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玻璃碗 来自古罗马
岭南寻根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卜松竹)“经科学检测,该碗为钙钠成分玻璃,与古代中国生产的铅钡成分玻璃不一样,应产自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帝国,为舶来品”——这是广州博物馆里,一件蓝色玻璃碗说明牌上的文字。这只碗,1954年在登峰路横枝岗汉墓出土。它的发现,不仅仅是为广州在2000多年前发达的海外贸易增加了一点物证,更让我们知道了那时中国和欧洲之间的玻璃交流。
玻璃在中国古代早期很受重视,有时候甚至被当作玉的代用品,有关“琉璃”“璧琉璃”之类的描述,大多时候指的就是玻璃。唐宋以后,随着国人对玻璃工艺,特别是对欧洲出产的外来品的认识与了解逐渐普及,作为一种人造物料,玻璃的神秘光环逐渐褪去,不再有之前那种位列奇珍的荣誉。
广州博物馆里的这只蓝色玻璃碗,形状略扁,平底直口,在展柜中看起来通透度似乎不是太突出,但深蓝紫色色泽还是保持得很好,颇具美感。实际上当时横枝岗的西汉中期墓中出土了3件器形、颜色完全相同的玻璃碗。它们应该是通过海路输入的。知名学者安家瑶就指出,公元前1世纪的一位希腊人航行红海、波斯湾、印度半岛东西海岸,在著作中就写下了中国的位置和物产,也记载了地中海沿岸玻璃器东运的情况。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刘晓星通讯员穗卫健宣)广州市卫健委昨日通报,10月20日0时至24时,广州市报告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