成为国内首家研发出电磁屏蔽膜的企业,百奥泰研制的“格乐立”成为国内获批的首个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

当前,全球创新版图正在重构,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而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瞄准这一前沿领域,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

今年,麒麟软件正式落户位于鱼珠片区的中国软件CBD。在此之前,专攻国产芯片的飞腾信息、致力打造智慧交通的盘缠科技均于今年陆续落户中国软件CBD。

至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三龙头齐聚黄埔鱼珠,三家龙头企业将形成“芯片—系统—应用”上下游全链条。此举也充分说明了中国电子在黄埔布局分量之重。

预计到2022年底,鱼珠片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形成初步规模,重点企业超过200家,培育细分领域领军企业超过50家,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将突破500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超过50%。

关于创新,今年9月,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一届十二次全会暨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党工委2020年第二次工作会议上又传出这样一个信号:该区将锚定“创新”航向,将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推动更多“从1到100”的成果产业化。

数读

招商引资

今年1—8月,广州开发区新注册内资企业4.1万家,同比增长59.11%,注册资本1190亿元;合同利用外资34.86亿美元,同比增长197.22%;实际利用外资17.8亿美元,同比增长17.11%,位居广州市第一、国家级开发区前列。

数字经济

全区今年重点铺排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及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120个,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到2022年底,鱼珠片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重点企业超过200家,培育细分领域领军企业超过50家,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将突破500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超过50%。

城市更新

区旧村累计拆除面积1347万平方米,2020年1至9月完成拆除面积925万平方米;城市更新项目2020年1至9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90亿元,同比增长近90%,已远超2019年全年总值。

展望

绘就数字经济的“黄埔画卷”

近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与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腾讯将在该区设立腾讯数字经济产业大湾区基地,助力该区打造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打造“未来城市”创新型示范样板。

据悉,广东省日前公布《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位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鱼珠片区是该方案规划建设的三大片区之一。随着该项目签约落户,中国三大互联网公司(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近两年均在黄埔布局了数字经济标杆性项目,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数字经济产业的聚集效应进一步凸显。

其中,百度公司在该区设立百度阿波罗智能汽车生态基地及自动驾驶运营基地;阿里巴巴在该区设立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全国总部,推动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区建设。

“在已有合作的基础上,百度将继续与广州市、广州开发区携手。”8月28日,在2020年广州国际投资年会暨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活动上,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彦宏点赞广州及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大力发展数字“新基建”。

在当前“新基建”背景下,今年3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推出了国内首个针对“新基建”的产业政策——“新基建10条”,并提出打造“新基建四大区域”。

其中,鱼珠片区规划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科学城创建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区,知识城构建通信网络国际数字枢纽,生物岛建设生物安全智慧岛。今年该全区重点铺排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及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120个,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前不久,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一届十二次全会暨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党工委2020年第二次工作会议召开,会上通过了《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关于加快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稿)》等文件。

未来,该区将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为重点,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绘就数字经济的“黄埔画卷”。

具体而言,该区将聚焦数字经济新业态,推动鱼珠片区与知识城联动、与科学城驱动,打造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区。

该区还将争创国家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加快推动龙芯、飞腾、鲲鹏、统信、麒麟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芯片+软件+云生态”的安全可控信创产业生态。打造首个国家“双化”试验区,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中国智能网联中心、通用软硬件(广州)适配测试中心建设运营,打造一批“无人工厂”“无人车间”。

现场

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迎来“2.0”时代

随着鸣笛声起,9月28日,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正式启动,知识城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迎来“2.0”时代。

当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65个重大项目参与集中动工,20个项目现场签约,计划总投资1841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营业收入)约3098亿元。这次活动也是《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以来的首次重大项目集中动工。

在此次活动中,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正式“亮相”。

该合作示范区位于知识大道以北、九龙大道以东,南接起步区,西邻九龙湖核心商务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以建设高端活力社群、引入高效产业和提升片区国际影响力为发展目标,规划建设胡姬花中新公园、中新智慧研发中心等。

当天随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一同“亮相”的还有12个中新合作动工项目。其中,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参与的Star3D数字化医疗项目具备开发以及产业化齿科3D打印相关技术,助力知识城打造具有示范带动效应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医疗产业转化中心。

“中新广州知识城是中新两国合作的重大项目,我们作为新加坡企业在这里落地,希望能为知识城建设作出贡献。同时知识城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办公、厂房、制造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口腔数字化是未来口腔医学发展的趋势,希望通过合作把更多口腔领域的数字医疗先进技术引进知识城、引进广州。”新加坡Star3D材料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阮成昌表示。

据悉,中新广州知识城已建立国家和省、市三级工作机制,先后签署知识城合作发展项目59个。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建成6大研发平台,启动产业化项目47个,中新合作标杆项目“知识塔”开工建设,新加坡商务服务中心等100多家企业和机构入驻腾飞科技园、中新智慧园等创新载体。

同日,知识城范围再添37个重大项目集中动工,产业项目以智联汽车、新基建、数字经济为主,小鹏汽车整车生产基地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生产制造是决定产品最终品质的关键一步,我们愿意投入更多资金、更多精力去做好这一步。广州知识城集聚新兴企业,这里遍地都是充满创新激情的新兴土壤。”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说道。

新闻推荐

“花式”过中秋如同过年养老院里的老人不寂寞

黄埔区萝岗福利院的长者在拍照留念。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欣“其实从年三十开始到现在,今晚才能和我母亲...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